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31552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保护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保护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保护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保护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生存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克东县昌盛中学 史艳杰当电视新闻报刊里屡屡报道我们人类的生态资源日益的受到破坏,我就有所感触,将来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将会是什么样的?它能不能恢复到以前的原貌?现在我们下大力气提倡要保护生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但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现在人类的发展和土地的占有量是越来越扩展,每年所需的土地和能源不断增多,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状况,让人触目惊心。因此,如何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又使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这就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严重问题。一、人、生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相对我们人而言,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物。人与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有意识,人是创造的主体:而物没有意识,

2、是被动的客体。环境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我们生态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自然物的总和。人有三境:物境、人境和心境。人境是人的社会环境;心境是人的内心环境卫生,也就是人的思想感情境界;物境就是人的自然环境,这些物之所以称为环境,是因为人生活在其中,为人所需,为人所用。所以环境是我们依赖和改造的对象,是我们人的自然界。因此,我们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如果这个关系发生了错位(把人与物的关系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或物与物的关系),那就会从根本上曲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恩格斯说过,“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我们也常说“我们应当以自然为友,善

3、待自然”。这实际上是一种拟人的比喻,虽然说是一种拟人的比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渲染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科学的说法。因为自然在环境中惟有我们人类是主体,环境只是客体,只是物,但我们还是要得尊重自然,不能说是大自然恩赐予我们天然的条件就可以了任意的糟塌。我们人就生活在这个环境的圈子当中,现很多人都不去重视环境,都轻视了环境的重要因素,忽视了它的重要地位性。从生态学观点看环境是由许多自然因素组成,如水、气、土壤、生物等都是组成的环境因素,也就是环境要素,从资源学观点看水、气、土壤、生物等都是资源,因此也可以说环境既是保护环境又是保护资源。乡村和城市都是各自独立但又相互依存的生

4、态环境。二、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一)生态环境危机环境危机都是人造成的,都是人为的危机。环境危机的实质不是毁坏了自然,也不是自然毁坏了人,而是人自己毁坏了自己。惟有人在大自然面前是能动者,能够使自然界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变化。在人的面前自然界是被动者,因为自然界不可能使人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变化客观性,而不是它的主体性。如果人破坏了自然的某些条件,自然界就会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如当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极端天气的不断发生,干旱、风灾、雪灾、地震、海啸等都我们人自食的苦果。这对自然界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也无所谓利弊,只对我们人类不利。而这一切恶果都是

5、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这就出现了环境危机。环境的恶化危机到人类生存,人既依赖自然,又创造自然。我们对天然自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然自然为我们创造人工自然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如果这种“供给”遭到破坏,就出现了资源危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像使用一次性筷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用一棵木材来做一次性筷子,那么这棵木材能够作多少筷子,与此同时在生产一次性筷子过程中需要浪费的木材又是多少呢?这恐怕是一个未知数了,且这棵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长成为高大树木,我国的人口以是多少呢,又有多少的林材资源可以供给人们使用?人们可以想像得到。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二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定

6、的自然因素结构,如果这种有利于人的“结构”遭到破坏就出现了生态危机。没有人工自然,就没有环境的危机;而没有人的创造,也就没有人工自然。这两种自然的碰撞,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碰撞。环境问题只是在人类使自然人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化即非人化,是人走向自己反面的过程,而不是自然界走向自己反面的过程。所以说环境危机并不是自然的危机,而是人的危机。相对于人类,自然是永恒的,它可以以多种方式存在。我们所讲的环境被污染、被破坏,只是按人的利益标准而言的。实际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只是人,是我们自己污染了自己,自己破坏了自己。无论自然界怎么变化,它总是自然界,只是从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界变成了不利于人类生存

7、发展的自然界罢了。随着人类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高,环境问题也相伴产生,并由小范围、低程度危害,发展到大范围,对人类生存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即由轻度污染、轻度危害转向重污染、重破坏、重危害方向发展。就拿怒江水电开发来说吧,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之一,水电开发涉及生态保护,现在到处都是在开发水电,对那些自然生态都遭到了许多的破坏。原有美丽的容貌现在都被破坏得面目疮孔,伤痕累累,虽说水电开发对怒江角度来说是非常好,这样可以带动怒江的经济,发展怒江,可是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会有多少的生态遭到破坏,这些生态都是很脆弱的,它们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够得到恢复,又有多少人去关心它们呢。为了开发水电不

8、知道有多少生态在受罪,在哀鸣,希望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也是一个让人思考的问题。(二)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多个方面的问题(1)城市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创造自然环境,创造新的生存环境的具体表现。在城市中,城市环境的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环境系统与城市居民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的范畴。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是人为因素所决定。城市的总体布局、功能区的划分,建筑布局、交通道路、人口密度、绿地分布等,构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在现在的高经济发展中,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说,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应该运用生态理论

