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重点难点辅导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88978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重点难点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九章重点难点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九章重点难点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九章重点难点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九章重点难点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重点难点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重点难点辅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隋唐时期主流政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第一节 李世民重民和从谏如流的政治思想了解:隋初王通的政治主张。第二节 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一、隋末唐初儒家思想的复兴二、李世民的民本思想1、民本是他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他的民本思想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 民”,国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在君、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他的民本思 想如下: 第一,立君为命。认为设置君主的职位是为了治理民众,为民之父母。第二,民 养君。第三,民择君。2、民本理论的基本结论就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作为一种治民安君的基本政 策,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统治者无为节欲。 第二,因民心,从民欲。 第三,以农为本。

2、3、重民思想和理论最终须转化为实践,反映政策上才有实际意义。他将治民思路概括 为:去奢省费,轻徭薄役,选用廉吏。“具体为:第一,崇尚节俭。 第二,轻徭薄役,不违农时。 第三,澄清吏治。三、李世民积极纳谏的整治调节思想第三节 韩愈的“道统”说的政治哲学意义一、道统论1、他将道作为其思想的最高范畴。他进一步阐发了儒学道的内涵。道是宇宙的最高法 则,它无所不在,贯穿于自然、社会和人生中,万事万物都受道制约。2、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规范、秩序和政治制度等都是道的体现和具体化,因而也是合 理的、神圣的。道实际上是对仁义等儒家伦理原则的抽象,道具体化就是仁义。他的道的提 出也着眼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3、为

3、了进一步强调道的万世不易,提高道的地位,增强与佛道抗衡的实力,他还专门 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进行了重新概括和抽象,并 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他认为道也是一脉相承的,从尧舜直到孟子,只 是在孟子以后,道才失传。二、性品说和人才观性品说是韩愈在人性问题上的看法。1、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性的内容是仁、礼、信、智、义“五德”。2、他认为性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并非所有人的 性都是相同的。人性有差别、 分等级。性之品有三“,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人之间在性上的先天且不可改变的等级差别反 映在政治上就是上品之人就是天生的统治者,下品之人就是天生的被停

4、统治者,而且这种统 治与被停止关系也是不可改变的。他的这一学说论证了君主专制、等级原则的合理性和正当 性。在人才观方面,他认为:第一,国家乏才,需大批进用人才。第二,民众中有大量人才,可为国用。 第三,应以公心选择人才,不论亲疏远近。第四,厚代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第五,反对阿附权贵。第三节 柳宗元关于政治体制的政治认识一、封建论与政治体制思想他的封建论一文,总结了理论界长期以来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论争,系统论证了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强调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创造性地提出“势”这一范 畴,并以之分析、论证政治体制的产生、演变。其政治体制思想的要点有:第一,政治体制的产生。他认为,

5、政治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有了判断权、惩罚权的“君 长”和维护权威与判决的强制力量“刑政”,也就是政治制度产生了 。总之,在他看来,政治 君主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内部矛盾的产物,体现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演化, 就产生了分封制。随着历史的发展,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第二,郡县制优于分封制。他比较分析了这两种制度的优劣。他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 制,因而明确拥护唐长期实行的郡县制。二、民本与政治革新思想(一)他主张革除弊政,进行改革,形成了革新思想。同时他又阐发了民本 思想。他的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君权不是 天神授的,而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第二,在官民关

6、系上,提出“吏为民役”。他的民本思想对传统思想有突破之处,表明了他对现实政治、吏治败坏等不良现象的不 满,反映了其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二)他的社会历史观主张进化,因而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务实求治,富有 革新精神。同时,他还发展了儒家的经权思想,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他主张的 治国之道是“立大中”,而经权就是大中之道的内容之一。他“权在道中”的观点,提高了权的 地位,论证了改革的必要性、正当性。他的革新思想主要有: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 权。第二,执行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十分重视人才在政治中的作用。他对防碍任人唯贤的 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批判。第三,均平赋税。 评价:他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政治

7、家。在政治上,他维护郡县制、中央集权,关心民生, 批判社会弊端,务实求治,勇于改革。第九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是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A.董仲舒 B.王通 C.韩愈 D.柳宗元2,王通主张的(),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A.三教可一 B.三教合一 C.三教归儒 D.独崇儒术3. (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 思想主张。A. 民轻 B. 民权 C民本 D. 民主4. ()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A.周公 B.秦王嬴政 C.曹操 D

