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020697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口译中不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分析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口译活动与日俱增。口译探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爱好。本文对口译的外部表征,即口译中的不规范表达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分析了其可接受性。这些可接受的不规范表达在口译中因即时性和文化空白等因素导致的英汉或汉英的零对应中,起到了很大的补救作用。一、规范的口译表达口译是讲话人、听讲人和语言构成的整体,缺一不行。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既然是体系,就有其在文化,逻辑和句法等层面的标准和规范。另外,格雷斯认为人们交谈的过程当中也是遵守肯定准则的,即合作原则的四标准。此外口译是翻译的一种,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严复的;信、

2、达、雅;已经成为翻译的标准。也就是说,规范的口译表达应当是符合语言层面,会话层面和翻译准则层面标准的。二、口译中的不规范表达然而,口译过程包括;听-记忆-重组-译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充溢困难和挑战的过程。对译员来讲,最困难最有挑战的部分就是如何平衡正确理解原语以及用易于理解的目标语正确的将原话译出之间的关系。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各种文化又有着不同的渊源和历史,所以文化间的对应空白是不行避开的。所以在现场惊慌的气氛下,译员遇到一时难以找到对应语的状况比比皆是。于是情急之下,不规范表达在口译中屡屡出现。这些现象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口译表达中的低层级化;二是习语的不规范性和不规范翻译;三是口

3、译中非精确表达;四是中国英语的应用。1、口译表达中的低层级化低层级化并非低级化,话语可根据它的语言结构和措词来分等级。这类低层级化又可以分为原语言说话者本身语言的不规范和口译思维和行文不具备书面语那样高度组织性和口译时的简化表达,通常表现在语言质量上,结构松散,组织欠佳,这些都违反了格雷斯的合作原则。口译人员有时会遇到这种状况,对方一说起话来便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有时候说的话完全不着边际。有时即习性使得原语言说话者语言结构无序,这也是日常口语的特征之一。也有可能在思维不够严密,个人心情或者其他客观缘由导致了这种松散,冗长甚至带有大量不符合语法和逻辑的话语,或者夹杂有大量习语,俚语或多余成分。

4、在这种状况下,口译人员可以礼貌的等待对方把话说完,但没必要将对方所说的话全部翻译出来,这样不但奢侈时间,也会令交谈另一方感到空洞、冗长。为了保证双方沟通的流畅,口译人员必需尽快地将源语译成目的语,因此,要求口译人员在这种状况下出口成章几乎是一种近似苛刻的要求。情急之下的口译的干脆结果是扩大语义对应幅度和格式限度。例如:请问香港有什么地方使您情有独钟?译:What’s your favorite place in Hongkong?这样的译语在肯定程度上没有达到;信;的尺度。2、习语英语和汉语都有着丰富多采的习语,这也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这些特别的语言成分都有着特别浓烈的民族和修

5、辞色调,显明的形象或地方特色。它们是独立的,不规则但又是固定的,无疑对口译员来说是一大障碍。有些英语习语具有违反语法规则,不合逻辑的特点。例如;ups and downs;(起伏)和;ins and outs;(底细)中,介词被当作名词用,这在英语语法中是允许的。在;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中,;cut;根据语法应当是 ;cuts; ;另外,To cry one’s eyes out 的字面意思是把;眼睛哭出来了;,To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 (特别惊讶)的字面意思是;把心放在口中;,As

6、 fit as a fiddle 的字面意思是;像提琴一样强壮;这些俗语假如用逻辑层面去说明是说明不通的。同样,部分汉语习语也具有违反语法规则和逻辑的状况,汉语习语通常是由文言来表达的,文言和现代汉语还是有区分的。例如,;稀里糊涂;的字面意思是;莫名他的妙;三心二意;是;三个心,两个意;。有些习语例如;一叶知秋;就不能用现代语法来说明。;胡言乱语;中的;八道;,;吃得开;和;吃不开;就不能用逻辑来理解。 转贴于 中语言结构和困难的文化背景使得英汉习语不能找到它们精确的词语或表达对应,所以原来的格式就不再被追寻。习语通常在一种更泛的层面被重组,有些词组被抛弃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语言重组又

7、一次违反了翻译标准中的;信;的原则。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译: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而不是: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3、口译中的非精确表达精确的口译表达是口译人员所应追求的目标。特殊是在专业性很强的涉外口译中,熟识基本专业学问和大量专业术语是口译人员能够进行精确口译所需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术语的精确运用能让内行人一听即明,对顺当完成口译任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执行口译任务

8、重仍旧难免遇到一些不曾知道的术语,这个时候又不能像笔译一样可以求助于字典,因该如何是好?遇到这种状况,口译人员通常只有另辟蹊径来达到胜利突围,通常实行意译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知道某个专业术语的专业译法,依据该术语的.含义选择具有这种含义的词语进行翻译,或者对要译的术语加以形容。比如, ;冲洗液;这个专出名词;drilling fluid;,在对钻探工程专业术语知之甚少的口译员来说,可以在情急之下译成;a kind of washing liquid to protect the core;(一种爱护岩芯的冲洗液),并可以再追加一句;What do you call it?;在这类无法精确翻译的

9、状况下,实行这种非精确释意法是一种很奇妙的方法。翻译人员应当具备这种另辟蹊径的灵变性。无论如何,只要能变着法子让对方明白彼此的意思,口译的主要目的就算基本达到了。4、中国英语的应用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or Chinese English)不是Chinglish,它是指在英语构词法的基础上,给予中国特色的词汇或表达以满意文化空白中的零对应。随着英语的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英语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产生了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不同,中国英语是基于英语又融合汉语的一种英语。中国英语反映了中国文化。如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atives;

10、,尽管这种词汇和表达没有编入正式的英语词汇,中国英语在口译场合的运用越来越多。三、不规范表达的可接受性尽管上述表达在语法,逻辑,句法和语用等层面的不规范表现,但仍旧是可以接受的,实例证明,这些不规范表达不会给交谈双方带来理解上的任何不便,同时也使口译过程流畅,挽救了很多尴尬场面。其实其可接受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理论支持:1、语言的共性尽管各国语言不同,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因为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对自然、社会、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共同或相像的相识,所以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一种相像或相同的信息。人类语言的共性可以归为以下三点:第一是意识共性,也就是对自然现象、物体、事务和状态的共性相识;其次,思维共性,这种共性包括对对应物的相像思维;第三,结构共性,不同人类语言在结构组织上总有相同或相像之处。就是这些共性使得同一语言环境下的不同说话者和听者能够懂得与标准或习惯性语言表达不太符合的译语。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