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之欧阳育创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54705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之欧阳育创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之欧阳育创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之欧阳育创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之欧阳育创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之欧阳育创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之欧阳育创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完整版之欧阳育创编(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阳育创编 2021.02.04欧阳育创编 2021.02.04三年级上册目录时间:2021.02.04创作:欧阳育毫米、分米的认识1.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 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 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 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2.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因此,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 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 米,1米=10分米,这个知

2、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 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 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 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重难点:本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理解长度单位间的 十进关系并进行简单换算。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 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 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 种方式,以学

3、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去。他 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 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三、说教学过程:1、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 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 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 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 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 过实验、操作、表 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 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 1 分米

4、的尺, 让学生理解 1 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 说、比 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 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2、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 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 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 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 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 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 性灌输,而让学生从 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 1 小格就是 1 毫 米, 10 厘米就是

5、 1 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 结构。在比较、分 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 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 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 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 尺上一小格就是 1 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 “那么 1 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 1 厘米=10 毫 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 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 对毫米的认识。

6、3、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 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 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 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 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 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 笑声 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 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 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 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 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千米的认识一、教材分析

7、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 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 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 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 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 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 1 千米的 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 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 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

8、对千米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 1 千米 =1000 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2 、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 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 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 1 课时二、说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 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 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 看,准备状况是良好

9、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 立 1 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 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 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 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说学法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 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 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

10、作与讨 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 、一米大概有多长?2 、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3 、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 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 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 系是怎样的?4 、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 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 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 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 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

11、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 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 、认识千米( 1)认识 10 米。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 10 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 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 10 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 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0 米?( 2)认识 100 米。通过测量得到 10 个 10 米是 100 米,观 察,然后走一走,想想 100 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 的长度大约是 100 米?( 3)认识 1000 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 跑了 4 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 受,

12、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 250 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2 、单位间的化聚。( 1)1000 米就是 1 千米, 1 千米就是 1000 米(板书千米、 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 1 千米,此时 “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 突破了建立 1 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 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 根据 1 千米 =1000 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 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计算 2 千米= ()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 500米=

13、()米6千米 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3)教学例 2尝试练习4000 米= ()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10000 米= ()千米尝试练习:4350 米= ()千米()米想: 4000 米是 4千米, 4350 千米是 4千米 530米(4)试一试:6千米 720米=()米5830 米= ()米3 、归纳整理长度单位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 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 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

14、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1 千米=1000 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1 千米=10000 分米=100000 厘米=1000000 毫米 1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1分米=100 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 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 法学会这些知识的?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 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

15、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 本领加以解决吗?1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 12() 小冬肩宽 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60() 一本数学书厚 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 2510 ()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 367 ()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 12 ()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 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 能力。)2、在O里填上“”、“”、或号。(1) 5千米O 678米;(2) 28毫米O 6厘米;(3) 100分米O 10米(4) 6分米O 485毫米3 、有 A、 B、 C、 D 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 长的一种物体是()。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 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 际长度的观念。)4 、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 )约 6 分米长的物体(举出 5 个例子)。( 2 )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 5 个例子)。(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 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 千米 =1000 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