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 考试问答题 绝对重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34651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诊断学 考试问答题 绝对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 考试问答题 绝对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 考试问答题 绝对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 考试问答题 绝对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 考试问答题 绝对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诊断学 考试问答题 绝对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诊断学 考试问答题 绝对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胃肠道黏膜皱襞的改变1黏膜皱襞的破坏:表现为黏膜皱襞影像消失,代之以杂乱而不规则的钡影,大多由于恶性 肿瘤侵蚀所致。2黏膜皱襞平:表现为黏膜皱襞的条纹状影变得平坦而不明显,原因:恶 性肿瘤浸润,黏膜和黏膜下炎性水肿。3黏膜皱襞增宽而迂曲:表现为透明条纹状影增宽, 也称为黏膜肥厚或增大,伴有走行迂曲、结构紊乱。4黏膜皱襞纠集:表现为黏膜皱襞从四 周向病变区集中,呈放射状或车轮状,常见于慢性溃疡和浸润癌。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平坦型:切线位可见管壁边缘欠规则,扩张性略差或钡剂涂布不连续;黏膜粗糙呈细颗粒 状或大颗粒状网状,提示癌性糜烂。病灶附近黏膜粗细不均、扭曲或聚拢、中段隆起型: 病变呈不规则状扁

2、平隆起,分叶或花边状边缘,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之充盈缺损,可有溃 疡形成凹陷型:切线位示管壁边缘轻微不规则,正位像可为单个或数个不规则浅钡斑,其 外围可见多数小颗粒状隆起或黏膜皱襞集中现象。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1髓质型:范围较长的不规则充盈缺损其上有大小不等的溃疡官腔狭窄与正常食管 分界不清晰。 2 蕈伞型:官腔内呈偏心性或蘑菇状充盈缺损,边缘锐利,有小溃疡形成,与 正常食管分界清。 3 溃疡型:较大不规则的长形龛影,与食管长径一致,龛影位于食管轮廓 内,管径有轻或中度狭窄。4硬化型:官腔呈环状狭窄,范围较局限为3-5cm,边界较光整, 与正常区分界清楚,钡餐通过受阻,其上方食管扩张。 5腔

3、内型:累计范围较长,呈巨大息 肉样或菜花样充盈缺损,病灶边界清楚,有浅溃疡。胃溃疡的影像学表现:x 线:直接现象: 1 是龛影,是钡剂充填胃壁缺损处的直接投影,多见于小弯处,切线位呈 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其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底部平整或略不平。 2 龛影周围有 一圈黏膜水肿形成的透明带,可有如下表现:a、粘膜线:为龛影口部一条宽l-2mm的光滑 整齐的透明线;b、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lcm,犹如一项圈;c、狭颈征:龛 影口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间接征象:溃疡所致的功能性与瘢痕性改变: 痉挛性改变:胃壁上的凹陷,也叫切迹,小弯溃疡在大弯侧的相对应处出现深的

4、痉挛切迹; 胃液分泌增多;胃蠕动的变化。胃癌的病理分型和X线的表现:早期胃癌分为哪三型:1型:隆起型,癌肿隆起高度 5mm,呈息肉状外观。II型:浅表 性,IIa型,浅表隆起型,癌灶隆起高度W5mm;IIb型,浅表平坦型,与周围粘膜几乎同 高,无隆起或凹陷;lie型,浅表凹陷性,癌灶凹陷深度W5mmIII型,凹陷型,癌灶深度 大于5mm,形成溃疡,瘤组织不越过粘膜下层。影像学表现:隆起型:肿瘤呈类圆形突向胃腔,高度超过5mm,境界锐利、基底宽、表 明粗糙,双重法及加压法显示为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境界锐利清楚;浅表型: 肿瘤表浅、平坦,沿粘膜及粘膜下层生长,形状不规则;凹陷性:肿瘤形成明

5、显凹陷深度 超过5mm,形态不规则,双重法及加压法表现为形态不整,边界明显的龛影,其周边的粘 膜皱襞可出现截断杵状或融合等。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分型和影像学特点:I型:局限性的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与邻近胃壁分界清楚;II型:不规则 龛影,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外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 堤,粘膜纠集但终端于环堤外;III型:与II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浸润生长的缘故,环 堤外缘呈斜坡状隆起,宽窄不均且有破坏;W型:胃壁僵硬,边缘不整,可引起局限或弥漫 性胃腔狭窄、变形。结肠直肠癌X线表现:分布以乙状结肠及直肠多见,以40-50岁最多。大体病理分型可为三种:

