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四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32798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教案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班教案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班教案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班教案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班教案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教案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教案四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教案四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丰富词汇“眯眯笑”。2引导幼儿能根据诗歌的节律进行朗诵,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诗歌。3通过对幼儿进行诗歌的观赏,启发幼儿感受自己成为好宝宝的欢乐,并能用骄傲的语气朗诵诗歌。活动打算:诗歌内容相关图片若干幅。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对诗歌的宠爱1老师请个别幼儿到前面作自我介绍(引导幼儿说出大家好,我叫XX,我是小一班的小挚友)。2老师总结,刚才小挚友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都

2、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小班的宝宝。别看我们年龄小,可是本事却不小,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小挚友们说说你在幼儿园里都自己做什么了?(老师提示幼儿说出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做,的语句)3老师把大家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看看儿歌里的宝宝是不是你们自己?(引导幼儿发觉自己与诗歌中描述的宝宝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二、老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1老师第一遍示范朗诵诗歌,帮助幼儿了解诗歌内容。老师请幼儿回忆:(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2)诗歌中的小宝宝都做了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说出诗歌中小班宝宝做的事情,如: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不哭也不闹、见了老师眯眯笑等)2老师其次遍结合图片朗诵诗歌,加深

3、幼儿对诗歌的记忆。老师在其次遍朗诵诗歌前,请幼儿带着问题倾听,老师帮助幼儿用诗歌中的语句回忆:(1)诗歌中是哪个班的宝宝?(小班的宝宝,老师的宝宝)(2)宝宝自己会做什么,诗歌中是怎样说的?(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不哭也不闹)(3)见了老师宝宝是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幼儿从兴奋角度入手)兴奋的时候小挚友是什么样的.表情?怎样笑的?(提示幼儿表达出“眯眯笑”)请幼儿作出眯眯笑的表情给四周的小挚友和老师看看。(4)小挚友作的表情真棒,表扬表扬自己!不仅老师夸奖小挚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会夸奖小挚友,谁都夸你是好宝宝!(老师通过嘉奖小挚友的方法引出诗歌最终一句,帮助幼儿记忆)三、幼儿朗诵诗歌1老师大声朗

4、诵,幼儿小声跟读。2幼儿用好看的动作表演朗诵诗歌。3幼儿男孩女孩分组朗诵诗歌。四、活动延长请小挚友把这首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做一个活泼健康的好宝宝。附表诗歌:小班的宝宝小班的宝宝,老师的宝宝,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不哭也不闹,见了老师眯眯笑,谁都夸我好宝宝。小班教案 篇2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干净。2、知道漱口可以爱护牙齿,初步养成吃完东西要漱口的习惯。教学打算:课件,纸杯、水、水桶、小毛巾,音乐刷牙歌、照相机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1、猜一猜:礼盒里可能是什么?2、尝一尝:芝麻糕好吃吗?是什么味道呀?二、发觉问题1、提问:芝麻糕都吃完了吗?嘴巴里还有吗?确定吗?

5、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嬉戏。师:老师这里打算了清水,谁来喝口水吐出来看看,你发觉了什么?哪来的?小结:原来吃完东西,看起来都似乎咽下去了,其实还有一些小小的、碎碎的东西粘在我们的牙齿上,留在我们的牙缝里,时间长了,会怎么样?三、解决问题1、出示课件图一。提问:小熊他怎么了?(哎呦呦,我的牙好疼。)提问:你知道小熊它为什么会牙疼?2、出示课件图二。我们请他把嘴张开,看看他的牙究竟怎么了?师:小熊的牙齿怎么了?小结:原来小熊的牙齿上有一个个黑黑的小洞洞,它的牙齿就生病,就会觉得牙齿很疼很疼。3、师:你们知道小熊的牙齿怎么会有一个一个小洞洞?(出示课件图三)原来是这可恶的蛀牙虫在捣乱呢!蛀牙虫乘

