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87505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坑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为预防施工现场土方坍塌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要求,特编制此专项方案,以指导现场安全作业。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三、工程地质勘区位于通吕运河市区段下游,河道两侧地势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4.0m5.5m之间。勘区场地地貌单元为第四纪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貌。由勘察揭露:勘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土质自上而下基本分2个工程地质单

2、元,层1分为2个亚工程地质单元体。其中层1为第四世纪全新世人工堆积物(以Q4ml表示),分布于场地表层;层2为第四纪全新世河口相冲(淤)积层(以Q4al表示)。层1,素填土:以黄褐色低液限粘土与黄色底液限粉土为主,含植物根茎等杂物,局部表层夹有砖屑、石灰等建筑垃圾。松软。湿饱和。层厚2.70m4.30m,底层标高1.32m1.52m。层12,淤泥:分布于河道内,以灰褐色低液限粘土为主,含腐植质,流动。饱和。层厚0.00m1.70m,底层标高3.00m0.60m。层2,低液限粉土:青灰色,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水平层理。软塑,饱和,未钻穿。承载力特征值:125kPa。四、工程等级及结构形式根据

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工程级别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级别为4级。河道警戒水位2.8m,常水位2.4m。本工程设计标准为排涝10年一遇,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长江水位受海洋潮汐及径流丰、枯的影响,潮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据天生港验潮站多年观测,潮位特征值如下表:潮位名称潮位(m)备 注潮位名称潮位(m)备 注最高潮位7.081997.8.1910年一遇低潮位0.66最低潮位0.421959.2.2920年一遇低潮位0.56平均高潮位3.8650年一遇低潮位0.44平均低潮位1.97100年一遇低潮位0.36最大潮差4.01100年一遇高潮位7.18最小潮差0.0

4、0200年一遇高潮位7.44平均潮差1.93300年一遇高潮位7.59最大水位差6.66本工程为长江口至南通节制闸段,全长2.211公里,设计河底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3.20m,底宽150m,边坡1:4至现状河口岸,疏浚土方257129.9m3;对南通节制闸下游分水岛侧及南岸采用灌砌块石重力式挡墙护岸,长度共约1273.7m,其中分水岛侧463米,南侧810.7米。五、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目标为:无安全事故,创建“国家安全达标工地”。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附图)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安全生产,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3、安

5、全管理措施1)开工前准备工作到位(1)研究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并掌握第一手资料。编制施工方案,有预知性地制定安全防护措施。(2)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品,口哨、安全帽、红绿旗、警示牌。(3)开工前检查挖掘机、等机械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各项制动是否有效,电缆线有无裸漏情况。2)新工人进场时,三级安全教育到位:(1)由项目经理主持,对新进场工人进行对本工种具有针对性的三级安全教育,让每个工人掌握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使工人明确“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基本原则。(2)发安全知识测试考卷进行考核,确认安全教育效果,另外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特别培训,要求全部持证上岗。3)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到位:

6、(1)除了班组自行组织的班前安全活动外,负责该工种的工长(施工员)还用书面形式对班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2)项目专职安全员总结教育和交底内容,再次详细讲解给班组的每个组员,要求做到人人会操作,人人都必须遵守安全纪律、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4)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再教育、考核工作到位:(1)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员、工长起到监督作用,发现那里出现事故苗子,及时组织人员消除,并强调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2)在施工期间,除要求施工班组例行每天的班前自检外,安全员还进行不定期复查作业情况,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勒令班组进行定人、定期限、定措施整改,并落实其整改内

7、容。(3)对有些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化的工人进行再教育。(4)在施工过程中对作业小组进行每天一考核,并实施奖罚制度, 5)班后总结和改进工作到位:(1)通过每周的项目部安全例会对整体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明确责任目标,将事故隐患消除于无形。(2)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加大预防力度。(3)集思广益,接纳各方面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并采取实际行动。4、安全措施1)机械作业时,施工人员严禁在回转半径内工作,尤其是土方配合人员。施工机械有专人进行统一指挥。2)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进出口设专人指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3)人工挖掘作业人员横向间距不小于2m,纵向间距

