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林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87475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律师林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律师林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律师林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律师林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律师林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律师林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律师林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律师林肯律师林肯 25、律师林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理解“诬告”的意思,并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蒙冤受屈”的意思。辨别“判决、断定、判断”的差异,并能用其中的两个词造句。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林肯在法庭上通过提问让福尔逊陷入被动、露出马脚的智慧,感受到他的睿智与正义。3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或者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教学重点和难点1以法庭上的对话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林肯在法庭上用事实和自己渊博的知识揭穿了证人福尔逊的谎言,感受林肯的智慧。2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或者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教学时间1.5-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简单

2、介绍自己对林肯的了解。师:图片上的这个人名字叫林肯。你了解他吗,能不能简单地说说看? 2引读: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总统,他早年当过律师。3揭示课题。师:作为总统,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总统,他年轻时又是一位怎样的律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律师林肯(出示课题)说明: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简单了解一下林肯。然后教师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对文中主人公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律师这一职业。反馈:课前,老师已让大家作了了解,现在,谁来说说律师是做什么的?归纳:律师的工作就是受人委托,替人辩护的。师引:律师的工作就是受原告或被告的委托,替他们辩护。 师:因为“辩护”要用语言,

3、所以“辩”字的中间是言字旁。2、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被告和证人的名字,并指导读好人名。师:法院开庭审理案件,还应有法官和证人。师:请你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告诉大家这个案件中的被告和证人各叫什么名字?3、理解“蒙冤受屈”、“诬告”。借助字典,理解“诬告”。师:那么,被告阿姆斯特朗是否真的有罪呢?预习时,通过查字典你知道“诬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蒙冤受屈”。师:原告无中生有地冤枉阿姆斯特朗,从而使他蒙冤受屈。理解“蒙冤受屈”的意思。师:在这个事件中,阿姆斯特朗蒙受的冤屈是什么呢?4、借助板书的提示,简要概括26节的主要内容。学生自由读文,了解“判定”与“断定”的原因。师:那么法庭

4、是根据什么来“判定”被告图财害命,林肯又是根据什么来“断定”被告是蒙冤受屈的呢?请同学自由地读读课文26小节,划出文中能概括说明原因的语句。交流: 原告收买证人,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在十月十八日的月光下,他在一个草垛后面清楚地看到阿姆斯特朗开枪把人打死了。师引导:是啊,法官根据证人的证词判定了被告有罪。律师林肯则查阅案卷,到现场调查,掌握了全部事实,从而断定阿姆斯特朗是蒙冤受屈的。借助板书,简要概括事件的过程。附板书:收买 诬告原告证人被告判定有罪 断定无罪法官 律师林肯说明:理清原告、被告和证人之间的关系,并以简洁的板书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这一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简要概括事件的过程,同时也为理解下

5、文作好铺垫。三、研读课文,理解体验。默读课文714节,了解“证词”内容。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法官是根据福尔逊一口咬定的证词判定阿姆斯特朗图财害命。那么证词上究竟写了些什么?文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1、默读课文714节,边读边想:福尔逊要让法官相信他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他的证词中应该有哪些内容,请你圈划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2、学生交流。3、师:老师根据这些要点是这样来表达的。福尔逊在他的证词中写道:出示:十月十八日晚上十一点,月光很亮。我在草垛后面清楚地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面开枪杀人。虽然我和他相隔二三十米,但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他的脸。研读第16节,了解林肯掌

6、握的全部事实依据以及掌握事实的过程。过渡: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目睹阿姆斯特朗开枪杀人,林肯要帮助姆斯特朗洗清冤屈,就必须用事实证明福尔逊的证词是谎言。1、静心地读读第16节林肯的辩护词,想一想,林肯掌握了哪些事实?请你用浪线划出相关的语句。2、交流:出示:十月十八日晚十一点,月亮已经落下去了,根本没有什么月光。再退一步说,月亮还没有落下去,还在西天,月亮也应该从西往东照。而遮挡着福尔逊的草垛在东边,下面站着阿姆斯特朗的大树在西边,如果阿姆斯特朗面向东边的草垛,脸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如果不面向草垛,证人又怎么能从二、三十米外的草垛那里看清被告人的脸呢?看媒体,了解事实。师:这段话你读懂了吗?让

7、我们一起来看看媒体,读读句子。师:现在你读懂了吗?林肯掌握的事实是什么?你能简要地说说吗?4、师生对读“证词”与“辩词”。师:让我们再来配合着读读福尔逊的证词和林肯的辩护词。福尔逊在他的证词中说而林肯凭借着扎实的天文知识所掌握的事实是福尔逊还在他的证词中说:虽然我与他相隔二三十米,但因为,所以。而林肯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到,遮挡福尔逊的根据他们所站的位置,林肯掌握的事实就是即使有月光,福尔逊也。6、小结。师:难怪林肯说阿姆斯特朗是蒙冤受屈,福尔逊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说明:理解第16小节中林肯的辩护词是难点,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借助草图或媒体,让学生先搞清他们相互之间的位置,然后指导学生边读边感受,