6、(1)增生型,(2)浸润型,(3)溃疡型,X线:1增生型:腔内出 现不规则充盈缺损,轮廓不规则,多位于肠壁一侧,表面粘膜皱襞破坏中断消失或局部管壁 僵硬平直。2 浸润型:官腔狭窄,常累及一段肠管,可偏于一侧或环绕整个肠管形成环形狭 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消失。3 溃疡型:肠腔内较大的龛影形状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 黏膜中断,管壁僵硬。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CT:肝脏大小的改变:早期可增大,中晚期肝硬化可出现肝叶增大,萎缩;右叶,方叶萎 缩,左叶,尾叶增大肝脏外形轮廓的改变:边缘凹凸不平肝密度的改变:脂肪变性,纤 维化可引起肝脏弥漫性或不均匀的密度降低肝裂增宽:纤维再生,肝叶萎缩,致肝裂肝门 增宽

7、继发性改变:脾大,门静脉扩张,腹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为肝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肝良性肿瘤的 84%,好发于女性X线:供血动脉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弧形移位,呈,抱球征”早期动脉像,肿瘤 边缘出现斑点,棉花团状显像,形如树上挂果征”静脉像,肿瘤显影逐渐向中央扩散,表 现为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肿瘤染色肿瘤染色持续到肝实质后期不,表现为所谓的“早出 晚归”的特征CT: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 动脉期自肿瘤边缘开始出现斑状,结节状明显对比增强进入静脉期,对比增强灶逐渐融合, 向中央扩散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增强,表现出“早出晚归”的特征肝细胞癌CT表现:C

8、T:巨快型或结节型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呈膨胀性生长,有假包膜 边界清楚弥漫型者结节分布广泛,境界不清,肿块多为低密度巨快型中央可发生坏死而 出现更低密度区,合并出血或发生钙化则肿块内高密度灶增强扫描,肿瘤可出现斑片状, 结节状早期增强门静脉期,门脉和肝脏实质明显增强,而肿瘤的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 肝实质继续保持高密度强化,肿瘤增强密度继续降低,表现为“快进快出”现象 急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 为常见的胰腺疾病,主要由胆系疾病或饮酒所引起,病理分型: 1 急性间质性胰腺炎:是最 轻的类型,仅显示胰腺水肿和细胞浸润2坏死性胰腺炎:是较重的类型,胰腺组织和邻近组 织发生广泛的坏死,出血

9、,液化,肾筋膜增厚。影像学检査:CT表现:1急性水肿性胰腺 炎:a.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轻度改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b. 胰腺轮廓清楚或模糊,渗出明显的,可有胰周积液c.增强CT扫描,胰腺均匀增强。2急性 坏死性胰腺炎:a.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呈弥漫性。b.胰腺密度改变与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胰 腺水肿则CT值降低,坏死区域CT值更低,呈囊样低密度影,而出血区CT值高于正常胰 腺。c.胰腺的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胰腺边界由于炎性渗出而变得模糊不清。d.胰周会出现明 显的脂肪坏死和胰周或胰腺外积液。e.假性囊肿CT值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肿 块,囊内为液体密度。f.严重急性坏

10、死性胰腺炎和胰腺囊肿,CT表现为胰腺外形模糊,与 周围大片不规则低密度软组织影融合成片,其内密度不均匀胰腺癌CT表现:1 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是胰腺癌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征象,胰腺癌为少血管肿瘤,增强 扫描时密度增加不明显,而正常胰腺实质强化明显; 2胰管扩大;胰管阻塞,肿瘤远端主胰 管扩张3 胆总管扩张;胰头癌早期侵犯胆总管下端引起胆总管阻塞; 4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血 管;表现为胰腺与血管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肿块包绕血管,有时可见血管内有瘤栓5肿瘤 侵犯周围脏器。 6 脑肿瘤转移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体重减轻胰腺功能不全,CT表现:胰腺体积变化,体积大小可正常, 缩小或增大胰管扩张:

11、多数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胰管结石和胰腺实质钙化:为 慢性胰腺炎较为可靠的征象肾结石影像学表现: 平片检查,肾结石可为单侧或双侧性,位于肾窦区,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桑葚状或鹿角状 高密度影,可均匀一致,也可浓淡不均或分层。侧位片上,肾结石与脊柱影重叠,借此于胆 囊结石、淋巴结钙化等鉴别。CT检查,能够确切发现位于肾盏和肾盂内的高密度结石影。 超声检查,表现为肾窦区的点状或团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输尿管结石影像学表现:IX线:典型结石呈卵圆形致密影,边缘多毛糙不整,其长轴与输尿管长轴一致2尿路造影 可进一步证实阳性结石。膀胱结石X线表现:1为耻骨联合上方圆形横呈椭圆形或星状致密影,单发或多

