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312700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为与思科发展战略的对比分析作者:李冰清 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08级工商管理专业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网络通讯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总的来说通讯设备仍然是西方公司的天下,而华 为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超越阿尔卡特一朗讯和诺基亚一西门子, 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其09年赢得全世界首个商用的LTE网络一一挪威 4G移动网络合约更是震惊业界。思科凭借着美国这一良好的经济与技术背景,抓住时机,抢先占领国际市场,成为了 公认的全球网络互联解决方案的领先厂商。华为与思科,两个在截然不同的背景下发展的企业,如 何应对网络高速发展的现状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如何在残酷的市场条件下获得

2、生存与发展?本文 从三个方面就两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战略进行了对比分析。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he n etwork com muni cati ons in dustry in China was strong, but at all,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s still dominated by Western companies. Huawei, a Chinese, non-market, private, high-tech en terprise bey ond the Alcatel - Luce nt and

3、 Nokia Sieme ns and become the worlds sec on d-largest telecom muni cati ons equipme nt manu facturers. In 2009 Huawei won the worlds first commercial LTE n etwork - Norway 4G mobile n etwork con tracts shocked by the in dustry. Cisco with the Un ited States this good econo mic and tech ni cal backg

4、ro und, seize the opport un ity, get to the intern ati onal market. Now it has become a recog ni zed global leader in n etwork ing soluti ons ven dor. Huawei and Cisco, two differe nt con texts in the developme nt of the en terprise, how to deal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 nt of network status and the

5、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and how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harsh market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wo enterprises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ree aspects.关键词:发展战略四轮驱动战略跟随战略均衡管理、华为与思科的早期发展战略(一)华为公司的早期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普遍是弱小者和后来者,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早

6、期的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弱小者成长为强大者、从后来者成长为领先者。华为公司是这一时期中国公司的典型代表。华为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将企业的重点定位于经营。对于一个还十 分弱小的公司来讲,“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华为的早期战略概括来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上的跟随战略。创业初期模仿和跟进跨国公司的现成产品和技术,这种做法在大多数中国高科技企业中普遍存在。华为所在的通信设备产业竞争激烈,行业领导地位长期被爱立信、诺基 亚、思科、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占据,这无形中加大了华为参与主流行业竞争的难度。再加上华为 早期面临的技术上不足和国内通讯业的发展滞后,以及专业人才的短缺,要在行业中立足,举步维

7、 艰。华为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技术跟随策略,即在技术上通过付费使用跨国公司技术, 在模仿跟进的过程中, 逐步积累了自己的技术能力。 华为于 1996 年,从 IBM 引进的集成产品开发 (IPD) 及集成供应链 管理 (ISC) 。并进入了高速模仿式发展,紧紧跟随跨国公司的产品研发和产品更新进 度。2、对公司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改革在竞争战略上,华为奉行的是破坏型战略。 当时电信业在国内还是较小的行业 , 通信质量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 更重要的是其价格高和使用不方便 , 大多数单位 和私人的通信需求被大大压抑。华为认清了这一形势,抓住关键,改进通信质量、降低成本的技术开发。在进入电信行

8、业之初,华为便倾全力投入到C&C08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上,产品开发成功,与国内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 , 力求在电信行业站稳了脚跟儿。 在与跨国公司竞争过程中,华为采取了“农村 包围城市”的策略。华为在国内每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建立省级市场市场办事处和工程服务 体系;在每一个地区、市、县都设立客户经理,力求覆盖中国各运营商的所有相关部门,随着 C&C08程控交换机在 1995 年大规模商用,华为成为中国农村通信市场主流设备供应商。华为在农村新市场 成功后 , 开始进入城市市场 , 在城市市场上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更高的性价比, 扮演“低端进入者”的角色。公司基本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

9、的战略目标华为的核心产品已经进 入中国所有发达省份和主要城市。在传统交换机市场,华为超越西门子和朗讯,与上海贝尔并称为 国内最大两家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22%。3、在企业文化上倡导狼性文化。华为建立了一整套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和流程,保证了华为这列快车在高速运行。华为的总裁任正非早年一直提倡“狼性文化”的敏锐、好斗、奋不顾身、团队精 神。在企业内部 , 任正非用军事化的“铁腕” , 来治理企业,包括超强的劳动强度、严厉的管理制度、 残酷的内部优胜劣汰等。华为的狼性文化体现了“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 体奋斗”的重要特征,以帮助华为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其严谨的有序性和高效率。华为要求从

10、管理层 到各个团队成员保持对市场发展和客户需要的高度敏感,保持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和极强的行动 能力,保持强大而坚定的信念并且在运转过程中表现出高效的团队协同作战能力。(二) 思科公司的早期发展战略 不同于华为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双重困境,思科公司占据的是良好的科技背景,它抓住了良好 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壮大。 对于思科公司来说, 它所面对的是一个 2000 亿美元的网络设备市场。 现 在思科的经营范围几乎覆盖了网络建设的每个部分:组成互联网和数据传送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 络设备市场现在几乎都由思科公司控制。综合看来思科的发展战略是“四轮驱动”战略。四轮驱动是客户解决方案、战略兼并、产业标准与战略

