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手机管理办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8236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手机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手机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手机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手机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手机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手机管理办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使用手机十大危害1、频繁用机,损身又害心。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 学生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的明显下降,视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2、考试作弊,冲击考风学风。在学业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通过手机舞弊,弄虚作假,欺骗 家长,欺骗老师。造成课上精力分散,学习不用功,课堂受到干扰,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作为学生,学习必然不认真努力,学习成绩下降。3、黄色泛滥,不利成人成才。手机浏览器、QQ微信、网络游戏、电子书、快手抖音等APP 存在大量低俗涉黄内容,手机黄、赌、毒,毒害青少年。黄色信息、黄色网站等对涉世不深的青 年学生来讲,怀有

2、十分强的好奇之心,危害极大,严重影响青年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使学生 情绪波动很大,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4、破坏校纪,影响教与学。学生使用手机晚上躲在被窝里聊天、看小说、玩游戏,深夜不睡, 干扰他人休息,在教室里,个别学生是开着静音或振动甚至带着耳机玩手机,自己不能安心听课, 同时扰乱教学秩序。5、亲情疏远,教育虚无飘渺。目前,家长纷纷给学生配备手机,对他们进行摇控管理。手机 像根“绳”,其目的是想栓着学生的心。家长的一片好心,学生并不理解。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依 靠手机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减少了对学生直接地面对面地教育机会,减少了家长与老师直接地

3、交流与沟通。家庭教育实际上由实变虚,由直接到间接,由亲近到疏远。家庭教育不到位,出现 了漏洞。个别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任意撒谎,学生养成了极坏的品格。6、乱交朋友,情感纠纷不断。通过手机聊天交友、早恋甚至结交社会闲散人员。为了减少老 师的监控,同学的猜疑,与异性同学交往,都是通过手机。学生配备手机后,交际范围迅速扩大。 有些学生不仅在校内交往频繁,而且与社会上很多人也有关联。有时校外的朋友一声呼唤,学生 便谎称有病请假。有的学生之间交往不规范、不注意,往往引起一些是非。特别是男生敢为红颜 而冲冠一怒,一呼百应,大打出手,不计后果,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制造事端。7、配带手机,学生安全无保障,容易引发

4、一系列安全问题。一些学生在回家路上玩手机,不 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有的学生在路上玩手机,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 乘之机,他们见机起意,专门针对学生。寄宿生的手机有时放在寝室内,也有丢失的可能。学生 为给手机充电,违规在教室、寝室私拉乱接电源,充电器充电宝偷偷使用,无法监管,极易引发 触电、爆炸、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危及全体师生安全。这给学校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隐患。个别 学生还利用手机纠集社会闲散人员打架,严重违法违纪。8、手机消费,加重家庭负担。 中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十分普遍,玩手机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绑定父母的银行卡,玩网游充值(现在都有小额免密码支付)

5、,个别学生几 个月时间就能充值四五千元。家庭条件差一些的,也节衣缩食存钱充值玩网游。9、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有手机的学生到处炫耀,相互攀比,看谁的手机档次高。有的 家长给学生配备的手机非常高档,高达数千元,使老师都望尘莫及。没有手机的学生羡慕有手机 的学生,总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长为之配备手机。条件较差的家长因此十分为难,学生可望 而不可及。学生心中既矛盾又痛苦,认为社会很不公平。把心里的不快和怨恨向社会发泄,于是, 这些学生便产生了怨恨和报复心理,轻则厌学、违纪,重则违法犯罪。10、分散注意力,学业成绩直线下降。带手机的学生,不仅上课偷着玩,课间就那么几分钟 也要玩,对手机十分痴迷。有

6、很多学生上课经常收到聊天消息。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很难集中 精力听讲、学习。手机的使用加速中学生社会化,不利于中学生成长,手机成为中学生男女生交 往过密的帮凶,严重影响学业。XXXXXXXX学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小学及初中正是学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学业做极大积累的时期,学生在此时期使用 手机痴迷手机,给学生的成长学习、财物的保管、学校的学生管理、安全工作以及课堂教学的正 常秩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根据绝大部分家长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以上不良影响 和弊端,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请全体学生及家长自觉遵守。第一条 严禁学生携带手机以及手机附属设备(充电器、充电宝、耳

