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1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导练45分钟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05766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 第1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导练45分钟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 第1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导练45分钟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 第1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导练45分钟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 第1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导练45分钟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 第1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导练45分钟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 第1章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导练45分钟 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课了,山村小学的敲钟人举起锤子敲击大钟,学生能够听到钟声是因为( )A.看到锤子在晃动 B.由挥动的锤子引起的联想C.空气中的声波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 D.以上说法都对思路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人通过耳朵来感知声音。答案:物体 振动 介质 耳朵2.声音是由_产生的,需要_传播,人感知声音的器官是_。思路解析:锤子敲击大钟,引起大钟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出声波,声波传到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

2、了声音。答案:C3.用牙齿咬住一根筷子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闹钟上,用两个手指分别堵住两只耳朵,这时你还能听到闹钟的走时声吗?若把筷子离开闹钟呢?亲自做一做,实验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答案:可以听到;听不到。此实验说明:(1)筷子(固体)可以传声;(2)通过牙齿、颌骨传声,即骨传导是人类感知声音的另一途径。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医用听诊器由耳具、皮管、胸具三部分组成。当医生使用听诊器时,微弱的胸腔声音沿着_传播,声音不易_,声音的能量损失_,医生能听到清晰的声音,以从中获取_。思路解析:通常情况下,声音依靠空气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要向四面八方分散,声音会越来越弱。如果让声音沿

3、着木棍、金属棒传播,声音就不易向四方扩散,而是沿着这些物体传播,其能量损失就会很小,听起来响亮一些。答案:胸具、皮管、耳具 向四面八方扩散 很小 胸腔内脏的运动信息2.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 )A.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C.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D.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思路解析:骨传导是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一种传导方式,这种方式与正常情况下利用耳朵听取声音是不同的。A、C中只是传声介质不同,但声音还是由鼓膜振动引起听觉的;B中将耳朵堵住,将听不到声音;D中声音通过牙齿、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4、,引起听觉,属于骨传导。答案:D3.有人设想,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突然飞来的流星落在他的不远处,那么对于这位宇航员来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他能用耳朵听到撞击声B.他像看无声电影一样,完全感知不到声音C.他能清晰地感知声音D.无法确定他能否感知声音思路解析:流星撞击月球表面,使地表振动发声,但月球周围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声音无法从空中传向人耳引起听觉,故A错。月球表面振动产生的声波会通过月球表面的固体物传向站立的人,进而通过人体的肌肉、骨骼等传向听觉神经,从而使人感知声音,故B和D均错,C对。答案:C4.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是( )A.雷声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

5、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得更准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思路解析:雷声隆隆不断是因为声源不停地发出雷声,所以A是错误的。答案:A快乐时光“科学”的预见上课时,老师问汤普森:“如果人缺了左耳,那将会怎样呢?”“那将听不到来自左边的声音。”汤普森回答。“如果右耳也缺了呢?”老师又问。“那将什么也听不见了,”汤普森说,“并且什么也看不见了。”“哦!会这样吗?”“是的。”汤普森自信地说道,“您想,如果两只耳朵都没了,那戴在头上的帽子不就盖了下来,把眼睛给遮住了吗?”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聋哑人也能打电话D.声音在所有固体中都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思路解析:要想感知到声音,在发声体和人耳间必须有介质,而且声源振动的频率必须在2020 000 Hz之间,还得有一定的响度,这些在A中都未明确,所以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有一种“骨传电话”,发话时利用喉头的振动,受话时利用塑料制的突起物使耳边的镫骨振动,从而感知声音,这是专门为发声和听力有障碍的人制造的,选项C正确。从课本中的声速表中可查得,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小,故选项D错。答案:BC2.关于人感知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耳道完全堵塞时,无论如何

7、也听不到声音B.鼓膜完全损坏时,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声音C.听觉神经损坏时,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声音D.利用骨传导也能听到声音思路解析:人能听到声音,一定是某种振动通过某种途径(空气将声波传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或通过骨传导)传到了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给大脑,从而感知声音。如果听觉神经损坏,则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声音;如果只是传导障碍,可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从而感知声音。答案:CD3.初夏,雷雨交加的天气里,我们往往会听到“炸雷声”,有人害怕地用双手堵住耳朵,但还是听到了雷声,这是因为_。答案:骨传导的作用4.蛇经常将头贴在地面上,对外界的声音刺激非常灵敏,但蛇没有耳朵,你猜想出蛇

8、是通过_来感知声音的。思路解析:蛇没有耳朵,但头中有一块骨头,将头贴近地面时,声音经大地传播给头中的骨头,把声音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答案:骨传导5.如图1-2-1所示为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图1-2-1思路解析:由题图可知,猫的发声频率范围为7601 500 Hz,听觉频率范围为6065 000Hz;蝙蝠的发声频率为10 000120 000 Hz,听觉频率范围为1 000120 000 Hz;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为7 000120 000 Hz,听觉频率范围为150150 000 Hz.由以上数据可

9、知,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猫,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海豚。答案:猫 海豚6.你听说过双声道和多声道吗?实际中是如何实现的?答案:双声道和多声道都是由于双耳效应使人听到声音是立体的。把两只话筒放在声源左右不同的位置,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我们会感到不同声音从不同位置传来,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若在声源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再对应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即所谓多声道。7.(探究性实验)哪只耳朵听力更好些?实验器材:机械表,卷尺。实验步骤:一个学生坐在椅子上,并被蒙上眼睛;另一个学生拿着手表,站在被蒙上眼睛的学生的一侧(左或右)约50 cm处,持手表学生逐渐将表靠近蒙着眼睛的学生,当他听到手表滴声就停止移动;第三个学生量出手表与被蒙上眼睛的学生的耳朵之间的距离,写下这个读数;对蒙眼的学生换一只耳朵进行同样测试并记录;轮流调换,使其他两个学生也进行同样的测试,记下所有的计数。同学左耳听到的距离s/cm右耳听到的距离s/cmABC回答:(1)你的双耳听力一样吗?哪只耳朵听力更好?(2)你们三人中谁的听力更好?(3)对于刚才的测试你能否加以改进?(小知识:感冒会使听力下降,耳垢太多也会影响听力)思路解析:实际做一做,通过测量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最好在安静的室内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