12、发,大小不等边缘光滑或毛糙, 密度均匀,不匀或分层2结石随体位改变多有一定活动度。肾细胞癌CT表现: 为最多见的肾恶性肿瘤,男多于女多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典型表现为肾实质性不规则肿块, 其内有出血、坏死。CT:进展期表现为肾实质肿块,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可均一 或不均一(为出血、坏死、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早起肿瘤早期有明显不均一强化其后 由于肾实质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的不均一肿块肿瘤向外侵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 肾筋膜增厚,并可浸润肾周其它脏器淋巴结转移通常位于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周围,呈多个 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病理上为一种无包膜的错构瘤的肿块,由不同比例

13、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 CT: 取决于其内的脂肪与非脂肪成分的比例典型表现为肾实质内混杂密度肿块,脂肪性密度 灶代表瘤的脂肪成分,软组织病灶代表病变内血管和平滑肌组织。增强扫描时,脂肪性低 密度区无强化,而血管性结构发生较明显强化。良性前列腺增生影像学表现:病理上:主要发生在移行带,表现为腺体组织和基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CT上:显示 前列腺弥漫性一致性增大,密度无明显改变,边缘光滑锐利,增强扫描时呈较均一强化, MRI: T1WI为均一低信号;T2WI中央带和移行带体积明显增大,周围带仍保留较高信号, 显示受压变薄;以腺体增生为主时,呈结节状不均一高信号,基质增生明显则以中等信号为

14、 主。前列腺癌影像学表现:多见于老年男性,主要发生在前列腺的周围带,可侵犯相邻区,周围脂肪,精囊,邻近结构 CT:1 早期及表现为前列腺增大,密度无异常改变 2 进展期显示肿瘤的被膜外侵犯,正常 形态消失,代之为较大的分叶肿块,侵及到精囊时,造成精囊不对称,精囊角消失、增大, 膀胱受累时,表现为膀胱增厚。MRI:T1WI为均匀一致性低信号,T2WI表现为正常较高信 号的周围带内出现低信号结节,当侵及被膜时被膜中断,不连续;精囊受侵时 ,表现为增 大且信号减低。MRS检查时,病变区cit峰值明显下降和/或(Cho+Cre)/Cit比值显著增高 子宫体正常MRI表现:T1WI宫体、宫颈、阴道为均匀

15、低信号,周围是高信号的脂肪组织,其中可见成对的子宫圆 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T2WI宫体、宫颈、阴道呈分层表现。宫体分三层信号:中心高信号 代表宫内膜和分泌物;中间薄的低信号带,亦称联合带,为子宫肌内层;周围呈中等信号, 代表子宫肌外层。宫颈自内向外有四层信号:高信号的宫颈管内粘液、中等信号的宫颈粘膜 皱襞、低信号的宫颈纤维基质、中等信号宫颈肌层。阴道为两层信号:中心为高信号的阴道 上皮和内容物,周围为低信号的阴道壁。子宫输卵管炎 X 线表现:1 病变多为双侧性,显示输卵管粗细不均,但较柔软 2 输卵管完全梗阻时,梗阻近端官腔扩 大,复查片显示对比剂不能进入腹腔3 输卵管积水时,表现为梗阻近侧输

16、卵管明显扩张,粗 如拇指,若对比剂进入其中则呈油滴状而不弥散,是非特异性炎症的重要表现4 宫腔受累时, 表现为宫腔形态不规整,粘连处呈充盈缺损 5 子宫输卵管结核时,宫腔边缘不规则,双侧输 卵管狭窄变细僵直,边缘不规则子宫内膜癌影像学表现:临床分四期:1 期肿瘤仅限于子宫体;2 期肿瘤侵及子宫颈;3 期侵犯至宫外,但范围仅限 于真盆腔4期侵及膀胱、肠管或发生远隔性转移CT1期肿瘤较小时,可表现正常;当侵及 子宫肌时,子宫常呈对称性或分叶状增大,增强时略低于邻近正常子宫肌CT2期肿瘤侵犯 宫颈时,示宫颈不规则增大,较大肿瘤阻塞宫颈管,致宫腔积水、积血和积脓CT3期宫旁 组织受累,正常脂肪性低密度消失,代之以软组织肿块CT4期当膀胱或/和直肠受累时,显 示与子宫肿块相连的局部膀胱壁或直肠壁增厚或形成肿块 MRI1 期当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