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赏析论文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808740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色多瑙河赏析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蓝色多瑙河赏析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蓝色多瑙河赏析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蓝色多瑙河赏析论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蓝色多瑙河赏析论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色多瑙河赏析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色多瑙河赏析论文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外国音乐赏析 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 系 商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2010210441学生 云秋学 号 2010210656任课教师 董晓红 2011年 12 月 10 日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财务管理专业 学生云秋学号2010210656关键词: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一、圆舞曲圆舞曲(又音译为“华尔兹”)有别于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作曲家的严肃作品,和“轻歌剧”一起,是19世纪欧洲社会中,为适应一般群众,而形成的较为通俗,易于品味的“轻音乐”。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曲;起初,分为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

2、十八世纪后半叶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中期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圆舞曲出现以前,在欧洲宫廷中流行的都是八稳,温文典雅,配合着上层社会小姐,太太拎着裙子屈膝行礼等动作的呆板的舞曲。圆舞曲的出现,它的热情奔放、感情充沛的音乐给城市中的舞曲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和活跃的气氛。所以很快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便传遍全欧洲,代替其它舞曲,成为一百多年来最流行的舞曲体裁;并且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供伴舞用的实用性圆舞曲和供音乐会演奏用的

3、艺术性圆舞曲两种类型。二、约翰施特劳斯(一)童年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颇负盛名。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十分热爱音乐,不顾父亲的反对,成为了一名职业音乐家。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十五人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二)中期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1849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

4、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约翰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斯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斯特劳斯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他演出活动的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个听众,

5、而演奏者竟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盛况确实可谓空前。 (一)逝世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在维也纳去世,时年七十四岁。他的作品一共有五百首左右,其中圆舞曲就有一百七十首,可以说圆舞曲是他创作的核心,他成功的创造了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介绍维也纳圆舞曲:这是一种音乐的结构形式,它的结构是:前有序曲,中间有四五首小圆舞曲连成的主体,后页有尾声。我们今天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作品。三、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蓝色多瑙河是“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7年的名曲,合唱曲与管弦乐曲的版本并存,乐曲描写了多瑙河的秀丽景色,被誉为是奥地利

6、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一)创作背景这首曲子创作于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队写一首合唱曲。曲目的要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

7、曲。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二)蓝色的多瑙河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纯, 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 真情在那儿苏醒,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这是诗人卡尔贝克的诗句, 一首颂赞多瑙河青春、美丽的诗篇。这首曲子的全称“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便是取自这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 大自然中秀丽多姿的多瑙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

8、,是欧洲第二大河。它从德国阿尔卑斯山谷中奔流而出, 穿越那苍翠而幽静的维也纳森林, 流淌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身旁。因为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多种颜色: 棕色、浊黄色、绿色、铁青色、宝石绿是一条多彩的河,是一条奇特的变色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因此,人们把多瑙河称作为“蓝色的多瑙河”。(三)美丽的圆舞曲现在我们听到的曲子,是去掉人声,已经变成独立管弦乐的曲子。她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一个序奏和五首略有对比的圆舞曲构成。其中第五首是第一首的扩展再现。最后由一段华丽的尾声作为结束。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9、,也渗透了维也纳人热爱故乡的深情厚意。1、序奏弦乐震音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的绚丽光斑。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接着,呼唤音调响彻整个管弦乐队;木管乐器与小提琴相呼应,速度转快,配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的律动,情绪活跃起来,如河水击岸,生机勃勃,使人感到振奋。紧接着小提琴与双簧管以妩媚的音调并以跳动、轻柔的音型对答起来,为第一圆舞曲的出现做好准备。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2、第一圆舞曲第一圆舞曲是整个圆舞曲的主题,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犹如

10、春之神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动听的语调,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的欢乐情景,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充满生气,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3、第二圆舞曲第二圆舞曲也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情绪明朗、活泼,激励人心;第二主题柔和、抒情如歌。轻盈的曲调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旋律中歌词 中对春天热情赞颂之情:啊,美妙!双唇象玫瑰,向我们微笑。美丽的春天女郎,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当人们唱起那句露水是她的眼泪时,旋律轻缓飘下,变得沉郁动人。3、第三圆舞曲第三圆舞曲同样有两个主题,主题A饶有新意的曲

11、调,显得典雅、高贵,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人们在轻盈的节奏中,仿佛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在欢乐地舞蹈;主题B铿锵有力、节奏中强劲的重音,象是他们轻轻点蹋的舞点。刻画出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幸福田园生活的狂欢场面。4、第四圆舞曲第四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节奏拉宽,富于歌唱性,奏出乐观向上的主题;主题B欢快的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 喧闹热烈,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流畅的旋律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民的沸腾的热血,急切奔放、粗犷的音响,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5、第五圆舞曲第五圆舞曲是第一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欢快的气氛越来越浓

12、,像是第四主题的延伸,最后曲调发展越来越激动、炽热,并进入豪华壮丽而快速的高潮。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管弦乐队轻轻地奏出婉转多姿的音调,在渐次的暗涨的力度中,高声呼唤出:春天来了,多么美好!6、尾声蓝色的多瑙河的尾声较长,再现了圆舞曲中的主要主题,使乐曲更为鲜明、生动、圆满。整首乐曲给人以豪华壮丽、清澈典雅,无处不美的感觉。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

13、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更突出显示了施特劳斯的高超技巧。然而现实中的多瑙河一年中由于季节变化的不同,河水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浑浊的黄色,绿色.河水的经常泛滥也曾危及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那么艺术家们为什么要把多瑙河比喻成蓝色呢?也许是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蓝色才是最纯洁的色彩吧。诗人贝克的话语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音乐家的旋律还时常在耳边回响。撇开身外万物,心魂重归自然,掬一杯清茶,酌两盏淡酒,再和上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唇齿之间游弋着的,才是无以复加的美7、演奏中的小故事乐曲序奏是在一段弦乐震音背景下圆号吹奏的黎明的动机,由慢变快,由弱渐强,是全曲最具魅

14、力的地方,仿佛多瑙河潺潺的流水声中的清晨。关于本首旋律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插曲:1989年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当这段震音响起时,乐队的演奏被观众的掌声打断。指挥家别出心裁地转过身对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从此,每当蓝色多瑙河的序奏响起时,观众都会鼓掌欢迎指挥家的新年致辞;指挥家把美好的祝福在新年的第一天送给世界各地的观众。四、意义写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蓝色的多瑙河,充满爱国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河山的敬仰之情。每当远离家国的维也纳人听到这支撼动心灵的旋律时,总禁不住热泪盈眶。正如有位名叫汉斯立克的音乐评论家说的那样: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什么地方

15、,这首歌,就是他们的无形。”人们还称他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我们在欣赏这美妙音乐,领略多瑙河边美妙的风景的同时,请记得领悟小约翰.施特劳斯那颗深切的爱国之心。参考文献1wenwen.soso./z/q295666903.htm.2zhidao.baidu./question/277370716.html,3 baike.baidu./view/44462.htm4 club.topsage./thread-802402-1-1.html / 课程论文评分表评分标准各项满分评分标准学生得分评分标准一10论文结构合理,结合作曲者创作经历、作品创作年代对作品创作背景介绍详尽并有分析论述评分标准二30充分分析音乐作品旋律特点、围绕各乐章中音乐主题展开介绍及论述容丰富,论点论据详细,引用参考文献合理,论文有学生赏析的心得评分标准三20论文中详细介绍作品体裁、乐章、曲式结构评分标准四10论文选题得当、新颖,论文容紧扣论文题目评分标准五10论文相关容能够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容评分标准六10论文格式规,卷面符合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