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590825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须要打算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4.发展幼儿的视察、分析实力、动手实力。5.培育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重点难点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活动打算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活动过程1老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

2、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其次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4 比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究: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5 沟通小结,激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洁的测量活动。教学反思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驾驭,测量的意

3、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爱好参加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 虽然幼儿乐与参加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实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当多熬炼幼儿的动手实力。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2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索、解答。其次,支配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其次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

4、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嬉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订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肯定成正比。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肯定成正比。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嬉戏的乐趣。1、重点: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2、难点: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肯定成正比。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分类探讨分类嬉戏排序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阅历。(1)在数学区中供应天

5、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2、通过探讨确定区分轻重的方法。(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探讨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索,解答其中的缘由。4、通过嬉戏理解大的东西不肯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肯定是轻的。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

6、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3活动目标: 1、初步驾驭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3、对测量活动感爱好。活动打算: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阅历2、学具:(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3、教学用品: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活动过程:一、用装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爱好T:春天到了,我们小挚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

7、,我们幼儿园也将要装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三、幼儿沟通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老师讲解并描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留意首尾相接。探讨: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幼儿探讨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四、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五、师生共同小结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觉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

8、多。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4活动目标:1、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2、让幼儿懂得简洁的数学道理。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育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精确性、灵敏性。活动打算: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小挚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觉小挚友都长高了。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挚友最高呢?有的小挚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挚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精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嬉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挚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挚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

9、一位好挚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5、活动延长: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精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精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挚友的聪慧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活动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识的,感爱好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验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休戚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

10、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验学问、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才能把学问纳入原有的相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学问。活动中,我依据学生已有的阅历整理信息,组织学生探讨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老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2.努力培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留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加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索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机会,增加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实力。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51、学习自然测量,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

11、,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沟通。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育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精确性、灵敏性。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爱好。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竞赛。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方法知道呢?(量一量)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很多材料,每组商议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老师视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探讨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

12、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其次次测量的起先,依次接着量)。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老师加以说明。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其次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索: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8、嬉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依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9、结束小结:今日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日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

13、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挚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爱好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打算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主动性都很强,探究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很多平常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究活动,已能驾驭比较精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实力也得到了发展,特殊是动手实力及探究实力。相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究性测量,并依据自己的测量阅历进行探讨,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老师

14、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不足之处: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便利。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视察地比较不清晰。问题: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究对象、老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2、老师是否必需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对策: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究。2、值得思索: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楚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6活动目标:1、激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四周物体,在探究比较中发觉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加测量的爱好。3、情愿与同伴合作沟通,解决问题。4、让孩子们能正确推断数量。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嬉戏的乐趣。活动打算: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阅历。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