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簿定稿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56518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6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簿定稿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簿定稿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簿定稿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簿定稿子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簿定稿子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簿定稿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簿定稿子(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1_学科 _备课组备课时间第_周 星期_第_节地 点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难点与突破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方面。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

2、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

3、局部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方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学生丙:还可加热。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教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

4、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学生1:均一、稳定。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培养学生理论联

5、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假设干、胶头滴管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结论通过比照实验,让学生比拟明显地得出结论。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

6、: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学生

7、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展小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试管参加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

8、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参加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拟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展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巩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展交流。教科书P33习题。作 业教学反响备 注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2_学科

9、_备课组备课时间第_周 星期_第_节地 点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重、难点与突破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拟。难点: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一样的固体NaCl、 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

10、方面。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参加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NaOH参加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展研究。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

11、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参加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假设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如此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参加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

12、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小组将教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拟,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教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一样。因此教师的方案更好。教师:假假设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教师:

13、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比拟,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如下问题任选一个进展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学生

14、: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适宜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思与评价:比拟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