9、搞好环境设计,使城市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适合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城市现状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在城镇化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好污染项目建设,要防止新的污染发生,建筑施工场界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突出,为改变市容市藐。每年都有大批房屋拆迁,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大搞建筑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污染。(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同步的问题现代环境经常学阐明了两个基本原理:一是环境衰退给社会增加了巨大经济成本。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当中,我们仅仅把注意力集中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上也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还必须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每项政策的成本,如果说我们花大成本投资到治理环境问题上也是不

10、行的,要做到花小成本产生大效益,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投资获得最大效益;二是环境衰退常源于经济活动发展是人类,特蹩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环境问题则是关系到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问题。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包括自然和人造资源),可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把无限的资源用于人们的需求似乎是一种合理的行为,但随着对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现在全球性气候的异常变化现象大。现人们对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资源的保护,甚至把其放于发展议程中的将要位置,这将会给人类健康和幸福带来巨大的损失。环境问题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以旅游业为例,作为旅游业来说,首先让人感觉的就

11、是先要看它们的环境、经济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没有良好的环境,怎么能发展好经济,又怎么能带动旅游业呢。环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自身,还在于它提供了维持生命的基础,使得人类能生态下去。同时,环境还直接服务于许多经济功能:它保护众的健康,因此对经济生产力作出了贡献,环境也是许多工业赖以生存的资源的基础。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是主要原因,其次,还没有完全树立科学发展观,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追求不可持续的发展。人们往往都是抱着资金紧缺,所以有先建设后处理,重建设轻保护的想法。处罚环境违法行为手段还不硬。环境科技相对还比较落后。有些开发商为了急功近利,对因开发建设造成的环境破坏后不做补救

12、和恢复工作,出现了“繁荣一点,污染一片”的现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严重脱节,使建设化进程的整体形象和建设质量受到影响。(3)人口爆炸性增长导致环境恶化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因此人口激增首先是对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各种自然资源造成一种冲击和压力。人口发展比生态发展快,生态发展赶不上人口发展,人口异性和生态发展不协调,最终导致自然资源的匮乏,破坏生态平衡。资源利用中打破原有平衡,从而引起新的生态环境影响。(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农药污染危害存在的问题“农村的生态、环境形势的严峻,其恶化的速度,程度和普遍性都远远超过了预想,可能也远远超过了政府部门的判断。”中国民主

13、同盟中央委员会在一分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亟待改善的提案中说得丝毫不见婉转,“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综合结果虽然当前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但从已显露的部分来看,其破坏性是系统的、巨大的和长期的。”事实上,农村环保始终是我国环保工作缺失的一环,有必要制定更为系统和有力的措施,防止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在些基础上寻求解决的途径。农村生态脆弱难挡现代生活,这点是事实。农村生态大范围恶化、高度自身污染,使农业、农村环境承受着双重压力。现在到处都是在大搞新农村建设,不也是为了农村生态吗。农业环境和农业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方面,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来说大多数错误地认为,重建设轻环保,经济发展

14、了再治理污染、在恢复生态也不迟的想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破坏容易,而要治理和恢复则极基困难。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所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上认识不足,环境保护观念差,导致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放的现象随处可见,乱砍伐森林。现在农村大部分使用的是农药,而这个农药的排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民用农药来灌溉农田,造成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危害人体健康,等造成多方面的危害性。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一些省至超过600

15、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使用的农药中70%中杀虫剂,杀虫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另据调查表明,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已占污灌区面积的64.8%,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屡有检出。现在作为在第一线上的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大力的向着一个目标进行,那就是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绿色食品。”由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因而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看法,但是普通百姓反对污染者的行动和公众抱怨也十分有用,它可以指出人们最关心的是哪种环境问题,这样的抱怨实际上对他们转变态度非常关键。(5)工业、企业、乱排放的问题

16、经网上查询,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在农村环境普遍恶化的大背景下,各地都有一些因工业违法排污而导致污染特别严重的河流。农村面源污染和长期缺少疏浚还导致流富营养化和严重淤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有些地方已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污”。控制污染要从源头抓起。要采取污水集中式处理措施,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与环境资源再增值的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企业不能只顾自身经济效益,滥用环境资源,只顾发展自己的经济,不管污水乱排放,把过量的固体废物和液体污染物排入环境,走出环境的容量和自净能力,引起环境质量恶化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物流失量越大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越大,所以控制污染物的流失不仅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发展生产的需要。像松花江河流被污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吸取借签经验教训。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着重点(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国策”意识要始终坚持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环境保护意识,要深入人心,加强环境宣传内容的深度和震撼力,特别是对那些工厂化企业,对他们要加大宣教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