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小知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938071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层色谱小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薄层色谱小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薄层色谱小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薄层色谱小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薄层色谱小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薄层色谱小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层色谱小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薄层色谱小知识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 己烷苯 乙醚THF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甲 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 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 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 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 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展开剂的选择条件: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使成分间 分开;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 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沸

2、点适中,黏度较小; 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 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 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 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 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 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他杂质有效分离, 曾经尝试

3、了很多种的溶剂组合,最后才找到石油醚一EtOAcHCOOH (5.5: 3.5: 0.1)混合溶剂。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 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 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 “拖”),最好是换溶剂。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 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毗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 的酸性。(选择所添加的碱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 氨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的质量很有关系:不同厂家生 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

4、产品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的就不行。 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温度,湿度对 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同一展开条件,上下 午的Rf截然不同。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 素来考虑,在进行薄层层析时,首先应该知道未知化学成分的类型, 其极性的大致归属,从提取液或从色谱柱的流动相极性可知,另外某 样品里含多种化学成分先按极性不同大致分,然后细分,对于分离未 知的化学物质,展开剂的选择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应该仅仅从展 开剂考虑,多因素综合衡量!溶剂:层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组分 分离关系极大。在柱层析时所用

5、的溶剂(单一剂或混合溶剂)习惯上 称洗脱剂,用于薄层或纸层析时常称展开剂。洗脱剂的选择,须根据 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在用极 性吸附剂进行层析时,当被分离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一般选用弱极性 溶剂为洗脱剂;被分离物质为强极性成分,则须选用极性溶剂为洗脱 剂。如果对某一极性物质用吸附性较弱的吸附剂(如以硅藻土或滑石 粉代替硅胶),则洗脱剂的极性亦须相应降低。在柱层操作时,被分 离样品在加样时可采用于法,亦可选一适宜的溶剂将样品溶解后加 入。溶解样品的溶剂应选择极性较小的,以便被分离的成分可以被吸 附。然后渐增大溶剂的极性。这种极性的增大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 称为“梯度

6、洗脱”,使吸附在层析柱上的各个成分逐个被洗脱。如果 极性增大过诀(梯度太大),就不能获得满意的分离。溶剂的洗脱能 力,有时可以用溶剂的介电常数3)来表示。介电常数高,洗脱能 力就大。以上的洗脱顺序仅适用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对 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则正好与上述顺序相反,在水或亲水住溶 剂中所形成的吸附作用,较在脂溶性溶剂中为强。被分离物质的性质被分离的物质与吸附剂,洗脱剂共同构成吸附层析中的三个要 素,彼此紧密相连。在指定的吸附剂与洗脱剂的条件下,各个成分的 分离情况,直接与被分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关。对极性吸附剂而言, 成分的极性大,吸附住强。当然,中草药成分的整体分子观是重要的

7、, 例如极性基团的数目愈多,被吸附的住能就会更大些,在同系物中碳 原子数目少些,被吸附也会强些。总之,只要两个成分在结构上存在 差别,就有可能分离,关键在于条件的选择。要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 质,吸附剂的吸附强度,与溶剂的性质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来考虑。首 先要考虑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如被分离物质极性很小为不含氧的萜 烯,或虽含氧但非极性基团,则需选用吸附性较强的吸附剂,并用弱 极性溶剂如石油醚或苯进行洗脱。但多数中药成分的极性较大,则需 要选择吸附性能较弱的吸附剂(一般IIIW级)。采用的洗脱剂极性 应由小到大按某一梯度递增,或可应用薄层层析以判断被分离物在某 种溶剂系统中的分离情况。此外,能否获得

8、满意的分离,还与选择的 溶剂梯度有很大关系。现以实例说明吸附层析中吸附剂、洗脱剂与样 品极性之间的关系。如有多组分的混合物,象植物油脂系由烷烃、烯 烃、舀醇酯类、甘油三酸醋和脂肪酸等组份。如对于C-27甾体皂甙 元类成分,能因其分字中羟基数目的多少而获得分离:将混合皂甙元 溶于含有5%氯仿的苯中,加于氧化铝的吸附柱上,采用以下的溶剂 进行梯度洗脱。如改用吸附性较弱的硅酸镁以替代氧化铝,由于硅酸 镁的吸附性较弱,洗脱剂的极牲需相应降低,亦即采用苯或含5%氯 仿的苯,即可将一元羟基皂甙元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这一例子说明, 同样的中草药成分在不同的吸附剂中层析时,需用不同的溶剂才能达 到相同的分离效