8、不小于3m。4)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作业时,注意架空线路,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必须在下方施工时应满足下表要求:施工现场与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11035最小垂直距离(m)6775、施工措施1)开挖边坡土方,严禁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2)基坑开挖时要对附近地下缆线采取保护措施。标明位置,现场设专人看护指挥。3)开挖过程中注意土质变化情况,土质不好时采取支护措施。4)基坑四周做1.2米高的临时围栏,并用设红色警示标志。5)基坑顶1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10米范围内不许机动车辆通过。6)施工时将基坑边上散土和活动碎石清理干净。7)基坑开挖前完善四周临时排水设施,

9、对现况排水沟渠进行疏通,防止水冲基坑。8)加强施工现场边坡监控,在基坑周围共布置测点,并在周围布设沉降观测点;结构施工期间做到每日一测,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9) 建立完善的预警报告制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坡顶连续三天以上位移速率大于3mm且不收敛、坡顶累计位移50mm、坡顶地面明显沉降、地面明显开裂及时上报。10)沿线临基建筑物的保护施工沿线有原节制闸下游老挡墙,同时存在节制闸码头、水政执法码头各类货运码头多处,施工时应探明地形,勤测量,避免因过度超挖造成影响,必要是主动采取支护措施保证建筑物及施工安全。6、防雨措施1)基槽开挖前准备好防洪设备器材,开挖边坡比常规放缓,坡面根据情况加以覆

10、盖。2)基槽挖好后及时做好协调工作,尽量减少土基暴露时间。如结构当天不做,槽底要留20厘米土待第二天做结构前再清到槽底。3)基础开挖施工时,在基坑周围设宽30cm,高30cm的挡水埂,防止地面水灌入基坑,基坑内设集水井,配足抽水机抽水。基坑挖好后及时浇筑混凝土或垫层,防止被水浸泡。4)随时注意天气情况,下雨前在坑顶设置土埂,并备足塑料布,在下雨前覆盖在坑壁四周,防止雨水冲刷坑壁。7、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 长:金远军副组长:季学林组 员:陆身华、黄姚霖、徐晓斌、杨珏楠、朱文龙、张旭 及各施工分部负责人2、应急救援机构职责1)组长职责:全面负责处置突发性安全事故工作,及时召集领导

11、小组成员研究处置方案,布置任务,下达命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2)报案组职责:发生突发性安全生产事故,现场负责人应根据事故情况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拨打相应急救中心电话,告知事故种类、事态、地点、联系人等,同时紧急通知急救组、机械设备组和维护秩序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协助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3)急救组职责:接到报案组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根据现场事故种类,立即组织抢救,协助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3、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基坑主要危险因素为:落物伤人、塌方、人或者机械产生的安全事故。原因及对策如下:1)塌方:原因:主要是因为土质不好,放坡不够,或者有地下水及雨水冲刷。对策:根据地勘资料确定合适的边坡

12、,并且在开口时适当加大尺寸,当遇到不稳定地质条件时适当加大坡率,通过该土层后正常放坡。对于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木桩支撑、等措施,防止边坡塌方。施工期间加强滑坡的监测监控,对点位有变化需立即停止现场的施工,加密观测次数,仔细分析点位的变动原因,确定具体处理方法施工前必须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断山体水流。2)落物:原因:坑边坡上松动石块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施工过程中落物。对策:将坑边异物清理干净。4、事故应急措施1)发生坍塌事故后,立即报告应急抢险指挥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人员通知现场安全员,并由安全员组织施工人员紧急撤离至安全区域。2)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3)在向有关部门电话求救的同时,对受伤人员在现场安全地带采取可行的应急措施,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4)立即上报公司及有关部门,并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5)如有人员被掩埋,要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后,组织人员按部位进行人员抢救,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症的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防止事故发展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