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57370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春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特点描写。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反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学习从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教学设想: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中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2、、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二、作者介绍: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三、初步感知课文: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

3、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2、听朗读(配画配乐)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四、具体分析:1、春天的草。“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

4、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2、春天的花。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评价朗读。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

5、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小结:课件展示。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五、作业设计: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第二课时

6、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二、潜心精读:1、春天的风。(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2、春天的雨。(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7、。3、春天的人们。(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四、作业设计:思考:1、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2、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背诵课文。第三课时一、齐读课文。二、抽查背诵。三、精读前后两部分。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