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477004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期教学计划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开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开展的根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展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以及与别人合作和参

2、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才能。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根本国情,坚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给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征询题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和自主学习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根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方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遭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才能正在构成之中,尽管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阻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协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理解、分

3、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情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实在理解学生的知识构造,认真分析其学习情况,觉察其长短处,在此根底上制定实在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历史小故事”,梳理根本线索。书中还设计了一些探究习题以及“自由阅读卡”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倡导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增长历史知识。 五、教学措施: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打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构造;在微观上,

4、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互相交融和必要联络。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开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历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时机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开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开展。 即强调学生考虑才能、制造精神和自主探究才能的培养。以才能目的为主导,确实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制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5、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断围绕才能目的的实现,努力讨论用才能目的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才能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40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篇二:0X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分析 202X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分析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分析 一、学期教学目的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学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根底的历史知识,即理解中国历史开展的根本线索,又要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展初步的辩证性唯

6、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教育,尤其是社会开展规律教育,进展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展革命传播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建立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责任感。3、七年级历史教学要请教会学生初步掌握经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征询题的才能。 二、教材分析内容:历史知识的知识点分散到每个历史现象;历史事物和历史人物中,特别是每一个详细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事件的因果是教材的知识点。 本册分为四个单元,表达我国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共有2课,前三单元各设一节活动课,第四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本书的内容除正文部分为根本要求外,其他部分包括导入框、楷体字、动脑筋

7、,文献材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和活动课等均不做统一要求。但它对引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适应却起着重要作用。重点: 第一单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人文初祖-黄帝 第二单元: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中华文化的勃兴第三单元:秦朝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及稳定统一的措施; 汉武帝的大一统;秦汉文化 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难点:第一单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人文初祖-黄帝第二单元: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中华文化的勃

8、兴第三单元:秦朝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及稳定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秦汉文化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学生根本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得知因学生对所学内容距今比较长远,比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普遍存有不注重历史课,认为它是副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展思想教育,讲清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留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才能。四、改良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留意的征询题 1、改良教学的措施、设想: ()处理学生不注重历史课的思想,一方面讲清学习历史课的重要性,列举历史知识在古今中外应用

9、的实例,明白得读史使人明智的道理,另一方面留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敏多变的学习方式,亲切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调动他们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彩图多是新教材的突出特点,通过彩图可增添直观性,给学生构成深化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导入框和阅读小字,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主动学习的良好适应,通过自由阅读卡,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除此以外,教师在补充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历史常识等,协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觉察历史规律。 (3)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单纯以书面成绩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综合历史才能

10、。 (4)教给学生多种经历方法,提高经历速度,采取自我总结,互相交流,教师推荐等方式,找出适宜学生的经历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留意的征询题:(1)紧扣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要求既不能提高也不能降低。()不能求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应培养学生的才能,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 (3)教学方法要灵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防止学生死记硬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经历的方法。(5)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实验课题及方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验与应用; 方案: 1、认真贯彻历史新课程标准2、观看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的教学光盘。 3、学习自主探究合作的

11、教学方式的理论。4、教学中试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 、总结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优点和不合理之处,让其趋于合理。 六、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1、业务学习(1)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加强本身业务,()使本人的专业知识到达精深和广博,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2)认真学习本学科教学大纲,对照历史课程标准,深钻教材,以便教学中把握好深度和广度。 (3)认真学习研究教育理论。理论是实际工作的指导,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谐教学理论、创新教育理论、洋思教学经历等,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4)认真学习别人教育教学先进经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参加各项业务活动。 、教学活动 ()听课、评课、说课。

12、(2)组织历史活动小组,兴趣小组。 (3)分班举行历史故事会。七、培优补差措施 1、培优措施:留意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之不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经常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认识。 2、补差措施:对待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不挖苦不歧视,坚持正面教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确实把学生当做本人的效劳对象,协助他们认真分析差的缘故,鼓舞他们相信本人,增添决心,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篇三:202X-22X学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养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

13、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根底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开展为本”为主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适应差。本学期任教七年级(-12班),每个班级人数在5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注重历史课的学习。尽管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教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上课不留意听讲。由于学生学习适应较差,认识又缺乏,故要到达预期的教学目的有一点困难,因而从学期初就要抓课堂常规治理、学习适应的培养,

14、严格治理和标准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稳定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兴趣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目的、过程与方法目的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加强兴趣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 2、教材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表达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

15、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交融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共需34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2个课时,单元复习及月考讲评占6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个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开展的线索相关的严峻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开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三、主要教学措施:(一)贯穿 “211”三案引学,有效教学 .备课:深化研究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按照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明确章节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任务,找出重、难点,留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络,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留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才能。 每节课的要贯穿 “211”三案引学,能表达出学生课前预备,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练习,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每节课要有简明、系统、突出重点、层次清晰的板书。 2上课:倡导结合教材,结合实际使用得体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点面结合,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师生互动。 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白板、录音、录像、影片,网络等进展辅助性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