浅论我国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62079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国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我国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我国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我国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我国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国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地位及其价值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党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正源于其政党文化的生命力,而政党文化的根本在于其文化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丰富的政党文化精神中,“实事求是”精神具有最重要的地位,这一精神包含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双重向度。深入揭示“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的理论内涵、当代价值,对于在理论上深化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研究,在实践上加强党的自身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实事求是;价值;重要地位一、 “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地位“实事求

2、是”作为由毛泽东重新阐发的一种思想观念,直接针对和解决的是党员的思想认识方法及工作态度问题。“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克服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为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真正结合找到了思想方向。正因如此,在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在对延安精神的总结中,“实事求是”被视为一种精神。“实事求是”作为一种精神已经不仅仅是延安时期的精神,而是一直体现在延安时期之后党的发展历程中呈现的各种精神当中,正是在这种传承和坚守过程中,“实事求是”上升为党的文化精神。从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实事求是”的高度重视来看,“实事求是”精神在党的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毛泽

3、东把“实事求是”上升到“党性”的高度,他说:“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801 页。在人与物的关系上,按照科学精神认识和改造世界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当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能否按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做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与人处于复杂的关系当中,特别在涉及利益关系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做事,在利益的博弈关系中是难以主动自觉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做事的。这样,“实事求是”就成了一种做人的要求。这种要求

4、从个体的做人品质来说是一种道德,从群体对人的行为规范来说是一种伦理。作为道德与伦理的“实事求是”与在科学认识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在内涵上有所不同,在认识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就是毛泽东所下的定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指的是“老实”、“言行一致”、“理论和实践的一致”等个人品质与行为规范。这一向度的“实事求是”内涵也具有思想史的根据。毛泽东曾说:“我认为聪明、老实之义,足以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聪谓多问多思,实谓实事求是。”毛泽东还指出:“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即有革命彻底性。三民主义者除了那些最

5、忠实于革命和真理的人们之外,是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讲的和做的互相矛盾,即没有革命彻底性。”理论和实践的一致在根本上说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是否能够在实践中落实,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做到了言行一致,实现了“革命的彻底性”,也即实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伦理承诺。因而,“理论和实践的一致”实质上就是从伦理意义上讲的“实事求是”。可以说,“实事求是”的道德反映的是一个党员的党性,“实事求是”的伦理是党的党训对党员行为的规范。“实事求是”无论作为道德还是伦理都是不容易做到的,或者说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做人是不容易的。如果能够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在伦理道德的意义上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成

6、为一种伦理精神。“实事求是”的伦理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保障,如果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党的宗旨就成为空话。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实事求是”的伦理精神为保障践行着自己的宗旨、章程,否则,也会沦为和其他政党一样的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的政治组织。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总结 90 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

7、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段话中所表达的“两个坚持”可以说是“实事求是”伦理精神在党的思想理论上的最新体现。“实事求是”伦理精神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保障,只有在做人上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在做事上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双重维度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是求善与求真的统一。“实事求是”不仅是由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提出来并赋予其新的丰富内涵,而且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倡导和践行“实事求是”,这就使得“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正是在这种特有文化精神的作用下,中国共产党才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

8、的政党。二、“实事求是”文化精神的当代价值总结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精神,特别是“实事求是”精神,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政党文化精神,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思想理论,奠定了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开展的“民生工程”是发扬“实事求是”伦理精神的表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反映。在科

9、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发展正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实事求是”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做人和做事相统一的政党文化精神,本身就要求党员按照“实事求是”的伦理精神做人和按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做事。继承和贯彻这一政党文化精神,不仅能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也能够促进党员干部更好地完成党的各项工作,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弘扬“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从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仅具有政治意义和价值,而且具有文化意义和价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发展战略,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自觉,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对于创造和引领面向人类和

10、未来的新文化的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既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以自身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和率先垂范者。胡锦涛同志指出:“回顾 90 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 90 年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党的政党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党在延安时期虽然身处弱势却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党的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这个时期形成的以“实事求是”精神为核心的延安精神作为一种政党文化精神,无论对党的自身文化发展还是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政党文化精神仍然是党的政党文化的精神支柱

11、和精神旗帜,也是引领和示范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精神力量。“实事求是”伦理精神是形成诚信文化的精神基础,“实事求是”科学精神是发展科学文化的精神基础。正是基于拥有以“实事求是”精神为代表的党的政党文化精神,中国共产党才会拥有源于自身的文化自信,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通过弘扬以“实事求是”精神为代表的政党文化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党的政党文化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就能够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总 结 以“实事求是”精神为标志的党的政党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 90 年风雨历程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加强党自身建设从而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政党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具有重要价值。参考文献1 王跃荣. 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J. 攀登. 2011(06) 2 韦自露. 新形势下党校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探析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1(06) 3 杨伟宏. 文化精神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从实践到和谐实践J. 理论导刊. 2009(10)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 年 7 月 2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