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001251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1972:和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过招】1972尼克松访华记录片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随行记者总共有180多人。为了接待他们,中国外交部新闻司从北京各高校、文化部门、体委、对外友协等单位抽调了近100人充当翻译,并由此绽开了一系列明争暗斗。 1972年1月3日,尼克松访华前一个多月,美国国家平安事务副助理亚历山大黑格领先遣组来华。中国外交部新闻司记者处负责与先遣组就记者人数、日程、技术支持、车辆、酒店和伙食等支配进行谈判。先遣队一口气提交了400人的记者名单,让中方很犯难。当时供外国人住的一个是旧北京饭店,一个是新侨饭店,再就是友情宾馆,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时任新闻司记者处

2、副处长的江承宗回忆说。最终周恩来拍板,尽量让他们来,因为这也是改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的机会。双方几经协商,最终达成协议一共180多人。对于将访问中国视作登上另一个星球的美国记者们来说,这几乎是一场斗争。合众国际社的摄影记者德克霍尔斯泰德后来笑言,记者们为了争取到随尼克松访华的名额,能将自己的母亲推下飞机。各自打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栏目的主播芭芭拉沃尔特斯对自己被公司选中,成为访华记者团中仅有的3名女记者之一,感到意外而又惊慌。因为,此前她并没有过任何国际采访阅历。入选的平面媒体记者大多可以用名字如雷贯耳来形容,几乎全部的记者都对中国一窍不通。在出访前的两三周,美国首个探讨中国的民间机构美中

3、关系全国委员会,连续3天在华盛顿为记者团成员讲解他们所知的有限的中国现状,培训中国的礼仪。在大洋彼岸,负责接待这些记者的中国外交部新闻司,也在惊慌探讨状况。他们从北京各高校、文化部门、体委、对外友协等单位抽调了近100人,为美国记者来访充当翻译。这些翻译,后来被美国记者不太友好地称为看管员。当时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时属外交部管)任英文翻译的郑万珍也是其中之一。郑万珍记得,外交部对他们进行了统一培训,强调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接待原则,并设计了一些外国记者可能会问到的敏感问题,如中苏关系问题、党内斗争问题、毛泽东的接班人问题、如何看待尼克松来访以及中国以后的外交动向,等等。但并没有给我们

4、标准答案,靠我们自己把握分寸。因为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满意他们在中国采访、生活的详细须要。假如实在回避不了可以一概说不知道。郑万珍告知记者。新闻司用三个月时间,编写了一本名为美国政府新闻机构的书。书里介绍了尼克松总统的四次媒体危机,介绍了多位美国闻名记者,以及他们犀利的行事风格和常常苛责质疑总统的骇人事迹。机场旁边建起了从美国租来的地面卫星站,再租给美国人。江承宗去检查过装备的状况,感叹美国人效率真高。用于接收的电视锅很大,直径有三四米。他们在试音,让我去听,哎呀真清晰,比北京的电话还清晰,就像在旁边讲话一样,我很惊异。江承宗告知记者。美国方面提出,须要洗印彩色照片的设备。江承宗立即派人调查,发觉

5、只有新华社摄影部一家能洗印彩色照片。他亲自跑了趟新华社,得知对方根本应付不了这么大的量,只能请美方自己带设备来,把卫生间密封起来,布置成暗房,在里面冲洗照片。从头至尾都在问*问题2月20日,尼克松访华的前一天,记者团乘坐的飞机你好1号和你好2号先行到达上海。外交部新闻司记者处副处长金桂华和郑万珍到上海虹桥机场迎接,并陪伴记者团赴京。他们走进机舱,对着这群黄头发大鼻子的美国人,用英文表达了欢迎,并作了简洁的自我介绍。这是中美两国隔绝20余年后,双方第一次近距离地相互端详。他们看上去很谨慎,我们也有点惊慌。郑万珍回忆说。芭芭拉沃尔特斯回忆,中方人员穿着同样的藏青色裤子,同色的中山装,立翻领,线条不

6、明显。他们戴红色圆像章,上面有毛泽东的银色头像。入座后,有几个记者过来闲聊。郑万珍留意到,他们看似随意地聊起了上海和北京,等气氛略微融洽,就起先发力。问*进行得怎么样,你们对尼克松来访怎么看之类。我就回答,*是为了保证革命本色,反对修正主义。郑万珍说。最让郑万珍头疼的是芭芭拉沃尔特斯,在从上海至北京一个多小时的飞机上,她从头至尾都在问*问题,几乎没停过。是你们把他打下来的,还是他自己摔下来的?为什么会摔?为什么走的时候油没有加够?问得我一身大汗。我又没方法答复她,只能答非所问,谈谈*在抗战中的贡献之类,或干脆转移话题。表情肃穆的郑万珍讲到这里笑起来,哎哟天啊,那是我一生里最麻烦的一次。应付美国

7、记者是很头疼的事情。郑万珍是华盛顿邮报的丹尼卡诺和约瑟夫克拉斯特的看管员。他知道卡诺在美国鼎鼎大名,特地去与他打了招呼。卡诺趁机揪着他不放,旁敲侧击问中国领导人的健康问题,简直没方法。记者们被统一支配住进民族饭店,原有的住客早已全部转移。旁边的民族文化宫一楼大厅被布置成临时的新闻中心,24小时开放,里面安了打印机、电话,摆放了咖啡茶点。江承宗与北京市电讯局商议,在新闻中心设了电讯处,随时可发电报到美国。酒店的服务很好,有一日可取的洗衣服务,加急的话一小时可取。因为记者们只允许拿一个小衣箱,所以快捷洗衣的服务很受欢迎。让芭芭拉沃尔特斯印象深刻的,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早餐,有鲜美的鸡汤面、冷肉拼盘、蔬菜和春卷,有一天还有甜酸酱的排骨。被法新社抢了先2月21日上午,尼克松的专机即将着陆北京首都机场。记者们早已摆好了阵势。据江承宗回忆,离飞机最近的是白宫记者团,如合众国际社记者海伦托马斯等,他们能近距离接近尼克松和周恩来,听见他们的谈话;其次线离专机有肯定距离,设置了一个较高的梯子,供记者站在上面;第三线在候机室外的阳台上,美国电视台的直播设备都架在那里,能看到全景。江承宗也随他们一起等候在阳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