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仿真作业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16024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DS仿真作业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ADS仿真作业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ADS仿真作业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ADS仿真作业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ADS仿真作业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DS仿真作业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DS仿真作业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LC元件设计L型的阻抗匹配网络一 设计要求:用分立LC设计一个L型阻抗匹配网络,使阻抗为Zs=25-j*15 Ohm的信号源与阻抗为ZL=100-j*25 Ohm的负载匹配,频率为50Mhz。(L节匹配网络)二 阻抗匹配的原理用两个电抗元件设计L型的匹配网络,应该是匹配网络设计中最简单的一种, 但仅适用于较小的频率和电路尺寸的范围,即L型的匹配网络有其局限性在RF理论中,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包括天线,雷达等),不管是无源电路还是有源电路,都必须考虑他们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问题。阻抗匹配网络是设计微波电路和系统时采用最多的电路元件。其根本原因是微波电路传输的是电

2、磁波,不匹配会引起严重的反射,致使严重损耗。所以在设计时,设计一个好的阻抗匹配网络是非常重要的。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根据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要获得信号源端到负载端的最大传输功率,需要满足信号源阻抗与负载阻抗互为共轭的条件,即。若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即。而此定理表现在高频电路上,则是表示无反射波,即反射系数为0.值得注意的是,要得到最佳效率的能量传输并不需要负载匹配,此条件只是避免能量从负载端到信号源端形

3、成反射的必要条件。当RL=Rs 时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此时为阻抗匹配状态。无论负载电阻大于还是小于信号源内阻,都不可能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且两个电阻值偏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阻抗匹配是无线电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工作状态,它反映了输人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当电路实现阻抗匹配时,将获得最大的功率传输。反之,当电路阻抗失配时,不但得不到最大的功率传输,还可能对电路产生损害。阻抗匹配常见于各级放大电路之间、放大器与负载之间、测量仪器与被测电路之间、天线与接收机或发信机与天线之间,等等。为了使信号和能量有效地传输,必须使电路工作在阻抗匹配状态,即信号源或功率源的内阻等于电路的输人阻抗,电路的输

4、出阻抗等于负载的阻抗。在一般的输人、输出电路中常含有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由它们所组成的电路称为电抗电路,其中只含有电阻的电路称为纯电阻电路。L型匹配网络通常不用于高频电路中,以及如果在窄带射频中选用了L型匹配网络,也应该注意他的匹配禁区,在这个禁区中,无法在任意负载阻抗中和源阻抗之间实现预期的匹配,即应选择恰当的L型匹配网络以避开其匹配禁区。三 设计过程推荐精选1新建ADS工程,新建原理图,在元件面板列表中选择“simulation S-param”在原理图中放两个Term和一个S-Parameters控件,双击Term端口,弹出设置对话框,分别把Term1设置成Z=25-j*15Ohm,T

5、erm2设置成Z=100-j*25Ohm,双击S-Parameters控件,弹出设置对话框,分别把Start设置成1MHz,Stop设置成100MHz,Step-size设置成1MHz。2在元件面板列表中选择“Smith Chart Matching”, 单击“”图标,在原理图中添加“DA_SmithChartMatching”控件。得到3双击DA_SmithChartMatch控件,设置控件相关参数如下,关键的设置有Fp=50MHz,SourceType=Complex Impedance,SourceEnable=True,源阻抗Zg=(25-j*15)Ohm,SourceImpType=

6、Source Impedance,LoadType=Complex Impedance,LoadEnable=True,负载阻抗Zl=(100-j*25)Ohm,其它参数采用默认值。推荐精选然后依次点击“apply”和“ok”键。4,连接电路,如图推荐精选5在原理图设计窗口,执行菜单命令tools-Smith Chart,弹出“Smart Component”对话框。选择“Update SmartComponent from Smith Chart Utility”,单击“OK”6设置Freq=0.05GHz,Z0=50Ohm。单击“DefineSource/load Network term

7、inations”按钮,将弹出“Network Terminations”对话框,设置源和负载阻抗如下图所示,然后依次单击“Apply”和“OK”推荐精选7 源(小圆标记)和负载(方形标记)在Smith圆图上位置如下图所示。推荐精选8,采用LC分立器件匹配过程,点击“auto 2-element match” ,得到下图9首先选择第一种情况,即点击,得到10单击“Build ADS Circuit”按钮,即可生成相应的电路推荐精选选中DA_SmithChartMatch控件,单击图标,可以查看匹配电路此时从图上可得到精确的c和L的值11单击“ ”图标,返回后原电路,单击“ ”图标,进行仿真,并

8、且要求其显示S(1,1)和S(2,1)曲线推荐精选重复8-11步骤,可以得到另外一种L型匹配电路 (1)可得到相应的smith chart 推荐精选(2)相应的匹配网络电路(3)S11和S21的曲线推荐精选结论:1:第一种情况,经过仿真之后,从第一种匹配网络得到的S(1,1)和S(2,1)的曲线可以看出,在频率达到50MHZ的时候,在加入L型匹配网络之后的电路中,其没有反射,即能被全部传输,达到最大传输功率,此时简单的L型匹配网络达到了很好的匹配效果。但随高于60MHZ之后,其效果匹配效果变差。2:第二种情况,经过加入匹配网络之后,从得到的S(1,1)和S(2,1)的曲线可以看出,在小于40MHZ的时候,其效果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在50MHZ的时候,几乎达到达到理想的匹配,即没有反射波。但再随着频率的增加,效果稍微变差。但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推荐精选总之,两种情况都能在中心频率上达到理想的匹配。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