8、在读的过程中释疑解难,明白福尔逊所说的是谎言。通过朗读法庭上对质的片断,感悟林肯的睿智:过渡:既然这样,林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在法庭上将他掌握的事实公布于众,揭穿福尔逊的谎言,而是一连质问了他这样三个问题呢?1、指名读这三个问题。2、分角色直接朗读714小节的对话。3、引读715节。4、指名读第16节。师:此时此刻,面对人们的质问,林肯早已是胸有成竹。谁来读好这段精彩的辩护词?5、谁能不看书再来复述一下林肯精彩的辩护词?6、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一演法庭上的那幕戏,其中林肯的语言要注意严谨、有力,步步紧逼。7、听了林肯这段精彩的辩护,人们的内心都被震惊了。法庭内的气氛发生了变化,请大家读17节,

9、用圈圈出表示气氛变化的词语想想,为什么?人们又在想什么?阿姆斯特朗想:证人福尔逊想:听众席上的人想:我想:师:林肯说到这里,整个法庭内一片静寂,人们在静静地思考。的确,福尔逊在证词中说得太肯定了,描述得又是那么清晰,以至于人们都相信他说的是真话。而林肯却用被人们忽视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福尔逊的的确确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于是法庭上骚动起来,当人们明白了真相,终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说明:通过朗读法庭上的对话、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进一步体会林肯的智慧,并让学生合情合理地想像当时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师:读到这里,林肯给你留

10、下了怎样的印象?2小结:年轻的律师林肯正是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强烈的正义感,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这也使他在后来的政坛崭露头角,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总统。说明:借助讨论、交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表现,再来谈谈林肯这一人物的特点、品质,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关于说课教材分析课文主要写美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影响的总统林肯,在他早年当律师期间,为被诬告的阿姆斯特朗出庭辩护,并获得成功的事。整个事情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课文第一节先介绍文章的主人公林肯是一位美国总统,早年曾当过律师。第二六节写阿姆斯特朗被诬告,林肯决定担任他的辩护律师,他通过了解事实,分析案情,决定从证人福尔逊身上打开

11、缺口。第七十七节写林肯在法庭上用事实和自己渊博的知识揭穿了证人福尔逊的谎言。最后一节写林肯辩护成功,成为当时美国最有名的律师。学情简析学生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认识生字,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并概括、复述事件的过程。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理解“诬告”的意思,并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蒙冤受屈”的意思。辨别“判决、断定、判断”的差异,并能用其中的两个词造句。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林肯在法庭上通过提问让福尔逊陷入被动、露出马脚的智慧,感受到他的睿智与正义。

12、目标三: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或者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教学设计:1、整体感知。在教学中,紧扣“诬告”、“蒙冤受屈”这两个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了解阿姆斯特朗到底蒙受了什么冤屈,并用简洁的板书为学生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2、以读为本。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代替繁琐的讲解,如师生对读证词和辩词、分角色朗读林肯与福尔逊在法庭上的对话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会到课文主人公的机智与正义。3、贯穿训练。在教学中,设计了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复述能力以及想像说话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发展他

13、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如让学生说说听了林肯这段精彩的辩护词,人们被震惊了,当时他们分别会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不求统一,只要合理,表达的意思正确即可,让学生在想像说话中磨练语言,发展思维。课后反思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这一途径形成的,而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应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自主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细读课文,深入领会,再到积累语言,内化运用等环节,都应该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学,自己汇报,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在这堂课的教学中

14、,就设计了不少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来说说阿姆斯特朗到底蒙受了什么冤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不断提高;又如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让学生内化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语言;再如让学生想像当人们听了林肯的辩护后,会想些什么,想像人们当时心情的变化以及对林肯由衷地赞叹;这些实践活动分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复述能力以及想像说话能力进行训练。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因而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就要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因此,必须紧紧把握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凭借每一篇课文,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听说读写,

15、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教学案例1、师:根据林肯所掌握的事实证据,已知道福尔逊说的都是假话,但他为什么不直接了当地揭穿福尔逊的谎言,而是一连质问了他这样三个问题呢?2、指名读这三个问题。3、分角色直接朗读714小节中的对话。4、师引读715节。5、师:此时此刻,面对人们的疑惑,林肯早已是胸有成竹。谁来读好这段精彩的辩护词?指名读第16节。6、谁能不看书再来复述一下林肯精彩的辩护词?7、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一演法庭上的那幕戏,其中林肯的语言要注意严谨、有力,步步紧逼。8、听了林肯这段精彩的辩护,人们的内心都被震惊了。法庭内的气氛发生了变化,请大家读17节,用圈圈出表示气氛变化的词语想想,为什么?人们又在想什么?阿姆斯特朗想: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