8、.李世民5. 韩愈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A;祖统说 B.道统论 c玄学D.名教6. 性品说是( )在人性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它是对儒家人性学说的继承与改造,使其更加精致、完整、系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A.孟轲B.朱熹 C韩愈D.柳宗元7 唐代中期,柳宗元作(),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A.封建论B.贞观政要C.资治通鉴D.盐铁论8.柳宗元民本思想中()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官为民父母、官治理民、民服从于官是天然的、合理的观点。A. “民贵君轻”B. “君舟民水”C

9、. “民众比胜”D. “吏为民役”参考答案:1. B2. A3. C4. D5. B6. C7. A8. D二、名词解释1. 王 通 王通,字仲淹,隋末河东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除短期为官外,一生主要以著书 讲学为业。他著述很多,但均佚失。今存中说十卷,是王通与学生谈话的辑录,体 例仿效论语。王通的政治思想以儒为主,也有佛道成分,体现了南北朝以来思想融 会合流的趋势。 王通是隋唐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王通的王道理想及其复兴儒学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士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以唐 太宗李世民为首的唐初君臣集团积极倡导重民和政治调节,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思 想

10、根基。2. 李世民 李世民,陕西武功人,唐高祖李渊次子。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 为争夺帝位,他发动玄武门兵变,即皇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房玄龄、魏征等人的辅佐下,大体上实现了国泰民安。贞 观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少有 的治世之一。李世民积极研究治国、治民及为君之道,著有帝范、金镜等。唐神 龙年间,史官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中,记录了李世民的政治思想和主要政治活动。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目的共同思想 主张。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

11、纳谏的帝王。他还 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等文章,谈论纳谏问题。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明、功绩卓著的君主。他的为君之道治国之术,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准,其民本、纳谏思想也受到后世的珍视。3. 进谏与纳谏 进谏与纳谏是君主政治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君臣互动臣进 谏,君纳谏,它是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节机制。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 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 去谗等文章,谈论纳谏问题。4. 韩 愈 韩愈,邓州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复兴运动的集大成者,世称韩 昌黎、韩文公。他早年境遇艰苦,

12、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在政治漩涡中几起 几落,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也是唐中叶著名思想家。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维护儒学正 统地位,排斥佛老,提出道统论、性品说。有关论著主要收入韩昌黎文集。韩愈以 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不遗余力排抑佛老,但对佛老又有借鉴和吸收,用以 改造儒学,开理学思潮的先声。在政治上,他较保守,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新,但 又重视人才,奖掖后进,关心民生,有积极的一面。5. 道 统 韩愈通过将自己的道与佛老之道的比较,阐发了儒学道的内涵。他认为,仁是人的内在 道德,义是行为表现,遵行仁义即为道,德则是一种对仁义的内在自觉。道德与仁义是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道实际

13、是对仁义等儒家伦理原则的抽象,道具体化就是仁义。这样 的道不同于佛老的道。 为了进一步强调道的万世不易,提高道的地位,韩愈还专门提 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道统的思维方 式来自佛教。佛教禅宗重视佛法的传承关系,提出了一个由释迦牟尼直到弘忍、慧能的 传法系统,称为祖统。韩愈借鉴了这种方法。同时,这也与儒家的传统相吻合。儒家从 孔子起就讲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先王之道为号召,以道的传承者自居。韩愈认为, 道也是一脉相承的,从尧舜直到孟子,只是在孟子之后,道才失传。道统说表明,儒学 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是华夏文化之正统。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继承道,将道

14、 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法就 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6.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河东解(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晚年贬官柳州,又称柳 柳州。他于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官至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顺宗永贞年间,他与 王叔文、王伍、刘禹锡等组成革新集团,进行政治改革。改革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 马,后又调任柳州刺史,死于贬所。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文 学上,他与韩愈同为古文复兴运动的主将;在政治上,他维护郡县制、中央集权,关心 民生,批判社会弊端,务实求治,勇于改革;在学术上,他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 发

15、展和突破。他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系统总结了在政治体制上的长期争论,肯定了郡 县制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和其取代分封制的进步性、必然性。其著作有柳河东集 四十卷。7. 封建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将郡县制推行于全国。分封制、郡县制成为我 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两种基本形式。秦以后,在实践上,两者或并行,或单行,时有反复。 在理论上,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的争论自秦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着。每当新的统一王 朝建立,就会有相关的争论。到柳宗元生活的唐代中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 集权衰落,中央与藩镇的矛盾尖锐。封建诸侯的议论再起。为维护中央集权、振兴唐朝, 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 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表 着郡县制的最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8. 民 本 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本,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是民本思想的核心论点。它是 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理论。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孔子的“爱民”,到孟 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以来形形色色的民本论,民本思想不 断被充实和丰富。许多统治者宣称“以民为本”,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最有代表性 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及其政治实践。三、思考题1如何理解唐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