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特训班考试试卷(语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858216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特训班考试试卷(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二特训班考试试卷(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二特训班考试试卷(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二特训班考试试卷(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特训班考试试卷(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特训班考试试卷(语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下列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翡翠() 姮娥() 胆怯() B、翱翔() 真谛() 绽开() C、忏悔() 旸谷() 郢都() D、炽热() 馈赠() 咆哮()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头晕目眩 齐心协力耀武扬威 唯唯连声B阴晴园缺 语无论次隐姓埋名一代天骄C多姿多彩 眼花瞭乱无动于中变化无常D随生附和 不可思议 左右逢圆一泻千里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赏读这篇美文,犹如聆听舒缓、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心旷神怡。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适房的低价位无疑

2、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C.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D.今年“六一”儿童节,初一年级的同学在学校举行的“告别童年”歌咏比赛中,个个龙腾虎跃。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B我不但支持他,而且连反对过他的人也支持他了。C这种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D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0分。5、山际见来烟, 。6、 ,凭君传语报平安7、春潮带雨晚来急, 。8、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

3、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惜春小札 李国文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

4、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

5、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

6、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9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

7、(6分)10(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4分)(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4分)1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2(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4分)(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4分)参考答案1、D2、A3、A4、C5、竹中窥落日6、马上相逢无纸笔7、野渡无人舟自横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9、“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于枝头,意义连贯;韵脚为“春、云、分”。10、(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的特点;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2)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11、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12、(1)作者通过比较表现了自然春天的特点后,引出“人类的春天效应”,劝人惜春;进而由“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开始,从春之人类转向人的青春,表达了“青春不会久驻,要珍惜青春”的主题。(2)示例:要细心观察自然和生活,思考有深度。要善于联想和想像。表达要有逻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