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讲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8163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演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论语演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论语演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论语演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论语演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演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演讲稿(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论语演讲稿论语演讲稿15篇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人的自信念,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呈现自己。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日,我们运用上演讲稿的状况与日俱增,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论语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论语演讲稿1敬爱的老师、同学们: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论语这本书告知了我们很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我们品德高尚,更 能让我们学到许多哲理性的学问。如我们在学论语十则时,里面既有讲学习方法和看法的,又有讲思想修养的。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是学习了不思索就会迷惑,只思索不学习就会有害。它告知我们。一味的读书

2、,而不思索,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从而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假如只空想,问题仍旧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 更多的怀疑而更加危急。因此,只有把学习和思索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还有一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意思是遇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 才能知道松柏是最终凋谢的。说明白我们应当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在任何境况都应坚贞不屈。然而,论语终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又终归是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是不会过期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继 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宣扬祖先们的博大精深。总的来说,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

3、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知了我们如何为人处 世,修身养性。我们在生活中,对于这些哲理中的要求我们能做到的就尽量做到,不能做到的也不能完全忽视,只要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做到最好,才算我 们真正领悟到了一些真谛。有人说过:” 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吧!论语演讲稿2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仁人,孔子对它的说明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人首先要自尊自爱,自己要有奋斗目标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爱人之心,帮助别人到达他们的志向。孔子对仁人的要求很高,他的学生轻易够不着这样的头衔。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学生中的得意

4、门生,但是孔子对于他们的评价却是:”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说他们虽然都是治国懂礼之才,可以驾驭一方之土,但是均够不上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说的仁不是本领而是德行,一个人不管本领有多大,实力有多强,假如不能够推己及人,仁而爱人,都不能称之为”仁“。仁人要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气魄,以自己的德行来收纳聚集人才。论语演讲稿3敬重的各位老师:大家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孔夫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5、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始终活到了七十二岁,全部的经验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高校问家,大思想家。最终著成了中国的一本珍宝论语读论语,原来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却发觉,“仁”,这个字贯穿了全文,“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敬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

6、前提出的主见“仁与德”的观点不约而同,两人都是宏大的教化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像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定性的。论语中的很多的词句都是发人深思的。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个句子常挂在我的嘴边,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溢了“仁”。孝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但现在也渐渐起先退色了,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把中国人内心有唤醒了,明白了“孝”的意义。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假如仅仅是勤奋,唯恐孔子就不

7、会得到世人的敬重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虚心;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包涵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我们不难发觉,在饱经过几千年的风霜后,是它,唤醒了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是它,唤醒了中华人民的精神!可是光说不实干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习孔子,用“仁”却面对世间的万物,用虚心对待人生,永礼来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用勤奋来充溢人生。论语也是我们犯错时的教化书,指引我们正确得道路。总之,它就是教你人生之道。论语是道德与才智的凝聚,是

8、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育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论语演讲稿4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今日,我最终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有很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 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见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凹凸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 教化的机会。我读论语时发觉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 含义便干脆看译文了。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

9、说:我十五岁时起先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为所欲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则。我从这句子中隐隐体会到一个含义。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家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 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

10、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 ,要进过长时间的熬炼和学习,要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其次,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牵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信任大家。论语演讲稿5敬爱的老师、同学们: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困难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孔子应当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论语中有一句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告知我们,学习学问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常常温习,巩固学问。同时,要把学习

11、当作一个充 实自己的过程,怀着开心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也在强调温习旧学问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觉。从表面 上看,要 ” 温故知新 “ 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觉。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阅历。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 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莫非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

12、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 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 用举例的方法告知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学问、阅历,最终就拥有了相当浩大的实力,胜利自然会跟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精彩的一部,常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学问,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论语演讲稿6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俗话说的好”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我觉得别说半部了,就是几句话就能让人领悟到很多的大道理。读书需用意

13、,一字值千金。到现在,这句话还在我脑边回荡。为什么呢?因为我三年级的那件事。”快点做作业,然后复习,听见没有。“在老爸临走前是这么说的。”知道了,知道了。“我有些不耐烦的回答道,”老爸你再不去上班你就要迟到了哦。“一会,老爸走了,我的心里忽然乐开了花,”哇哈哈,可以不受限制的看课外书啦。“想着,我便拿起来了三国演义。正值我看到入迷时,一阵车声惊动了我,”哇,怎么办,没复习啊!“我一下子想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尖叫起来。我的心忽然一阵忐忑不安。这时,老爸打开了房门,望见了我,忽然眉头一皱,然后钥匙一丢,对我一阵”轰炸“!”还不睡觉?“其次天早读,我又是在班里一顿”神游“。发考卷当天,当我看到这令人羞愧

14、,令人惭愧的分数86。”真是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啊!“我看看这个分数,我不禁吟道。这一则又一则的论语,正时刻警示着我的灵魂。论语演讲稿7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日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任湾小学的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倾听他的谆谆训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才智,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

15、的人;后一则告知我们灵敏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许多,而每个人都有肯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汲取着丰富的养分。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需擅长从平凡的人身上吸取他们点滴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才智。我庆幸是任湾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任湾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任湾是华蜜的,因为任湾校内充溢了浓浓的书香。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论语演讲稿8敬爱的老师、同学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我并不是很理解学习论语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大,但这个周,通过对我们班的论语一角的学习,我了解了一条条论语 里蕴含的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