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精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19255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精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一五”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五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是骑马乡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省XX市的大力援建下,在县级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3174元,比2005年增长1124元,比2009年增加320元。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努力夺取了粮油丰收。在“十一五”

2、年期间,我乡虽然遭受2006年的“5.14”雹灾和“8.28”洪灾、2007年的“10.9”洪灾、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2009年的“7.16”洪灾、2010年的“8.19”特大洪灾,但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乡人民通过抗灾自救,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夺取了粮油丰收,确保了油料产量稳定在200吨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000吨以上,农民人均粮食稳定在400公斤以上。(二)大力发展了特色产业。2006年由政府补助菌种款,在新民村、光明村建起了竹荪示范基地,引进XX省西霞市李春让同志在里坪村成功种植袋料香菇12万袋,在XX省XX县等地调蘑芋种120多吨,使蘑芋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狠抓了以天麻为主

3、的中药材发展,引进XX省的天麻无性繁殖技术,发展天麻25000窖。示范种植了玄参、黄苓、青蒿等中药材。2007年实行奖、补政策,大力发展了以竹荪为主的食用菌,袋料香菇发展到50万袋、椴木木耳发展到60万根棒,竹荪发展到1200亩。2008年产业在地震中受到重创,2009年基本恢复,2010年得到进一步发展,投入资金80万元,办菌种厂1个,建竹荪示范基地和袋料香菇示范基地各1个,举办了80多人参加的电子商务培训班,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和销售奠定了基础。(三)大力发展了传统优势产业。认真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德援造林等工程,营造山珍原料林和工业原料林12000亩,搞好了万亩油橄榄的管护,禁止了乱

4、砍滥伐,防治了森林火灾,保护了生态环境。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防疫的思路,大力发展了畜牧业,采取政府补助一点,农户投资一点的办法,在里坪村香树坝、新民村下坝里、光明村老街、红光村冯家坝建起了养殖示范基地,培植了王永清等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培植了白钟霞等养土鸡1000只以上的大户,实现了人均出栏1头猪的目标,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512”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乡在“5.12”特大地震中,因灾遇难151人,受伤2648人,房屋倒塌11588间,房屋严重受损2816间,供电、供水、交通、通讯全部中断,造成直接经济

5、损失40283.8万元,群众生活非常困难。(一)千方百计抢救群众。灾情发生后,我乡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乡村干部和单位职工立即投入了抗震救灾工作,紧急转移、疏散群众6000余人,在废墟中将唐树森等人救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迅速搭建帐篷医院,将原卫生院中的药品、器械抢出,昼夜开展伤员抢救和疫病防治工作,救治伤病员6554人次,接种甲肝疫苗525人次、接种乙脑疫苗223人次,对26名犬伤患者注射了狂犬疫苗,组织群众安葬遇难者151人,聘请90名消杀人员,对公共场所和灾民居住地进行消毒杀菌,确保了大灾之年无疫情发生。(二)妥善安置灾民。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造成我乡群众无家可

6、归,我乡立即组织群众搭建帐篷,使灾民有了临时的住所,使单位有了临时办公地点。紧接着,我乡租地平场,在李家沟、椅子湾、老田坝、下坝里修建活动板房440套,组织灾民自建过渡房7120间,较好的安置了群众,确保了学校8月1日正式复课和乡属单位正常办公。同时搞好了树林里、稿子坪等地的地质灾害户的搬迁避让工作,防治了次生灾害发生。(三)抢修基础设施。“5.12”特大地震造成了骑马乡大部分基础设施被毁,水、电、路、通讯中断,为了使灾民迅速摆脱困境,我乡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及时组织机械和人力抢修基础设施,至5月下旬,红光、岩埝、里坪等主要通村公路恢复通车,能够将救灾物质送到村社。修建移动基站1个、维修移

7、动基站1个,在场镇和周边地区开通了广播、有线电视、固定电话、互联网。在集中安置点和有条件的村社架设了供水管,基本解决了全乡群众吃水难问题。安装变压器4台,改造了电网,使全乡居民用电基本得到保证,尽快恢复了灾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四)积极调运和发放救灾物资,竭力解决灾民的生活困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把2800顶帐篷、20万平方米彩条布、16000件衣物、300吨粮食、12000件方便食品等救灾物资及每人每天10元钱的生活补助款送到了灾民手中,为灾民度过难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三、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着(一)农房重建全面完成。“5.12”特大地震造成全乡2050户农村居民要重建永久性住房

8、。乡党委政府从乡情出发,对灾后农房重建进行了统一规划,聘请农房质量监督员75人,兴建瓦厂1个、木材加工厂1个、采砂点3个,加强了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的价格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平场、统一修建的办法,在里坪村香树坝、岩埝村大竹园、中元村大院坝进行了永久性住房建设试点,将地质灾害搬迁户进行了集中、妥善安置。在高山村社大力推广了传统穿逗木结构房屋,在里坪村、中元村、岩埝村大力推广了轻钢、钢木结构房屋,并按照“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堤脚线”的川北民居特色,统一了全乡农房重建风貌。至2008年10月,维修加固的房屋全部竣工。至2009年底,农房重建竣工1971户,占总户数的96.1%;春节前全乡20

