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951052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标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出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遗传因子组成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具毛.掏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一对相对性状的

2、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 “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D.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演绎推理内容3.现有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其子代中表现型与双亲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比例为A. 1/8 B.3/4 C. 1/3D.1/24.人类多指基因(T)对手指正常(t)是显性,白化病基因(a)对肤色正常(A)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

3、,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 A.1/8 B. 1/2 C.1/4 D. 3/8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可以自由组合 C.果蝇的红眼(或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一般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6.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 1/16B.图乙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图丙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图

4、丁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至少能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7.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的男孩,关于其形成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精子形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简述第二次分裂正常B卵细胞形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C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形成过程均正常D精子形成时可能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8.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B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甲染色体上

5、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 9.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城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A.ab段 B. cd段 C. fg段D. hi段10.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图2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自变异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11.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5与-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D-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

6、议生女孩 12.将二倍体西瓜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西瓜,此四倍体西瓜A.与原来的二倍体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 B.产生的配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C.秋水仙素促使染色单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此四倍体西瓜产生的花粉是单倍体13.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7、较大D两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14.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它最可能由普通细菌通过哪种变异形成?A染色体数目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1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基因突变率很高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发的突变是定向的 16.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17.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以下调查方式或结论不太合理的是A.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多基 因遗传病,

8、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B. 调查时应分多个小组、对多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获 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C.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 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D. 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 高,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8.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 A.诱变育种对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B. 通过杂交育种所获得的新品种均需从F3开始选取C. 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作用机理相似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体19.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现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

9、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诱导的原理相似 20.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培育品种的最简捷途径是B. 通过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C.通过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 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21.达尔文在加拉帕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

10、步出现生殖隔离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间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地理隔离一且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22.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D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23.正确表示基因操作“四步曲”的是A.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B.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11、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C.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D.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提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24.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25.下图是同一种生物3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A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

12、.图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此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叫作次级卵母细胞。C.图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它分裂后得到的细胞为极体和卵细胞。D.A、C两图中染色体数之比为1;1,DNA数量之比为2:1。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8分)请回答下列关于进化的问题。(1)右图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图中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产生变异,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你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上图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用文字归纳为三个基本环节: 。(3分)(2)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

13、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5分)(1)该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生物进化?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 27.(10分)据调査研究,某种植物合成两种对人类某种疾病有医疗价值的药物成分,其合成途径如图所示。

14、 现有两种纯种植物.一种只能合成药物1,另一种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这两种植物杂交,F1都只能合成药物l,F1自交后,产生的F2中三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只能合成药物1:两种药物都能合成: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9:3: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推断这两种植物的基因型: 。 (2)能正确表示F1中两对基因位置的是图 。 (3)F2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4)F1与基因型为 的植株杂交,后代植株中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比例最高,其比例为 。28.(12分)下图1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图2的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按分裂过程判断图1中标号的先后顺序是 ,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是 和 。(2)细胞与细胞相比较,除细胞大小外,图中显示还有哪些明显区别?(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 细胞,细胞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细胞,基因型是 (2分)。(4)在图2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2分)。在图1、三图中,与B-C段对应的细胞是图 。29.(10分)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 (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