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概论期末考核设计课题:桃花源记姓名: 刘静 学号: 26 专业: 教育学 班级: 1班 课程名称: 说课概论 学期: 2014 至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教材及课题出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桃花源记说课稿作者:陶渊明姓名:刘静 专业:教育学 班级:1班 学号:26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反思 一、 说教材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
2、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 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3.作者思想理解 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3、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二、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社会理想。2.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三、说教法1.教学环节:疏通文意、研读课文、探讨主题、总结概括。2.突出
4、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3.具体方法:平等交流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合作法。 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接受”到“创新”发展的转型。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
5、,主动参与学习,实现知识的能力化、认知和情感的结构化。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教学基本流程如下:1.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感情境,导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作,学生集体讨论,简单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处世态度和人格魅力,对陶渊明本人进行初步了解,为本节课学生的认知活动寻找一个“停靠点”“发展点”,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2. 作者生平介绍,插入写作背景 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时,老师实时地推出陶渊明的生平介绍以及作者创作桃花源记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3. 听朗读,亲诵读,理解文意 具体
6、步骤是: (1)学生听配乐朗诵,感受画面,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 (2)学生自由读,读法自定,或朗读,或默读,甚至可以吟唱。这是尊重学生的 “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此时,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 阡陌、语云、郡下、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 (3)分组讨论,给课文分段,梳理段意,随机提问学生复述故事,即明白文章写作线索。4.讨论探究,评说桃源情结 这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值得探究之处。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成为一种“桃源情结”。怎样评价“桃源情结”也是这个环节的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几道探究题,如“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到底有没有桃花源?”,让学生互相辩论,拓展思路,弘扬个性,以取得思想上的共鸣。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 5. 古今异义、多词一义、古汉语句式 列出本文所涉及到的古今异义词、同义词和古汉语句式,并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古文学习积累文言知识。6 .布置作业(1) 当堂检测,巩固文言知识。(2) 课下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作。五、 说板书设计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战火连绵,民不聊生。桃源:风光美丽,生活和乐。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六、说教学反思 1.重难点学生是否掌握; 2.学习技巧学生是否掌握; 3.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4.学生学习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