6、小熊休息、睡觉的时候就出来作怪,他用劲的锤啊、敲啊,把小熊的牙齿弄出了一个个洞洞。4、那我们怎么把这些可恶的蛀牙虫赶跑呢?5、除了刷牙,还可以怎么做呢?对了,我们吃完东西后要常常漱漱口,把嘴巴里残留的食物都吐出来,这样蛀牙虫吃不饱,就没有力气来搞破坏了。四、学习漱口1、你们有谁会漱口吗?个别幼儿示范,老师边讲解。2、(出示视频儿歌:漱口)我们一起跟着小姐姐学漱口吧。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3、幼儿实践操作,老师摄像。提示:用小姐姐的方法漱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回桌子漱口,老师摄像。4、回放幼儿漱口录像,点评幼儿漱

7、口的过程。5、幼儿相互检查嘴巴里是否变干净了。师总结:今日宝宝学会了漱口帮助我们爱护牙齿,以后宝宝肯定也要记住吃好饭后就漱口,漱口时肯定要咕噜咕噜把嘴巴里的食物漱干净噢!教学反思: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起先打算我觉得自己还是挺仔细的,我没有根据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难过,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当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阅历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状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奇,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小班教案 篇3活动

8、名称:语言领域活动内容:小乌龟旅行记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学会倾听的习惯,激发幼儿的想说、敢说、喜爱说的爱好。2、激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通过语言、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3、引导幼儿关注四周的生命,养成主动的生活看法。活动打算:1、阅历打算:视察乌龟的外貌特征,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2、背景图若干张,小乌龟图片,白纸、油画棒、活动过程:一、听一听1、自我介绍,出示礼物小乌龟,视察观赏,教案语言领域小乌龟旅行记-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2、引出故事小乌龟旅行记,有生动、形象的讲解并描述故事。二、说一说1、老师引出问题,激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解并描述小乌龟去旅行的故事,2、幼儿之间相互探讨、倾听、沟通自己的想法。

9、三、画一画1、老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介绍供应的背景材料),激励幼儿大胆表现。2、幼儿绘画,老师细心视察,依据幼儿的实际须要赐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和指导。四、讲一讲1、老师引导画完的幼儿讲话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把小乌龟去旅行的经验讲给老师、小挚友、小乌龟听。2、老师把幼儿的作品订在一起变成一本书,引导幼儿给书起名字,放入语言角,相互观赏、沟通。小班教案 篇4活动目标、在玩乐中让幼儿发觉哪些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体受光的折射可呈现漂亮的七彩。2、引导幼儿探究出不同形态的圈吹出的泡都是一样的。3、主动参加探究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胜利欢乐。活动打算1、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猫洗

10、涤剂液。2、每个幼儿一个吸管,不同形态的小铁圈若干(长方形、心形、三角形)。活动过程一、探究活动老师:小挚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吹过)我这儿有四种液体,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涤剂水,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液体能吹出泡泡?1、请幼儿进行大胆猜想,老师做好记录,不能吹的放上“x”标牌,能吹的放上“”标牌,激励幼儿充分猜想。2、让幼儿进行尝试,老师巡回指导。得出结论:只有清水不能吹出泡泡,其他三种都能吹出泡泡。3、与猜想进行比照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二、探究活动1、老师:小挚友,你们看看吹出的泡泡是否有颜色?有几种?幼儿操作视察。(共有七种颜色)2、老师: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幼儿纷纷说

11、出自己的想法。3、让幼儿在光的地方和背光的地方分别进行尝试视察是否一样,引导幼儿发觉,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颜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没有颜色。结论:泡泡是反射的太阳光的颜色。而不是自己的颜色。三、探究活动1、出示图表,猜猜心形圈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态的。老师在图表上做好记录。幼儿说心形就是用“ ”表示,三角形就用“”表示,长方形就用“口”表示,要求把每个幼儿把不同的猜想都记录在内。2、对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态进行猜想并做记录。3、长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态进行猜想并做记录。4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探究,老师巡回指导。5、让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把结论告知大家。6、各组交换用具分别尝试。得出结论:不同形态的圈吹出来的泡泡都是球形的,并没有随着圈的形态而变更。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