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走向生本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97109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走向生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走向生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走向生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走向生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走向生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走向生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走向生本(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走向生本 沈大安现代教学论认为,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对这四个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容易成为以教学内容为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成为以教师为本。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发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过程不是教师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的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不应该让学生成为帮助教师完成预定设计的“配角”。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

2、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我们要尊重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怎么学的,寻求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一、转换角色,从学生的立场读好文本文本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解读文本最好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站在儿童的视角读文本,考虑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诉求: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可能会有哪些读不懂?哪些地方他们会觉得有趣,哪些地方会受到感动?可能产生哪些多元解读,又可能发生怎样的理解错误?怎样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等等。三个儿子是一

3、个俄罗斯儿童故事,讲的是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沉甸甸的水桶回家,这时迎面来了她们的三个孩子,一个翻着跟头,一个唱着歌,另一个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提着走了。一个妈妈问在一旁看的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说:“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这篇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老爷爷说的这句话上,教材也通过“学习伙伴”提出了一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从教师的角度看,我们会觉得答案十分简单。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二年级孩子会怎么读这篇课文?他们会怎么理解这个句子?我在听课中记下了孩子们的一些说法:“老爷爷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没有看清楚。”“从课本的插图看

4、,老爷爷走在后面,他只看见一个孩子。”“老爷爷的说法不对。在妈妈累的时候,翻个跟头给妈妈看,唱个歌给妈妈听,都是好的。”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孩子们的视角、阅读经验、认识能力都会跟我们教师有差异。正确估计他们的现实发展水平,我们的教学才能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引导他们阅读、思考,掌握阅读策略,形成阅读能力。可惜在很多时候,学生的这种现实发展水平被忽视,只是让学生按着教师预设的思路去学习,得出跟教师“一致”的结论,便认为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时刻不能忘记的是我们面对的是612 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他们,或强制牵引着他们向前。法

5、国思想家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特有的想法、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文化水平在提高,有的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相当深刻和独到,但如果教学时要求学生也要达到跟自己一样的认识水平,恐怕就不恰当了。儿童就该有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无忧无虑,似懂非懂,不能过于“早熟”,教师也不应去做“催熟”的蠢事。不久前看到一节五年级的语文活动课实录,主题是“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6、,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诗词中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觉得这节课从主题到一部分语言材料都有成人化的倾向,属于“儿童不宜”。小学语文教学贵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由于儿童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可能跟老师完全一致,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有的是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有确实是理解的错误,我们可以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预设不同的对策,并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教学三个儿子,当有学生说“在妈妈累的时候,翻个跟头给妈妈看,唱个歌给妈妈听,都是好的”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是的,在妈妈累的时候,翻个跟头给妈妈看,

7、唱个歌给妈妈听,都是好的。不过,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8自然段,想想在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的时候,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三个孩子中哪一个的做法最好?”通过重新阅读和讨论,孩子们认为这时候妈妈最需要的是有人帮她提水。第三个儿子这样做了,是个好儿子。还有学生认为,如果那两个翻跟头、唱歌的儿子能帮妈妈提水,也是好儿子。这位老师既尊重学生的已有认识,也巧妙点拨,帮助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有发展,表现出很高的教学智慧。二、关注价值,为学生发展选好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教材作二度开发。大体上说,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

8、么或不教什么,但具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要细细思考,这个教材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这种“价值”,可以从人文熏陶和语言习得两方面去考虑。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规律的语言比比皆是,却需要我们留心去发现。花钟的第1自然段如果让学生细细品味,可以学到汉语表达方式的许多规律: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花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这一段除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的观察角度、多样化的表达方法,

9、仅就“时间”的写法来说,就有几点值得学生注意:一是按时间顺序写,这才便于读者想象成“花钟”的开放;二是用上了“左右”,使表达更加准确,而且有的加上“左右”,有的不加“左右”,避免了累赘重复;三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有变化。这第三点看似平常,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有价值,因为它体现了汉语中时间状语位置的一般规律或在句首,或在句中。“陌生化”的语言是指我们平时比较少见的表达方法,它们较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慈母情深中有一个语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延伸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个语段的写法跟我们平时习惯的表达方法不同,既有排比,又有倒装

