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提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34751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一)生活与消费一宏观经济运行态势:1.原因 :总供求失衡;货币、财政因素 2 :措施 经济 货币财政政策二汇率 :1.变化2.原因:根本上取决于 3.影响:三外4.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三 价格 :1.形成价值规律 2.影响 生活、购买力、需求量生产(规模、要素)四 消费 :1.影响 :生产(经济) 收入(基础、可支配、总收入);主观;其他2.类型、3.结构、4.心理、5.原则、6.第二单元(二)生产、劳动、经营五 生产与消费六 社会再生产过程 :1.决定 2.桥梁、纽带 3.最终目的、动力 4.消费及作用七 基本经济制度 :1.国有经济:为什么、怎样 2.混合所有制 3.非公:为什么、

2、怎样八 企业(公司) :1.企业地位作用分类 2.公司特点、治理结构分类 3.怎样经营:社会责任兼并九 就业 :1.为什么:本质、民生、财富、再生产劳动力、人生价值 2.怎样:经济、宏观、市场、劳动者、创业十 劳动者 :1.为什么:本质、主人翁、积极性 2.怎:国家、前提、依据、途径、意识十一 投资 :1.方式 2.特点 3.原则 4.储蓄的知识 :国家、企业、居民(积、消) 5.股票 6.国债第三单元(三)收入与分配十二 个人消费与分配 :1.方式 2.原则:收入公平(A为什么:本质、共富、经济、社会、积极性、效率 B怎样:制度、举措(比重同步)、举措(机制、政策)十三 国家财政分配 :1.

3、作用(三促进,转经结构) 2.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 3.收支关系十四 税收 :1.作用(同上) 2.特征 3.增值税 4.营改增 5.地位作用第四单元(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 市场经济:1.市场调节 :手段优点缺陷 2.宏观调控原因手段目标3.市场秩序原因措施 4.基本特征: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强有力 5.一般特征:市场、国家十六 小康社会十七 科学发展观十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贯彻科学发展观 2.创新 3.结构调整出发点三靠扩大内需(投资、出口)“新四代”(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结构)区域协调发展 4.城乡一体化(根本途径、两化、两反哺、多少放) 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十九 全球

4、化 :1.实质 2.影响 3.对策一般性我国(见下)二十 对外经济 :1.全球化、国际分工 2.世贸 3.提高水平 4.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外贸结构外资结构 5.走出去、国际化 6.原则 7.创新 8.多元化 9.(一)公民的政治生活一 人民民主专政:1.特点 新型民主(人民民主)特点:广2真4 新型专政(少数敌对分子)2二 公民的政治生活或政治参与:1.基础和准则 2.基本原则 3.有序参与 4.途径 5.公民素养三 公民民主决策:1.方式 2.意义:“前提” 民主科学执行口口口3.(政府民主决策异同)四 公民民主监督:1.方式 2.意义:工作作风主人翁4.怎样敢于、勇于合法、求实 5.政

5、府、政协五 基层民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重要内容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公.公最有效途径 最广泛、基础性六 政治权利与义务怎样处理;村民自治 有序参与(一)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 政府的性质2.有限政府,服务性政府(根本目的:能力水平)3.概括:管理与服务(转变职能)二 政府的职能:1.政(保卫、权益、财产、民主专政)经(经市社公)文(素质、事业)社(三公就业医疗社保人口生态)三 政府宗旨、原则(公民求助途径)四 依法行政 1.为什么:“要求”“意义” 2.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政府权力行使的口口,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科) “两度”(民)五 受人民监督:1.为:国体、权利、口口、意义 2.怎样

6、:监督体系,政务公开(两个制度,意义:政府、公民、人民)六 威信:1.根本上 2.标志 3.表现:依法行政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诚信的政府、经社会的政府 4.怎样:事、口、德(二)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 (1)人大:性质地位职权体系民主集中制(口口口口口口)(2)人大代表:地位义务职权(3)人大制:含义特点及体现主要内容为: 怎样:党的领导、依法治国、自身建设二 政体:与国体关系分类A元首产生 B议会与政府关系三 (政党)(1)中共性质宗旨地位作用执政能力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指导思想 (2)民主党派:性质与中共关系四 (1)民族:1.关系是.为.怎.2.基本原则:平 团结(为什么要(能)、

7、怎样)繁荣 3.基本政策(是为)(2)宗教:1.本质 2.原因 3.政策自由管理自力相适应五 探究(三) (四)当代国际社会一 (走进)主权国家:基本要素、灵魂、权利、义务二 (走进)国际组织:作用(交流协调、调节、局限性) 分类三 (走进)联合国:宗旨原则机构作用中国:四 (走进)国际关系实质:1.形式 2.内容 3.为什么(我国) 4.怎样五 (维护)国际关系当代主题:六 国际新秩序七 国际格局:1.极: 2.多极化意义:八 国际竞争九 中国外交:1.为: 2.基本:宗旨立场目标准则 3.和平崛起:(一)文化与生活一 文化的特征:特有、实践后天培养物质无处不在各有特点二 文化的作用:精神力

