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952485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脑与神经说课设计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脑与神经的最后一课脑与神经。一、教材结构分析教材按照课标的要求,设计了“抓尺子”“看大脑图片”“交流人类信息传递方式”“模仿盲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人体内部的信息传递过程,理解大脑的功能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者以前的学习中,对大脑和神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大脑工作特点等缺乏深刻地认识。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内部信息传递的过程,理解大脑中各神经中枢的功能特点。能力训练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搜索各种信息源进行探究学习;能用所学到的知

2、识解释科学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与合作、倾听、科学用脑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是我们平时根本看不到的。本课通过对一些人体现象的体验与研究,让大家认识到脑与神经之间的联系。所以,如何有效的让学生亲历科学、体验科学从而发现科学,无疑成了本课的重难点。四:教法与学法:所以,我选择了游戏体验法,交流资料的方法。五、教学准备1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课前搜集并阅读有关脑与神经系统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图文资料,以及从古到今人类怎样传递信息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2准备尺子、笔、纸、耳塞、眼罩、教学课件等。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

3、:交流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课的开始,我安排了一个“人类社会怎样传递信息”的交流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人类社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性及快捷、准确等特点有所了解。同样,在我们人体内也有一个反应准确而敏捷的信息传递系统。引出本课的课题脑与神经,(板书)从而激发学生对人体内信息传递探究的欲望。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从外部社会的信息交流引导人体内部的信息传递,更为自然。我把教材的第三个活动改为导入,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为了让学生体验人体内信息传递的过程,我设计了活动二。活动二:抓尺子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同位两人一组。一人拿尺子(0刻度在下)在上,顶端与眼睛持平,负责松尺子,另一人的手在下,

4、大拇指、食指与尺子的另一端持平,负责捏住尺子,并记录结果。这个活动重复多次并记录结果这是同学们的实验数据:双人游戏第一次X -cm第二次X -cm第三次X -cm第四次-cm第五次X -cm统计当然在做这个游戏前,出示2个问题:讨论:1。动作完成的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路径是怎样的?2怎样能让自己的反应速度更快?(这个问题为后面的科学用脑做好铺垫。)通过2个提示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关注人体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外在器官(如手等)的活动情况。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他们的体验,在他们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出示课件,讲解、概括人体内脑与神经传递的过程。(板书概括总结)为了加深对信息传递路径的认识,我

5、又设计第二个游戏“打手”。从而概括出人体内信息传递系统-脑与神经。通过提问:发布命令的“司令部”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引出下一个活动:活动三: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1、出示大脑的图片,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静静的思考。可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老师再讲解大脑的功能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班委里面的各个委员的工作方式”这一生动地比喻、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大脑,通过摸一摸、指一指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大脑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工作的功能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模式。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再通过提问:“如果大脑的视觉中枢或者听觉中枢受到损伤

6、,可能会怎样?”从而进入盲人、聋哑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这个环节。2、盲人和聋哑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可以结合残奥会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何关爱残疾人,更要学会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我设计的最后一个活动是:活动四:创作主题画: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在白纸上花4个圆,大小、位置都可以随意,但一定要尽可能的圆。注意表扬那些善于选择恰当工具的同学。在画圆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对构图没有可刻意地去设计。在这个基础上,再让他们利用这4个圆,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这个活动看似很简单,却需要同学们充分利用大脑的各个中枢,协调一致去创作,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是对前面所学

7、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科学用脑探究的新的启动。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感觉到大脑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经过一直不断的训练才能才能变得很聪明。中国有句俗话:“脑子越用越灵。”那不注意用脑卫生,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拓展活动:科学用脑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会感到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这是为什么?怎样做到科学用脑?这个问题不作为课堂内容的呈现,而是对课堂内容的一个延伸。 课虽然已结束,但我认为我们的科学探究却没有因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结束,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才更能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附送:2021-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8、知识点整理1.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2.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4.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5.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6.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8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9.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

9、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 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 6、草鸟蛇鹰第二单元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

10、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3.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4.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5.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6.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7.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8.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9.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10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11.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1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13.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14.

11、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15.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1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17.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第三单元1.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3.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

12、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4.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5.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7.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9.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

13、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10.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11.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12.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

14、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15.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16.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第四单元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

15、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6.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