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08253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3分)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ki) 哺育 孜孜不倦(z) 头晕目炫B静谧(m) 荒缪 龙吟凤哕(su) 囊萤映雪C荣膺(yn) 辐射 恍然大悟(hung) 锋芒必露D门楣(mi) 剽悍 周道如砥(d) 诚惶诚恐2(3分)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3(3分)下列句子没

2、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4(3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ABCD5(3分)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8分)6(11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山 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释】枥:同“栎”,落叶乔木。(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

4、外的所见所闻。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7(19分)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清官周忱明焦竑 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5、”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挞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注解】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

6、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民瘼(m):老百姓的疾病痛苦。(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活之/无路B、举朝/仓皇失措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D、说/田间事甚悉(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案 恐 谢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8(8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半卷红旗临易水

7、, 。雁门太守行李贺(2) ,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3)中庭生旅谷, 。十五从军行乐府诗集(4)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5)年少万兜鍪,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6)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7)鲲之大, 。逍遥游庄子(8) ,于我如浮云。论语七则三、现代文阅读9(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秋夜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

8、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 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

9、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

10、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

11、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

12、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 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 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

13、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注】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1)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2)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所发生的变化“我”所感受到(听到、看到)的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 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

14、向窗外挥手 (3)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4)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5)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