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管理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44072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管理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文档-管理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文档-管理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文档-管理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文档-管理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管理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管理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0:29:02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社会经济及城市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从长远来看,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化发展,而且就目前情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推动了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因此得到持续提高,农村贫困得到极大缓解。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加剧了城市

2、收入分配的分化,使城市贫困问题更加严重;进城务工人员受到歧视,工资、地位不平等等。为此,有必要建立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体系,将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纳入相关政策范畴,使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积极影响 1增加了农民收入 劳动力外出的最大动机就是寻求高收入,因此外出的最直接的效果是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和粮食收入为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重,比重基本都在70%以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农业

3、收入为代表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而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则呈现出不断增长态势。根据原农调总队住户调查,1998 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量占纯收入增量的82%,1999 年和2000 年分别提高到117%和167%,2001-2003 年,工资性收入增量占纯收入增量的比重虽有下降,但仍在50%以上,分别为62%、63%和53%。2005 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首次突破千元大关,当年工资收入增量是176元,占纯收入增量的55%。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推动了这期间农民收入的增长。目前,工资性收入已占纯收入的1/3 以上。1 因此,农村劳动力外出直接推动了农民收入增长。中国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相对

4、于工业产品的实际需求,人们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较小,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因此,中国农民从农业经营得到的收入不足以支持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希望就寄托在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上。 2缓解贫困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与家庭收入水平之间成反比关系,这说明劳动力外出与家庭贫困缓解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许多贫困地区将劳务输出作为反贫困的重要措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国家统计局2004 年城乡住户调查资料表明,迁移与贫困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近年来,贫困地区非农产业发展落后,为了摆脱贫困,许多农村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较多的东部发达地区,使得贫困程度大幅缓解,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和

5、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3有利于推动城市和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的动力除来自城市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动力来自于农村人口进城所推动的城市化及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中国目前的城市率只有40 %左右,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可见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输入地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大批廉价农村劳动力进城一方面降低了城市发展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另外,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979-1999 这20 年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对我国GDP 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5 %以上。其中外来农民工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外来劳动

6、力创造的GDP 分别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2 %、上海的31 %、广东的30 %、江苏的11 %、浙江的17 %和福建的16.8 %。这些省市的社会财富的1/6-1/3是由外来农民工创造的。2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消极影响 1增大就业压力,影响收入分配 就业是民生之本,工资收入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下岗失业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农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我国现有大约1. 61. 7 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中的大部分为了谋生而向城市流动。而劳动力供给数量庞大,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又相对有限,使得我国城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随着城

7、镇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维持生计,城镇失业人员必然要与外来劳动力争夺有限的低端劳动岗位,从而造成这类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工资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导致城市贫困人口增加。就业状况的变化已经成为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2使得劳动力市场分化,工资差距加大 农村流动人口作为城市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户籍制度及其他一系列城市福利体制的存在,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低,社会保障状况差。一般来说,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着与城镇职工迥然不同的工作,他们占据了许多非熟练工种:建筑工人

8、和维修工、餐馆服务员和办公楼的保洁员、家庭里的保姆等,并且平均来说,挣得低得多的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分化和巨大的工资差距,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农村流动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而且使整个城市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均,城市贫困问题更加严重。 3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生活边缘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农村流动人口尽管工作、生活在城市,但由于其受到现行政策与社会制度的歧视,难以获得同城市居民同样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资源,使得其中大部分人很难融入城市主流社会。被边缘化的农村流动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难以分享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同时边缘化的生活状态容易激发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大

9、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三、对策建议 1确立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体系 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仅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也同时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政治问题。在设计解决方案时应统筹考虑上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权威性社会价值标准,只有确立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体系,才能促进整个劳动力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 2政府发挥职能,充分利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抑制两极分化 将城市公共福利和安全水平作为衡量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确保政府公共行为和政策与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相一致。同时,利用财

10、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在有效调节高收入的同时为低收入者创造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比如充分发挥收入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允许子女的抚养费、教育费等进入税前扣除项目,对退休金的一定比例给予免税等。 3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为目标,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 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必然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确立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成为和谐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导致城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失去工作,从而丧失了收入来源,陷入贫困,这不仅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还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1、因此,有必要建立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为目标的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制度,提高基本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统筹层次。同时,在现有保障水平的前提下逐步将农村流动人口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畴;逐步提高低收入人口的保障水平并实施综合保障管理制度;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逐步按照国际惯例实施劳动标准。 参考文献 1 盛来运.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影响和效果J. 统计研究, 2007.(10) 2 孙自铎. 农民跨省务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04.(03) 3 潘晓成.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分析与政策运用J. 新重庆, 2006.(10) 4 邵婷.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分析J. 商业时代,

12、 2007.(27). 5 柳彦.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分析J. 经济问题, 2007.(06). !工艺与装备设计的基本要求必须牢牢树立质量、生产、经济三大观念。质量观念: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伪劣药品直接危及用药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我国政府非常关注药品的质量,而质量的优劣首先是设计,之后是生产出来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第一应当关心的是工艺与装置设计能否确保投产后药品的生产质量,诸如洁净室的设置、 据悉,通过推动地方立法或党政制定下发文件,提供机制和法律保障,是各地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共同“法宝”。目前,全国有13个省(区、市)以党委或政府名义下发文件,

13、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23个省(区、市)人大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或“集体合同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2年,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比例达到75以上的目标。 据了解,各级工会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特别是以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破解了工资集体协商中协商主体缺位的难点和科学确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的重点问题,切实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海纺织工会以完善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为切入点,采取借助工会联合会、行业三方协商机制和行业工会主动寻找协商伙伴,使工资集体协议覆盖了市纺织行业绝大部分企业 相关的不

14、同等级洁净区之间人物流关系的合理安排、适合于洁净室的选进工艺及机器设备的选用等都是首先要考虑的。生产观念: 工艺与装置设计是否利于生产的组织与运行是工艺与装置设计要又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设计一开始就应将方便生产、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作为要达到的目标加以考虑。例如多效逆流萃取工艺,因为萃取液的多次套提,物流错综复杂,在流程设计时考虑一定数量的中间贮罐十分必要;为保证准确的多效逆流操作,避免操作者的人为失误,采用计算机程控智能化操作也是设计者应当考虑的确方案之一。经济观念:企业的生命首先在于经济效益,成006年12月20水)Japan0明日日本行!楽2006年12月1 (水)Receive

15、 K今日初漢字見。貰?8.今日勉強年休。休普通平日出来思、医者行。一石二鳥。、英語全同表現、killi济三大观念。质量观念: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伪劣药品直接危及用药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我国政府非常关注药品的质量,而质量的优要是工艺和装备的设计,而对中药厂工艺与装备设计的基本要求必须牢牢树立质量、生产、经济三大观念。质量观念: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伪劣药品直接危及用药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我国政府非常关注药品的质量,而质量的优劣首先是设计,之后是生产出来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第一应当关心的是工艺与装置设计能否确保投产后药品的生产质量,诸如洁净室的设置、相关的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人物流关系的合理安排、适合于洁净室的选进工艺及机器设备的选用等都是首先要考虑的。生产观念: 工艺与装置设计是否利于生产的组织与运行是工艺与装置设计要又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设计一开始就应将方便生产、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作为要达到的目标加以考虑。例如多效逆流萃取工艺,因为萃取液的多次套提,物流错综复杂,在流程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