8、量对经济对政治对国家对人 (文化作用=社会作用个人)三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特征文与经文与政文与国四 文化对人的影响:途径5个方面两个特点三个作用(不等于文化对人的作用)五(1)文与经:决定、基础、反映反作用相对独立性交融(科技、教育、素质、文化产业消费生产力方面、动力、智力)(2) 文与政: 交融(文化素养、文化渗透)(3)潜移默化:一般不是总是通过一定文化氛围、活动 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二)文化传承与创新一 文化多样性:表现为什么要:基本特征、重要动力民族的、世界的口口口内在要求必然要求3点:态度、原则(注意与外来文化知识)二 文化交流:途径手段意义:吸收走向 怎:使者、途径、手段三

9、 文化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表现特征为:纽带、根基、意义怎:十六字、辩证、与发展、与时代四 文化创新:文创与实践文创的途径:根本、基本、基本、两个结合、两个反对五 (1)民族节日:含义意义:集中展示、集中表达、韵味继承传统文化、与人、与社会 (2)文化遗产:表现意义:标志、文化多样性、人类文明 (3)科技与文化传播:依托超越时空汇集各地共享大众性传媒是主要手段非科技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必要前提必然要求两者统一,在基础上,在过程中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的决定科技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文化自身角度 (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重要途径选择功能传

10、递功能创造功能浓缩与重演教育方法 (7)科技与文化发展:重要因素手段与方式根本变革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 (8)外来文化:1.怎:面向交流借鉴融合营养、成果、胸怀、气魄、态度以我为主处理一个关系、反对尊重多样、一律平等 2.为:文创的基本途径;文创的重要基础(三个过程);推动世界文化创新(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 博中华文化的特征:包容性二(1)源远流长:唯一没断流汉字见证、标志、载体(书写、传承)史书:一脉相传的见证包容性 (2)博大精深:独树一帜区域性民族性:A呈现B既.又C都是 D相互.共同 E强烈 (3文化包容性:含义意义:交流、认同、理解三 中华文化的力量

11、:熔铸在精神力量、力量之源集中表扬为四 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时代内容为什么:三精一魂、三要求怎:主心骨、传统、外来、两精神五 爱国主义:地位作用:旗帜、支柱理解:不是本质上主题六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两个核心相辅相成、支撑、统一于实践只有才能七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精神、中国梦(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 当代文化生活:1.特点:多样性、复杂性 2.“忧”:为怎:国、企、公民大力、支持、改造、抵制二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区别:表现、危害、措施 2.怎:同上 3.为什么:封、资、市三 文化强国:1.为: 2.措施:发展道路关键是文化自强自信最重要两个文明两个素质教科文思想道德核心公民道德

12、两个修养(第一二三单元)四 文化发展道路:1.为:必由之路、四个决定五 文化自觉、自信:1.文化自觉 2.文化自信 3.三个表现六 (1)精神文明1.为: 2.怎:根本任务;教科文;精神文明创建;中心任务;核心价值;公民修养 (2)精神文明创建: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社会风尚;丰富多彩的形式;人民群众参与;投身实践、身体力行七 思想道德建设:1.为:中心、性质、方向、意义 2.怎:楷模、核心(先进)、公民道德素质(荣辱观)、公民修养八 核心价值体系:1.为:兴国之魂、方向、共思基础、文化力量、文化口口、文化根本标识本质体现多种文化并存必须 2.怎:从其基本内涵讲四点;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

13、;多种文化并存,既要又要九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1.为: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2.怎: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四德教育传统美德时代新风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十 公民修养:1.关系:两个能够促进 2.怎:实践、道德目标:三观改造主观世界:从起十一 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怎:神建;核心价值体系(口口、主题、精髓、基础),传统,外来,实践,人民,文化(事业、产业)一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共35条)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 1.物质观 :含义 、属性、决定(反映)、能动作用 2. 意识观 :社会产物 、人脑 、反映 、能动作用3个3. 运动观 :(物

14、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运动与规律) 4. 规律观 :(客观性 、能动性 、结合 、含义)5. 实践观 :含义 、特征 、决定(基础)4点 、反作用 6. 真理观 :(含义 、特征 、谬误、 过程3性 方法论)7. 联系观 :6点 8. 发展观 :5点 9. 矛盾观 :6点 10. 辩证否定观 :(自身 、联系 、发展 、实质 、革命批判)11. .唯物史观 = 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问题、基本矛盾(规律)群众史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12. 社会历史观 :基本问题 、基本矛盾(规律)、群众观 、价值观13. 群众观(主体观) :6点14. 价值观 :导向 3 、标准 2、特征 2(若讲人可增加人生价值观) 15. 人生价值观 :自我 、社会 、实现(可答标准特征)三 哲学体系1 :两大阵营(基本派别) 2 :两个对子 3 :一元论、二元论、元神论、有神论、相对主义、诡辩论4 :(辩证)唯物论 5 :(唯物)辩证法 6 :认识论7 :辩证唯物主义(4、5、6) 8:历史唯物主义9:“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的历程” “认识的过程”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