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解酲汤---立题1(精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98756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花解酲汤---立题1(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葛花解酲汤---立题1(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葛花解酲汤---立题1(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葛花解酲汤---立题1(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葛花解酲汤---立题1(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葛花解酲汤---立题1(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花解酲汤---立题1(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葛花解酲滴丸设计流程目录:一、立题依据二、活性成分提取与检视三、葛花解酲滴丸滴丸制备工艺四、葛花解酲滴丸滴丸质量考察五、稳定性考察参与人员:08中药(1)班 汪勇 08311034 王灿 08311035 王桂玉 08311036 王曼丽 08311037 王梦迪 08311038一、立题依据 近年来我国酗酒和酒精中毒者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家庭、社会的稳定。酒对人体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急性大量饮酒可引起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细运动能力受损和情绪不稳定,严重时甚至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导致死亡。长期饮酒可引起精神障碍、胃溃疡以及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资料表明食

2、道癌、肝癌发病率的升高似乎也与饮酒有关。因此开发有效的解酒药物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重视。目前西方国家开发的解酒药以合成药物为主,而亚洲国家则侧重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一)为什么选择滴丸? 中药滴丸剂是在中药丸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中药制剂相比具有本质的区别,避免了传统中药生物利用度低、服用不方便、起效慢的缺点,同时发扬了传统中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临床中药滴丸制剂具有多种有用途,除可口服或含服的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速效、高效的滴丸,还可制成缓释和控释滴丸、包衣滴丸、栓剂滴丸、硬胶囊滴丸、肠溶滴丸、药液固化滴丸等以适应多种给药途径。 剂型体积和剂量比较小,便于携带和长期服

3、用;具有速效的作用,便于急救;具有长效的作用,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基本能符合现代制剂“三效”、“三小”、“五方便”的要求。(二)葛根解酲汤的组成:君:葛花 臣:神曲 白豆蔻仁 砂仁 茯苓 猪苓 泽泻 人参 白术 干姜佐:木香 青皮 陈皮 该方是温脾胃、消酒积、利湿清热的效方,虽为治疗酒积之症而设,然其方配伍精当,力专效著,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中,又寓以温中健脾,故临床上不拘于酒积之症,亦适用于其它湿热为患之证,如胃脘痛、腹泻、眩晕等。凡以脾胃湿热症状出现,且湿重于热者,随证治之,常可收药后病瘥之效。(三) 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1、 王东坡,谭学林以56白酒灌胃,制成酒精性

4、肝病模型,分设模型组、对照组、人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10天后取血及肝脏送检。结果表明葛花解酲汤对小鼠酒精性肝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能减轻酒精对肝细胞的损害,证明葛花解酲汤是治疗酒精肝病的良方。 2、 葛根解酲汤含有葛花,茯苓等药物,王会肖,刘继锋,白玉等探讨了葛花茯苓片的解酒作用及相关机制,用56白酒,分别观察葛花茯苓片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醉酒时间,睡眠时间,肝脏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乙醇脱氢酶(AD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葛花茯苓片能延长醉酒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并能明显提高小鼠肝组织GSH、ADH水平和抑制酒精引起的MDA含量的增加,证明葛花茯苓片具有显著的解酒作

5、用,这可能与其提高肝组织GSH、ADH水平和抑制MDA等的抗氧化作用有关。3、 李 萍,钟赣生为了探讨葛花对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作用,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葛花提取物组。 给药 30 min 后,模型组与葛花组灌酒 0.10 mL/10 g,在灌酒后 0.5,1,1.5,2,2.5,3 h 分别摘眼球取血和取肝组织。采用生化酶法测定小鼠酒后不同时间内血中乙醇浓度和肝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结果显示,小鼠血中乙醇浓度在酒后 0.52 h 达到高峰,与模型组相比,葛花提取物组 0.53 h 内的血中乙醇浓度数值降低。 葛花提取物组对小鼠酒后 0.51 h 肝中 ADH 的影响较为明显

