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5(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人教版2024年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分数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甲骨文卜辞来看,商代的“王臣”大致为商王所有,商都以外之地和商王以外之贵族的臣不能称之为“王臣”。而西周时期“王臣”的内涵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延伸,逐渐形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的局面。这一转变可以用来说明西周()A分封制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能力 B“家国一体”的观念深入人心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直接化 D职官具有明显的世卿制特色
2、2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A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C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 D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3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社会集团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引发了连续的政治危机。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 B扩大了
3、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C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 D导致寒门庶族对政权的垄断4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以判断,该朝代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B政事堂处于中央权力中心C三省六部制初步创设 D分散中枢权力以加强皇权5宋朝武官仅拥一官号,中央在首都供给他们豪宅和丰厚的俸禄。比如某人是江苏督军,中央保留他江苏督军的名衔,但请他在中央住着。江苏省的事,另外派人去,派去的则是一位文臣。这就叫“知某州事”“知某府事”。该做法旨在()A践行重文轻武理念 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官员福利待遇 D巩固君主专制6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以海关税
4、、常关税、厘金和盐税作担保;同时,各国均同意清政府把现行平均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原本免税的商品开始征税。各国的这种主张()A旨在促进晚清近代化进程 B彻底剥夺清政府财税主权C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新狂潮 D维系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
5、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9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10图1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1
6、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1罗马元老院作为国家的智囊机构,拥有对国事的发言权。元老院完全由贵族组成,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却可在国内外政策、财政和宗教诸方面向当选的官员提出建议。由此可见,罗马元老院()A没有干预朝政的权力 B能够影响国家的决策C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行使参政议政的职能12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虚君” B议会开始成
7、为权力中心C内阁夺取了国王的行政实权 D变化源于激烈的革命13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宣布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等级和阶级都不复存在,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人们拥有了法兰西公民的身份,激发出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情,投入到推翻专制制度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中。该材料无法体现的是()A法国开始形成专制王权 B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C启蒙思想对法国的影响 D民族国家的形成激励人民的斗志14下图所示是发生在近代美国的一起政治事件。该事件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A官员选用制度存在着严重问题 B政党政治加剧了南北冲突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D政府腐败降低
8、了行政效率151906年1月,美国派代表参加在西班牙召开的关于摩洛哥问题的国际会议,调解德国与法、英之间的矛盾,从而自建国以来第一次违背不介入欧洲事务的美国传统外交政策。这一转变表明()A美欧之间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B摩洛哥关系到美国的核心利益C美国孤立主义外交退出历史舞俞 D外交政策选择服务于利益需求16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A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B能减轻国家的负担,有利经济发展C是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9、D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二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材料三新中国成立
10、后,农业税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起,国家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国家决定安徽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2004年,国家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1)依据材料
11、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5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6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3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
12、赋役。统编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谕“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五十二年万寿恩诏:“但据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四年,奉旨“以各邑丁粮均派入各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前期黄籍和白籍的区别以及东晋后期白籍的变化,结合所学归纳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清朝赋役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荀
13、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671887年,进口洋米约为38万担。1920年以后,随着洋米进口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米粮主产区的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也开始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已经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东北地区多数年份维持在二三十万担。摘编自王浩强近代洋米进口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思考材料三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