9、50户农房重建基本完成。(二)城镇重建规模扩大。“5.12”汶川大地震将骑马场镇夷为平地,楼房在地震中垮塌,管网和基础设施全部被毁。我乡按照“早谋划,早发动,早拆除,早建房,早发展”的思路,于2009年4月30日前,将场镇的危房全部拆除;4月13日,正式启动了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是全县城镇建设最先动工建设的乡镇之一;2009年底,场镇居民住房重建基本完工。2010年4月,场镇居民全部入住。XX市全额援建的中心小学、卫生院于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场镇供水站、农贸市场、健身广场、污水处理池、垃圾中转站、场镇绿化、场镇光亮、场镇公厕、场镇主干道、入户管网等工程已全部完工,新集镇较地震前新增居民5

10、0户,新增市政道路1000米,新增了农贸市场、健身广场等商贸、休闲场所,一个崭新的集镇已展现在世人面前。(三)产业重建取得实效。骑马乡的产业在“5.12”地震中遭到重创,损失近五千万元。乡党委政府从乡情出发,决定大力发展“以竹荪为主的食用菌”、“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以土鸡为主的畜牧业”,2008年底产业基本恢复,2009年产业全面恢复,2010年进一步发展。投入资金80万元,在里坪村建竹荪示范基地1个,在岩埝、里坪、中元、红光4个村栽植核桃树5000亩,年均出栏生猪0.7万头以上。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快,全乡新增货车45辆、小轿车和面包车18辆。服务行业超震前,2008

11、年6月上旬,个体工商户开始经营粮油、百货、副食、衣物等,市场供应逐步恢复。至2010年,餐馆由地震前的5个增加到9个、理发店由地震前的3个增加到5个,茶楼和旅馆由地震前的3个增加到8个,个体工商户突破100个。2008年6月12日信用社恢复营业,2009年金融业出现了存贷两旺的局面,2010年可实现存款余额4000多万元、贷款余额5000多万元、收入180万元。四、着力推进新村建设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我乡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搞好了全乡9个新村建设规划,重点实施了新民、红光、光明3个移民新村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进行房

12、屋改造与建设3000多间,改厨8000m2,改厕6000m2,改圈10000m2,建沼气460口,建连户路62公里,硬化院坝2.2万平方米,大部分农户用上了自来水,3个移民村和移民社都通了公路,加强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村容整洁,人居环境大大改善。“5.12”地震将新村建设成果毁于一旦,在灾后重建中,我从高起点规划,统一平场,统一风格修建了香树坝、大竹园、大院坝、卫坪里等居民安置点,对里坪村、新民村、中元村分别按示范村、重点村、一般村的标准进行了新村建设,突出了水、电、路、绿化、光亮等配套设施建设,使群众的居住环境大大超过震前水平,新村建设达到了上级要求标准。五、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交通建设上,抓

13、住“通达路”工程契机,搞好了民主、岩埝、水磨的通村公路建设,对大院坝至大竹园段进行了加宽改造。新建里坪村、瓮家坝、高岩山3条水泥公路10公里。争取移民资金维修整治了沿湖公路、修建库区北岸公路8公里,修建了永福寺和老街人行桥,建人行码头10处。争取援建资金,修建了大树村范家坪、红光村马家山、光明村胡家山、中元村牛角背等6个村7条公路24.2公里。中央基金建设的骑(马)观(音店)油路、市政道路即将竣工,板白路二期(下坝里段)正在抓紧建设。认真做好了国家重点工程广甘高速公路的协调服务工作,妥善处理了各标段乱倒弃渣给群众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问题。在通讯建设上,恢复了地震损坏的电信光缆,修复了唐家山移动基

14、站,新建了民主、里坪、新民3个移动基站,修建联通基站1个(新民村五社黑岩根),配备卫星电话2个,场镇开通了互联网,村村社社通电话,通讯条件大改善。在能源建设上,认真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对全乡的供电线路进行了全部改造,户户安装了节能表,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让全乡人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在水利建设上,新建了场镇供水站,完成了场镇及周边地区的供水管网建设,在场镇建生活污水池1个,建村庄河堤3个(里坪、岩埝、中元),在岩埝、红光、中元、水磨、民主、大树等6个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28处,场镇河堤完成了总工程量的80%,对李家沟和锡家沟的雨水和污水进行了处理。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我乡2

15、006年招商引资120万元,修建中心小学学生公寓1300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元,硬化了学校操场和学校道路,绿化了校园,建起了微机室,增添了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认真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了贫困儿童入学。实施了寄宿制办学,拆除了大树、民主、水磨、光明等村小。在“512”地震中,学校校舍倒塌,设备被毁,但全校师生得到紧急转移,无人员伤亡,全校师生被安置在帐篷里。为尽快恢复教学秩序,我乡马上征地建板房,8月1日全乡学生在板房教室复课。同年12年,中心小学重建项目破土动工。2009年8月底,重建的中心小学投入使用,将中心小学办成了九年制学校,招收初中4个班,使全乡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就近入学。

16、为住校生解决了床上用品,为全乡学生发放了手套、袜子、衣服、书包及其它生活用品,为重灾户、特困户的学生争取了帮扶资金,切实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举办了素质教育成果展,与铁军炮兵营和其他救援队共同举办了“六一”文艺晚会,召开了冬季学生运动会,丰富了学生的文体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我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创建村民自治村8个,骑马乡达到了市村民自治先进乡标准。加强了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了村计生干部。在新民、里坪、中元、红光、光明等村建立了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基地,认真搞好了遇难学生家长的再生育服务工作,组织遇难学生家长到市、县进行了身体检查,送做了绝育手术、要求再生育的家长到成都进行了吻合手术,为新生儿送了奶粉等营养品,严格执行了生育政策和奖励扶助政策,五年共出生441人,计划生育率为99.2%,人口自然生长率为3.8。在发展卫生事业方面,我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继建乡卫生院,至2006年底卫生院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