6、,使其活性增加;酒后 1.53 h 肝中 ADH 活性虽然也增强,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葛花提取物可降低酒后血中乙醇浓度,增强肝中 ADH 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消化道对乙醇的吸收,从而起到有效的降醇解酒作用。4、伍嘉宁,潘锄云,周楚华4研究了葛花解酲汤抗乙醇中毒的分子机理。结果提示,葛花解酲汤加枳椇子的组方都具有降低乙醇中毒小鼠血液乙醇含量,提高肝脏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增强了肝胜对乙醇的生物转化功能,达到解醉(抗乙醇中毒)的作用。并发现葛花解酲汤加枳椇子组方有更强的抗乙醇中毒的作用。5、王春华等以此方为基础加枳子和麝香,化裁为加味葛花解酲汤,临床观察发现,加味葛花解酲汤

7、灌胃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酒精中毒,疗效不仅优于单用纳络酮,且优于传统的葛花解酲汤,能大大缩短酒精中毒患者昏迷时间,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患者清醒后各种不适症状5。6、不醉丹是老中医杨更禄研制的解酒方剂,主要由白术、葛花、人参、蔻仁、青皮、木香、干姜等组成,方中葛花独入阳明,解酒醒脾,蔻仁、青皮、木香、干姜温中健脾,行气和胃,人参、白术补气健脾,神曲解酒化食,诸药同用,共奏温和健脾,分消酒湿之功。经试用,解酒效果较为明显。利用小鼠醉酒模型进一步验证该处方的解酒功效,并对其解酒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不醉丹能有效改善小鼠的醉酒状态,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酒精浓度相关6。7、张若明,李经才7引用

8、日本学者研究葛花对乙醇引起人体代谢异常的影响。他们将葛花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对各个有效部位进行药理研究发现其中甲醇提取物和包含于其中的异黄酮类成分能够抑制乙醇诱导的小鼠血糖升高;甲醇提取物和三萜皂苷类成分能够抑制血中甘油三酯的升高;另外异黄酮和三萜皂苷还可以降低乙醇引起的尿氮浓度的升高。这些结果为阐明葛花的解酒功效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8、王庆端等8,9的实验表明葛根中的总黄酮成分可以提高小鼠对乙醇的耐受量,缩短小鼠大剂量乙醇中毒时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并缩短睡眠潜伏期,降低血中乙醇含量。9、 葛根花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途径而降低血黏度, 促进血液循环, 使乙醇加速排泄, 减少对肝脏

9、及其他各系统的损害, 起到保肝健脑等作用。另外, 葛根花善解酒毒, 醒脾和胃, 解渴, 临床上主治饮酒过度, 头痛头昏, 烦渴呕吐, 胸膈饱胀等症10,11。二、 活性成分提取与检视由古方葛花解醒汤经水煮醇沉精制而成,能醒酒、温中健脾,主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头痛心烦,眩晕呕吐等酒伤之证。(一) 论述: 1.医方考:葛花之寒,能解酒中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2.杏苑:用葛花解酒毒;以神曲、砂仁、白豆蔻等消宿食;茯苓、猪苓、泽泻等利小便,导湿热;人参、白术补中健脾;

10、生姜、陈皮、青皮、木香等行郁气而除痞闷。3.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过饮无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从肌肉而解,豆蔻、砂仁皆辛散解酒,故以为君,神曲解酒而化食,木香、干姜调气而温中,青皮、陈皮除痰而疏滞,二苓、泽泻能驱湿热从小便出,乃内外分消之剂,饮多则中气伤,故又加参、术以补其气也。4.冯氏锦囊杂症:曲糵之积,令人腹痛,盖中州受伤,气逆而湿郁也。豆蔻、砂仁推逆气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之毒从肌肉而解,故以三味为君,解上焦之酲也;茯苓、猪苓、泽泻令湿热之毒从小便而出,故以三味为臣,解下焦之酲也;参、术、木香、二皮、干姜,中气赖以调和,湿热捣其巢穴,解中焦之酲也

