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卷)(六年级 语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95246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卷)(六年级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卷)(六年级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卷)(六年级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卷)(六年级 语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姓名: 学号: 线封密 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卷)(六年级 语文)题号五六七八九十卷面分总分得分评卷人一、认真拼一拼,请把你最漂亮的字展示出来。(10分)ui qio dn shn qn sh chu t s rn q jn( ) ( ) ( ) ( ) ( ) fi c ji rn ch yn dn sh xio pn jn jn l do (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注上准确的读音。(3分) 慰藉( ) 参与( ) 艺苑( ) 模糊( ) 入场券( ) 阻塞(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只填序号)。(6分)众志成( ) 千( )一发 盛气( )人 自(

2、 )自受斗志( )扬 罪( )祸首 ( )其谈 居( )思危 含赞美意思的词语: 含批评意思的词语: 四、选词填空。(8分) 精湛精力精通精心精巧 李师傅()雕刻艺术。他花费了毕生的( ),( )研究,制作的工艺品构思( ),工艺( ),受到人们的称赞。虽然但是 即使也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 )莫泊桑记住了老师的话,勤奋努力,( )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2.( )国家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我们就应该自觉遵守。 3.(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了电脑,人们( )不能丢弃用笔书写。五、快乐查字典。(5分) 1.“幽”(yu)用 查字法方便,先查 ;“缝”用 查字法方便;先查 ;如不理解“

3、鼎”字,可用 查字法查 画。 2.“转”字是多音多义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旋转;绕着某物移动,打转;改换形势、情况等;把一方的物品、意见等传到另一方。在“转败为胜”中读()音,取第( )种解释;在“转来转去”中读( )音,取第( )种解释。六、 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 ),或( ), 或( )。毛泽东在 一文中引用这句话说明了张思德同志是为 ,他的死 。2. 两小儿笑曰:“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还知道孔子的精辟语句的有 3. 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每读朱自清的匆匆,就不由得想起长歌行中的诗句“ , 。” 4.詹天佑是我国 工程

4、师。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 。 5. 孔夫子搬家 ( )。( )-自身难保。 6.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 、 、 、 。七、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是你熟悉的,请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2.不亲身体验,是不会获得真实感受的。(改为反问句) 3.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1)我班全体同学通过并讨论了这次诗文诵读计划。 (2)观看升旗的有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和少先队员。 4.今天的活动我们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5.那位母亲说:“我的儿子是子弟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

5、求。” (改为转述句) 6. 河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改为比喻句) 八、古诗默写石灰吟,并回答问题。( 8分)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 )。本诗是一首( )的诗,其中( )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志向。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一)课内阅读。(10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

6、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旺盛( ) 独立( ) 粗俗( ) 轻描淡写( ) 2. 文中画线句子中“在不确定中生活”,指 ;整句话的含义是 (4分) 3. “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是因为 (2分) 4. 想一想“种树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

7、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 )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 )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既有物质上的给予,也包括精神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 选择文中的一句话作为短文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 结合短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迷惑不解: 微不足道: 3. 用“ ”划出文中描写小男孩外貌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小男孩家境的句子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