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79]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31441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7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7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7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79]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79]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7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7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教学设计高台三中 寇翠萍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为本节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基础: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会利用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通过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提升了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渐次梯进的过程,因而课堂教学既要关注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也应与具体的课堂教学

2、任务联系。本课是八下第一章第五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第一课时内容,从属于“数与代数”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数与代数教学的远期目标,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教材基于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2、能够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理解两种方法的关系,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合作学习;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当堂作

3、业。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上节课我们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其它解法。活动目的:以“旧”引“新”,由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活动效果:学生在回忆中探索本课时的内容,从而降低了学生们“入室”的门槛。第二环节:活动探究、合作学习活动内容:首先,我们来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1.引导激励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取哪些值时,2x5=0? (2)x取哪些值时,2x50?(3)x取哪些值时,2x50?(4)

4、x取哪些值时,2x53?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5分钟,再小组交流2分钟,展示、评价和补充3分钟。活动目的:通过作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利用一次函数图像可以帮助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1)当y=0时,2x5=0。x=, 当x=时,2x5=0。(2)要找2x50的x的值,也就是函数值y大于0时所对应的x的值,从图象上可知,y0时,图象在x轴上方,图象上任一点所对应的x值都满足条件,当y=0时,则有2x5=0,解得x=.当x时,由y=2x5可知 y0。因此当x时,2x50;(3)同理可知,当x时,有2x50;(4)要使2x53,也就是

5、y=2x5中的y大于3,那么过纵坐标为3的点作一条直线平行于x轴,这条直线与y=2x5相交于一点B(4,3),则当x4时,有2x53。活动效果: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发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有密切关系,当函数值等于0时即为方程,当函数值大于或小于某个实数时即为不等式。2.想一想活动内容:如果y=2x5,那么当x取何值时,y0?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3分钟,再小组内交流不同的方法2分钟,展示、评价和补充2分钟。活动目的: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可以运用不等式帮助研究函数问题,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要画出函

6、数y=2x5的图象,如图:从图象上可知,图象在x轴上方时,图象上每一点所对应的y的值都大于0,而每一个的值所对应的x的值都在A点的左侧,即为小于2.5的数,由2x5=0,得x=2.5,所以当x取小于2.5的值时,y0。也可:因为y=2x5,y0也就是2x50,解不等式即得:x2.5活动效果:通过完成这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掌握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构造不等式解决函数问题3.达测深化活动内容:先独立思考5分钟,再小组交流方法2分钟,最后全班展示4分钟。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 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 m,哥哥每秒跑4 m,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

7、回答下列问题:(1)何时哥哥分追上弟弟?(2)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3)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4)谁先跑过20 m?谁先跑过100 m?活动目的: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解设兄弟俩赛跑的时间为x秒.哥哥跑过的路程为y1,弟弟跑过的路程为y2,根据题意,得y1=4x y2=3x+9函数图象如图:从图象上来看:(1)9s时哥哥追上弟弟(2)当0x9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3)当x9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4)弟弟先跑过20m,哥哥先跑过100m;从图象上直接可以观察出(1)、(2)小题,在回答第(3)题时,过y 轴上20这一点作x轴的平行线,它与y1=4x,y2=3x+9分

8、别有两个交点,每一交点都对应一个x值,哪个x的值小,说明用的时间就短.同理可知谁先跑过100 m.活动效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图象,并能借助函数图象完成上述问题。也可用列方程找到哥哥追上弟弟的时间,也可直接解不等式解决问题。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1. 已知y1=x+3,y2=3x4,当x取何值时,y1y2?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活动内容:学生独立解答4分钟,展示及评价2分钟。活动目的:一方面对上环节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行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是解决此类问题核心所在.解:如图所示:当x时,有y1y2.活动效果:

9、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90%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第四环节:课时小结活动内容:自由发言2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性活动增强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水平。感受到数学的作用。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活动内容:学生独立完成8分钟 习题2.6 1、2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从整体中把握部分的思维方法,渗透函数、方程、不等式思想和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2、 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策略的多样性,以及思维的误区,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3、注意改进的方面: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交流时注意每个学生都要发言。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指导,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