10、,好像电影的一段慢动作,表现了“我”感受到的母亲劳动条件的恶劣、工作的劳累,生活重压下母亲的疲惫、迟钝、衰老如果细细品味,学生可以学到怎样用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不论是规律性的语言还是“陌生化”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发展都有较高的价值,我们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不要错过。三、真实教学,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状态:一种是以教师自己的设计为主,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走;另一种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制订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好几种预设,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随时调整,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走向生本,就是让教学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

11、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学,让课堂呈现真实的状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我们要问一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在这个学段学习这个文本,课标的要求有哪些,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后充分让学生谈感受,学生已经知道的、已有共识的就无需再纠缠。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

12、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再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把质疑贯穿始终,教学开始可以质疑,中间可以质疑,学完了还可以质疑。要鼓励学生提出“真问题”,千万不要“为老师而发问”揣摩老师希望我们提什么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分清主次,努力在课堂上解决重要的问题。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教师的任务是“让学”“他得学会让他们学”。教师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课堂就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要减少那种低效的提问和讨论。教师“该装傻时就装傻”,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像上面说的花钟第1自然段有许多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怎么

13、教呢?一种是由教师提问和讲解,一个劲儿地“灌”给学生;另一种则是让学生慢慢读,细细想,自己去“发现”这段话的“好处”,然后交流,教师帮助他们总结,并试着用这种写法写一两种花。我觉得后一种更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最好采用“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方法,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尝试探究运用”的过程。四、顺势而导,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日本现代教育家小原国芳认为:“儿童是哲学家。他们是真理的热爱者,疑问丛生,一个接一个,就像连珠炮。其中有异常宝贵的东西在闪耀,有无数神秘的萌芽。然而这些却被麻痹的、平庸的、愚蠢的大人即教师所践踏、压抑。”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

14、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现代教师应有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在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前辈斯霞老师曾经举过几个小学低年级学生习作的例子:(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里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2)向日葵一天一天的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3)有一天,我下课的时候,到厕所里去小便,看见一个小朋友小便在外面了,我就对他说:“以后不要小便在外面。”斯霞老师认为,这几个句子都有可以修改的地方,但是如果从学生角度看,孩子们的想法自有他们的道理,就可以尽量给予保留。(1)句中“法国阿姨是女的”斯霞老师本打算删去,但想到这是一年级的孩子写的,是他通

15、过自己的观察得出“阿姨是女的”的结论,也不容易,到了二年级,他就知道不需要说了,所以让它留着。(2)句是从孩子的眼里看去,向日葵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跟老师、同学的高矮相仿,这是儿童特有的视角,需要保留。(3)句中“小便在外面”用语不规范,但意思大家看了都明白,也可以不改。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这就是前辈名师给我们的启迪。对孩子的反馈评价要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哪怕是看似荒唐的问题,教师也要理解孩子,保护他们发问的积极性。教三个儿子时,有学生提出问题:“一桶水很重,连妈妈都拎不动,一个孩子怎么拎得动?”咋一看,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跟课文没有多大关系,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学生无事生非,火冒三丈。一位

16、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你说得对,一桶水妈妈拎不动,孩子也拎不动。(认同孩子的说法,绝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这个孩子拎着水,也许只能走几步,就停下来歇息了。(沿着学生的思路,设想一种可能性)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帮妈妈去提呢?”(话音一转,顺势而导)学生说他哪怕只能走几步,也可以让妈妈少累几步。(巧妙地把一个看似“打横炮”的问题回归到课文的主旨上来)这样的处理,既需要教师有尊重儿童的理念,又要有教学的机智,这种机智需要在实践中磨练。提倡鼓励性评价不是无原则的溺爱或放任自流。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既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又要坚持标准,积极引导。在反馈评价上,肯定正确、激励自信,暴露错误、引发深思,揭示矛盾、引起争议,鼓励求异、寻求最佳,延时评价、形成悬念等,都是好的做法。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探讨相互砥砺的学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