11、。 (二)活性成分1、葛花:从野葛新鲜花中提得挥发油,其中性油中含1-辛烯-3-醉,丁香油酚,芳樟醇,酸性油中得苯甲酸甲酯,丙酸甲酯,异戊酸甲酯,正己酸甲酯。另外得尼泊尔鸢尾黄酮,染料木素,大豆素 ,槲皮素,葛花甙,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芒柄花甙,降紫香甙,又从中提得三萜皂甙:槐花二醇,槐花皂甙。此外,还分得-谷甾醇,-谷甾醇-3-O-D-葡萄糖。性凉味甘、辛,可入脾经和胃经,有和胃解酒、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渴、胸隔饱胀、小思饮食、呕叶酸水等病症。葛根、葛谷也有醒酒作用。葛花是中国的传统药物,长期以来被用于缓解酒后呕叶等症状。葛花中分离出13种异黄酮和3种皂角有,并

12、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对人体细胞的实验中,他们发现其中的一种皂角有有强大的保肝功效,而异黄酮则有较强的消除活性氧的作用。2、木香:含挥发油油中含香叶烯、对-伞花烃、芳樟醇、-榄香烯、丁香烯、律草烯、雪松烯、-紫罗兰酮、雪松醇、-木香醇、(1,8,11,14正十七四烯、以及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二氢木香烃内酯、12-甲氧基二氢木香烃内酯及12-甲氧基二氢去氢木香内酯另含-木香酸及24种氨基酸。3、干姜: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本草从新载其“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4、白豆蔻: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

13、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得配本草亦认为其“消宿食,解酒毒。”5、茯苓:主要含-茯苓聚糖(-Pachy man), 约占干重的93%, 和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土牧酸、三萜羧酸、齿孔酸、松苓酸等亦含脂肪酸, 如辛酸、十一酸、月桂酸、十二酸和棕榈酸此外, 尚含麦角甾醇、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右旋葡萄糖、腺嘌呤、组胺酸、胆碱、-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6、阳春砂仁:含有挥发油,其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柠檬烯、芳樟醇、乙酸龙脑酯等。除有浓烈芳香气味和强烈辛辣外,还对肠道有抑制作用。有化

14、湿醒脾、行气和胃、消食的作用。7、青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8、陈皮:的外果皮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柠檬醛,牻牛儿醇,芳樟醇,邻氨基本甲酸甲酯。另据报道,挥发油中主含柠檬烯,还含a-蒎烯等。主治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哮喘、喉痒痰多、胸中痰滞、呕吐呃逆、饮食积滞、食积伤酒、呕恶痞闷、长期胃痛、气痛等有独特疗效。9、白术:含挥发油1.4%, 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醇亦含苍术醚、杜松脑、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脱水苍术内酯、棕榈酸、果糖、菊糖以及白术内酯、及 8-乙氧基白术内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

15、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10、人参:人参皂甙(可以分为三组 ,即齐墩果酸组、原人参二醇组和原人参三醇组),分别称为人参皂甙, 有机酸及酯类等。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11、党参:党参含三萜类化合物无羁萜、蒲公英萜醇乙酸酯、菠甾醇及其葡萄糖甙、7-豆甾烯醇及其葡萄糖甙、菠甾酮。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12、甘草:根和根茎主含三萜皂甙。其中主要的一种,俗称甘草甜素的,系甘草的甜味成份,是1分子的18-甘草次酸和2分子的葡萄醛酸结合生成的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13、泽泻:块茎含挥发油与树脂等, 并含泽泻萜醇A、B、泽泻萜醇A乙酸酯、泽泻萜醇B乙酸酯, 表泽泻萜醇A以及泽泻萜醇C乙酸酯, 还含泽泻醇、环氧泽泻烯, 以及卵磷脂、胆碱、2-糠醛味甘;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