9、果,从而说明吸附剂、溶剂和欲分离成分三者的相互 关系。(二)簿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一种简便、快速、微量的层析方法。 一般将柱层析用的吸附剂撒布到平面如玻璃片上,形成一薄层进行层 析时一即称薄层层析。其原理与柱层析基本相似。1. 薄层层析的特点:薄层层析在应用与操作方面的特点与柱层析的 比较。2. 吸附剂的选择:薄层层析用的吸附剂与其选择原则和柱层析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薄层层析要求吸附剂(支持剂)的粒度更细,一般应小 于250日,并要求粒度均匀。用于薄层层析的吸附剂或预制薄层一般 活度不宜过高,以IIIII级为宜。而展开距离则随薄层的粒度粗细而 定,薄层粒度越细,展开距离相应缩短,一般不超过10厘

10、米,否则 可引起色谱扩散影响分离效果。3. 展开剂的选择:薄层层析,当吸附剂活度为一定值时(如I或III 级),对多组分的样品能否获得满意的分离,决定于展开剂的选择。 中草药化学成分在脂溶性成分中,大致可按其极性不同而分为无极 性、弱极性、中极性与强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利用溶剂 的极性大小,对展开剂的极性予以调整。1、怎样提高点样效率?点样是造成TLC定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实验证明:定量毛细管更适合较小体积的点样;微量注射器更适合 较大体积的点样。这主要是因为微量注射器受小气泡、溶液回爬现象 的影响较大。为避免不同定量毛细管理体制的占样误差,建议一块薄 层板上最好用同一只定量毛细管。但

11、应注意更换样品时,应将毛细管 用超声波或不同极性溶课剂清洗干净。在制备样品时,溶样溶剂黏度 不能过高,以便于点样;溶剂沸点过低则进样体积易变,过高则会改 变展开剂组成;对样品溶解度过高会使样点发生空心现象,常用的溶 剂为甲醇、乙醇、丙酮。经典TLC样点原点一般为直径3mm点间距 离1-2cm底边距离1.5cm;HPLC样点原点一般为直径1mm点间距5mm 底边距1cm.2、展开剂的选择TLC与HPLC相比,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流动相的选择具有更大的 灵活性,流动相的选择的目的是使绝大部分样品的Rf值位于0.1 0.7 之间并达到较好的分离,与此对应的是流动相要有适当的强度和组 成。流动相强度越大

12、,溶质Rf值越大,但很可能降低分离能力;另 外单一溶剂很难分离较复杂的混合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要使用多 元溶剂体系。一般展开剂体系选择如下:根据分离样品性质、薄层色 谱板性质选择一个二元溶剂体系,通过调节溶剂比例以寻求适合Rf 值,适合的Rf值找到后,再寻求极性参数相同的二元溶剂体系两个, 以这三个组成为三点组成一个三角形,则可看到:三角形顶点是二元 体系,边是三元体系,三角形内是四元体系,并且极性一致,可根据 几何原理得出任一点组成,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也较简单。3、TLC的通用显色方法理想的显色希望灵敏度高,斑点颜色稳定、斑点与背景间的对比度 好,斑点的大小及颜色的深度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在

13、样品组成并不完 全已知的情况下,通用显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用显色方法主要有:1、紫外照射法:方便、不破坏样品;2、碘蒸气法:通用性强,与紫外法结合灵敏度高于该两法单独使 用;3、荧光试剂:制造荧光背景,使原来紫外下无荧光物质被鉴别, 有荧光物质更明显;4、硫酸溶剂:对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效,但有破坏性。可以用硅胶GF254铺板,然后在紫外254下观察。如果显色剂是溶液, 那么可以用一个喷雾小瓶喷在薄层板上。具体用什么显色剂可以查一 下文献。显色的除了碘是常用的之外,还有就是硫酸,只要是有机物就可以用 的,喷过硫酸后在烘烤就可以看到碳化黑点。你可以用一下。5%浓硫酸的甲醇溶液比较常用的显色剂由两种,碘和5%-10%硫酸甲醇溶液,一般的物质 在这两种显色剂中都能显色。碘显色的好处是显完色后放置一段时间 碘挥发后不影响你的点,缺点是它显所有的点都是黄色的;硫酸显色 的颜色很丰富,可以根据颜色初步判断物质的种类,也可以判断RF 值相同的点是否是同一物质。硫酸和乙醇混合比较好 毒性较甲醇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