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987817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活动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习6以内的加法,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声音给表现出来,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青蛙教案吧。活动设计背景本班的孩子都是村上的,而且还是个混合班,但还是对青蛙也都有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在模仿青蛙声音的时候,可以做到惟妙惟肖,在数学这一领域,却是个很大的弱点。因此,为了激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孩子们感兴趣的实物结合数学知识一起学习,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活动目标1、学习6以内的加法。2、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声音给表现出来。3、

2、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6以内的加法2、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活动准备1、录音磁带青蛙笑,幼儿用书美好的乡村2、教师自制大图(池塘中有几片荷叶和荷花)3、折纸青蛙6个(其中有一只大一些,做青蛙妈妈)活动过程:一、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朋友是谁呀?生:青蛙师:对了,是青蛙,那你们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吗?它平时吃什么?谁可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声?生:青蛙是害虫,生活在河里和池塘里,还有在稻田里。它的声音是呱呱呱。师:小朋友们真棒,把青蛙的

3、声音模仿的真像,老师现在带着大家一起去池塘边看看,看一下池塘里有多少是青蛙?看谁的眼睛最仔细观察了。二、看看说说1、教师出示大图,通过摆放青蛙表现出一个算式情境。先将这个情镜描述一下,然后口述算式,得出一个数。如:五只青蛙在荷叶上,扑通又有一只青蛙跳上荷叶,现在有几只在荷叶上?为5+1=62、教师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幼儿根据教师摆放的情境进行口算。3、请个别幼儿尝试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并请其他同学来进行口算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青蛙有多少的练习,并进一步学习6以内的加法练习三、学唱歌曲青蛙笑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青蛙笑的第一段,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 青蛙笑,一边欣赏2、学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的顿音和

4、停顿的地方(要求唱出欢快、诙谐的感觉)3、教师和幼儿进行情境式的表演(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4、结束课堂教学反思在教学青蛙这一活动时,先引导幼儿回想起青蛙的特征,并了解青蛙的生活常态和模仿青蛙的声音,让幼儿学会青蛙的基本知识,并在模仿中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打下一个基础,通过看大图,贴一贴,创设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并学会描述这个情景,再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会,经过几次的练习和幼儿自己在大图上摆放和编题,带动了很多幼儿也学会编题和列示,特别是在幼儿用书上的练习,除了几个年龄相差太大的跟不上,基本上都完成的比较好,根据课堂反馈信息来看,幼儿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上引导幼儿多运用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幼儿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另外,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果将生活实际加进去,合理地运用动手、动口、动脑操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把幼儿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进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素质和能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