7、机等)入校,无论是智能 机还是普通功能机或者其它通讯工具均包含在内MP3、MP4、iPAD及其它类PAD设备等同于手机 对待。第二条 凡发现学生携带手机入校,无论在校园内何时何地、使用与否,学校领导及教职员工 都要把该手机及其附属设备当做违纪违规工具予以收缴暂扣,并将收缴的手机及附属设备交由政 教处详细登记、保管,并由学生签字确认。第三条 允许学生携带并使用电子书包、电子词典等学习用电子产品,但不允许使用这些产品 玩游戏、看小说、听歌看视频、拍摄录影、上网聊天等的娱乐功能,一经发现,等同于手机对待, 予以收缴暂扣。第四条 为方便学生主动与家长沟通,学校公寓安装有插卡电话,学校超市也有公用电话。

8、如 家长有事找学生,请家长直接拨打班主任或其它教师电话,由教师代为转告。如有急事发生,教 师会主动联系家长。第五条 如有极特殊情况,必须携带手机进校的,请务必先与班主任联系,班主任同意后,方 可携带手机入校,入校后第一时间将手机上交至班主任处保管,使用的时候去班主任处领取,使 用完毕后立即归还给班主任继续保管,并在大休退校日返还。由于学校提供了必要的学生家长沟 通渠道,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将手机等设备带入校园,如果违规携带使用手机被收缴或者极特殊情 况下携带手机并上交班主任保管,那么班主任或者学校在保管上交和收缴的手机期间,如果出现 手机质量损坏、甚至遗失,老师和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第六条 违规携

9、带及使用手机第一次被收缴暂扣,学生将被口头警告并扣分,手机将被暂扣一 个月,学生必须填写手机暂扣处罚单,待至期满后在其表现良好且无其它严重违纪的前提下, 由班主任与政教处分别在处罚单上签字同意,方可到政教处领取。第七条 违规携带及使用手机第二次被收缴暂扣,学生将被全校通报批评并扣分,手机将被暂 扣至当学期末,学生必须填写手机二次暂扣处罚单,待至当学期末假前,由班主任、政教处 及家长分别在处罚单上签字同意,方可到政教处领取。第八条 由于涉及安全及防火防爆问题,因此所有被收缴的充电设备一律没收,不再归还。(包 括手机和其它电子产品的充电器、充电线、充电宝等充电设备)第九条 凡是拒绝配合收缴、拒不服

10、从教导的学生,将视情节轻重对其予以警告、严重警告、 记过、记大过、留校查看、开除寝籍、劝转等处分,并通知家长来校陪读一周,并共同做好学生 转化工作,如家长无法陪读,则要求家长将该生带回反省一周。第十条 如被收缴暂扣手机的学生,发生转学、退学、休学、升职校等长期离校、退校情况, 则办完相关手续后,方可到政教处领取手机。本规定自2018年X月XX 日起执行 XXXXXXXX学校处理意见 1、收缴暂扣一个月并扣分。 2、学习并抄写中学生使用手机十大危害 遍。 3、学习并抄写XXXXXXXX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 遍。 4、写不少于800字的检讨。政教处签字:学习后抄写及检讨附后暂扣手机期间学生表 现

11、班主任签 字学生领取同意归还政教处签 字确认签字学生姓名性别手机品牌型号日期时间手机暂扣处罚单(样张) 班级 班主任 附属设备违规情况说明样张手机“二次”暂扣处罚单(样张)学生姓名性别手机品牌型号日期时间班级班主任附属设备违规情况说明样张处理意见 1、 2、 3、 4、 5、收缴暂扣至学期末并扣分。全校通报批评。学习并抄写中学生使用手机十大危害 遍。学习并抄写XXXXXXXX学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 遍。 写不少于1500字的检讨。政教处签字:学习后抄写及检讨附后暂扣手机期间学生表现同意归还班主任签 字家长签字政教处签 字学生领取 确认签字禁带手机承诺书尊敬的家长您好!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给

12、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部分 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配备了手机。但是,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 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校携带手机,反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 心健康,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有利于自己子女在校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本人完全赞同与维 护XXXXXXXXXX学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且承诺如下:1、教育自己子女自觉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协助学校宣传禁止使用手 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的积极意义,促使自己子女在思想上与学校规定达成统 一,在行动上自觉不在校园里携带并使用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2、对自己子女已在使用的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给予收回处理;从现 在起不再给子女提供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的相关一切费用,不再为子女购 买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3、若自己子女出现违反XXXXXXXXXX学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 的行为,同意学校按照该规定进行处理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理。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XXXXXXXXX 学校 2018-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