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649124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敢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不过,这颗种子能否萌芽(也就是学生能否敢想),取决于是否有一

2、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大力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一些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准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的不敬。有些则是因为受老师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的影响,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问题敷衍了事,随意搪塞,甚至训斥压制。导致大多数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 相反,在教学中假如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立异标新,不讥讽、不嘲弄,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学中,教师应先肯定学生的

3、敢想意识,再引导学生选择有探索意义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开发,课堂会更加活跃,更加充满求知创新的生命火花。二、敢问,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课堂上,学生有了敢想意识,是否一定敢问呢?长期以来,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点的束缚,教学中往往无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以至压抑儿童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无法形成提问的气氛。所以,为了协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大胆提出问题,能够从以下三方面实行: 1.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因为受自身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局限,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那么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组织学生质

4、疑问难,希望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导入教学。不过,大多数学生往往都是只提些字词方面的问题,而句子的含义,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和延伸拓展等有深意的问题,则难得一遇。老师为了抓紧时间达到教学目标,常常对于学生自主提出的一些简单、肤浅的问题,没有耐心倾听,表现出一种漠然和无奈,甚至训斥。学生看到老师满脸不悦的神情,有谁还敢再问呢?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没有了,代而取之的又是问答式教学,这是与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相违背的。所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准确思维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用平和的心态对待

5、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不挖苦、讽刺,给他们更多的表扬,为他们搭建更好展示自我的平台,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接触等方式实行鼓励。只有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担心、害羞、焦虑等很多心理障碍,营造出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活动过程,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水平。 3.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教学中,允许和支持学生不迷信书本、老师等权威的话,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具有挑战权威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呵护,一定会扬起学生更多的自信去留意生活,大胆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善问,培养问题意识的升华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不可能海阔天

6、空地乱扯。这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善问,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善问呢?我们认为应遵循这个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平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问,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求答案,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仍然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教给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逐渐使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极大地增强了求异、创造水平。 总之,教师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动者。学生经过“敢想-敢问-善问”这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会真正得到培养,创新水平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