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我们老师的转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3336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教育我们老师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互联网+教育我们老师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教育我们老师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教育我们老师的转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互联网+教育 我们老师的转变一变: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新技术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今天,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长期以来,教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我爱教师网小编觉得,“互联网+教育”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学生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告诉教师:哪些题过易,人人都会做,答题是无效劳动;哪些题过难,多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出现“卡壳”,学生是否在

2、特定段落做了笔记,是否在文章结束前就放弃了阅读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揭示出学生最佳的学习策略。当然,通过这些数据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情,还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二变: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老师们如果不与时俱进,就真的“Out”了!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口相传,完全倚赖于教师。一千多年前,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文字典籍大量复制,师生得以初步分离。如今,

3、只要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无论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无论是视频教学,还是线上答疑、讨论;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为教师开启了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三变:与学生沟通不再仅限面对面互联网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更具时代感地“润物细无声”呢?“小编觉得,老师们可以通过微博、空间等给学生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传递积极、快乐、阳光的生活理念,让它成为课堂的延续。其实,“互联网+教育”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

4、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教师借助互联网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在线社区,和每个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密切的互动和交流,这也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四变:不只传递知识而要设计学习过程资源足,带宽够,而当这些物质条件具备之后,还需要一批会用的人。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的变化开始变得复杂。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该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呢?传统课堂的主宰是教师,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

5、,学习者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视频传至网上,学习者何时看、在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由学习者自己掌控,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学生可以独立地,随时随地、随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访问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步骤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站在教师的角度,谁都希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或者活动中,顺带“搞定”了知识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而教学活动的设计依赖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单是讲课,要变身“设计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