11、联盟,客户解决方案与兼并是思科成功的关键。1、产品(客户)解决方案:围绕客户的需求建立一个完全的产品解决方案,使客户需求的满足 能够在思科一步到位。2、兼并:思科大约 40的利润来自于兼并。3、 产业标准:思科是IOS(in ternet work operation system )的拥有者,阿尔卡特、爱立信、北 方电讯、康柏、HP、 3 COM、微软等都需要从思科处得到应用许可。4、战略联盟:如与微软合作制定网络的产业标准,与MCI合作提供增值的因特网服务,与HP合作开发和销售基于因特网的计算机系统等。 在思科的四轮驱动战略之中,客户解决方案与兼并是思科成功的关键。思科客户解决方案的核 心

12、是思科连接在线CCO (思科collection line),依靠CCO客户可以自己回答遇到的问题,诊断网络出现的故障,提供解决方案或提供专家咨询,思科对客户的技术支持目前已经有90是通过CCO系统来完成的。通过CCO系统,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开支(每年大约节省2500万美元),而且及时的服务增加了客户满意度。比如在中国, 神州数码的销售系统与思科的网络是对接的,在 神州数码发生的交易会实时地传到思科,思科马上就可以知道这个交易卖给谁,它的产品的序列编 号,卖到什么地方去,多少价钱。(三)对比分析思科与华为的早期发展战略 对比分析思科与华为早期战略的不同可以看到,思科的崛起受益于因特网的大发展,因

13、为因特 网技术,也就是掌握在思科手中的路由器技术,可以将以传递声音为主的电话网,以传递数据为主 的局域网,以及以传递图像为主的广播网这三网合一,通过计算机在一个网上传递声音、数据和图 像,而且费用低,效率更高。所以这家 1984 年才成立的公司,在 1990 年上市后,到 1997 年就进入 了财富的全球 500 强,并在 2000 年一度超过微软,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能够在短短十多年就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公司,这种殊荣只有微软和英特尔曾经享受过,也正是这三个公司在 信息产业这种光彩和相互的呼应。不过与英特尔、微软不同的是,思科并没有将路由器沿着技术的 路子“让顾客适应产品”,也没有通过建

14、立强大的研发中心或大规模的制造厂来控制“时间节奏”, 而是采取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四轮驱动战略”。而华为 1999 年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达 120 亿元, 2000 年飙升到 220 亿元,在中国电子百强中虽居第十,利润却高居榜首。在电信市场下滑的 2001 年,华为销售额却增至 255 亿元,利润 27 亿元,利润仍稳居第一。从业绩方面看,华为与思科的差 距很大,原因是二者的起点不同,这也是二者战略不同的直接原因。但华为作为中国网络通讯业的 代表企业,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高新企业的普遍存在状况,反映了中国科技方面的不足。更是 中国高新企业起步发展的写照。从这一方面看来华为无疑是成功的。思科

15、将供应商与合同生产商联系起来的网络系统,支撑了思科快速扩张,但在网络经济下滑时 却出了问题。原因出在这套系统的管理是高度自主的,思科每年年初都会在总目标下协商确定下一 年每个人或小组的目标,一旦目标定下,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怎么调动这些资源都将是个人或小组 自己的事。同样,客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下一个订单,这个订单会传到美国,同时把相关部 件的生产或发货指令送到工厂或供应商那里。这样其中55的产品没有经过思科,而是直接从供应商送到用户手里。有了这一套系统,思科产品生产的周期因此缩短了一周至三周,利润率也要比竞争对手高大约 15,库存少 45,新产品到达市场要比对手快25,返修率下降到 2 。

16、但是由于这个系统中的供求双方并不完全受思科控制,一旦发货时间漫长,用户有时会进行两三次重复订购,而系统会自 动接受订购,结果在短时间会形成整个供应链和生产链中的重复采购和生产,造成零件和产品的积 压,导致。二、思科与华为的知识产权之争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日益壮大的华为与强盛的思科必然有着较量, 2003 年的知识产权纠纷 是,正是这些较量中最激烈一幕。2003 Cisco Systems 指控华为侵犯部分 Cisco 技术专利;但是, Cisco 最终撤回了诉状,双方 解决了所有的专利纠纷,并承认华为没有侵权行为。在中国,华为的路由器产品从一开始奉行的就是跟随思科的策略。思科中国公司的一位经理在 谈到诉讼时告诉媒体:“华为在国内的做法我们从不理会,这里就是这样一个商业环境。但是它把 这些带到了美国,思科股东们看了非常生气:思科怎么能这样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