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地块填海造地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295139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地块填海造地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地块填海造地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地块填海造地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地块填海造地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地块填海造地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地块填海造地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地块填海造地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区A、B地块)填海造地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建议书)XXXX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目录第一篇 设 计 说 明 书第四篇 设 计 图 纸第一篇 设计说明书目 录 第1章 概况31.1 设计依据31.2 研究报告编制范围31.3工程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31.4主要问题和建议3第2章工程区现状及问题32.1地理位置及交通32.2工程区现状32.3存在问题及对策3第3章 建设规模33.1 建设规模33.2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3第4章 自然条件34.1地理位置34.2 气象34.3 水文34.4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砂34.5 工程地质34.6 地震3第5章 总

2、平面布置35.1 总平面布置原则35.2总平面布置35.3高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 水工建筑物36.1 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和安全等级36.2 设计条件36.3 水工结构选型及结构方案36.4 主要建筑物结构计算内容、方法和结果3第7章 陆域形成37.1 陆域形成37.2 沉降计算37.3 围填工程验收标准37.4 山体开挖37.4.1 编制依据37.4.2 工程概况37.4.3 开采方案37.4.4 爆破方案37.4.5 运输方案37.4.6 爆破安全措施3第8章 环境保护38.1 设计依据38.2 主要环境影响3第9章 工程投标方案39.1工程投标方案3第10章 外部协作条件310.1

3、供水310.2 供电310.3 通信310.4 道路310.5 建筑材料3第11章 施工方法、条件、进度311.1概述311.2 施工依托条件311.3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施工顺序311.4 建设工期3第12章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312.1工程概述312.2工程投资312.3编制依据312.4 有关事项说明312.5 工程投资估算312.6 经济评价3第13章 问题与建议3附件:1、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填海造地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闽发改交能2007227号);2、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市XX港区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填海造地工程审查会议纪要200745号;

4、附图:1、工程地理位置图EY09-FJ05-GK-ZT-012、总平面布置图EY09-FJ05-GK-ZT-023、A地块平面布置图EY09-FJ05-GK-ZT-034、B地块平面布置图EY09-FJ05-GK-ZT-045、A地块围堤结构平面图EY09-FJ05-GK-GG-016、围堤A-1标准断面图EY09-FJ05-GK-GG-027、围堤A-2标准断面图EY09-FJ05-GK-GG-038、围堤A-3标准断面图EY09-FJ05-GK-GG-049、B地块围堤结构平面图EY09-FJ05-GK-GG-0510、围堤B-1标准断面图EY09-FJ05-GK-GG-0611、围堤B-

5、2标准断面图EY09-FJ05-GK-GG-07漳州古雷水产品物流中心区一期建设(含基础设施)项目 目录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漳州古雷水产品物流中心区一期建设(含基础设施)项目 目录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1章 概述第1章 概述前言XX市XX港口经济开发区位于XX省最南端、东山湾东侧。XX港口经济开发区在XX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6月受XXXX港口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区A、B地块)填海造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该项目是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区)填海造地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期建设。其

6、中一期工程形成区A、B两个地块,主要为即将建设的南2#、南9#、10#、11#码头提供后方陆域。区A地块为南9#、10#、11#码头后方需要形成的陆域,其界线按2009年5月19日在我司召开的有关单位协调会确定的界线;B地块为南2#码头后方需要形成的陆域,界线为北侧以规划的南2#泊位栈桥为界,围堤前沿线位置为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I区一期填海造地工程可行性研究补充方案确定的前沿线位置。1.1 设计依据1.1.1依据文件(1)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设计合同;(3)交通部颁布的JTJ系列港口工程技术规范;(4)XX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XX港总体规划(报批

7、稿);(5)XX省XX港XX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6)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填海造地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闽发改交能2007227号);(7)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市XX港区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填海造地工程审查会议纪要200745号;1.1.2基础资料(1)XXXX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年5月施测的工程区域1:1000地形图;(2)XXXX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年5月编制的工程区域地质勘察资料;(3)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2009年6月编制的XX港XX港区南9#泊位通用泊位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专题报告;(4)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

8、2009年6月编制的XX港XX港区南2#泊位液体化工码头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专题报告;(5)XX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08年5月编制的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填海造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6)XXXX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编制的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填海造地工程(I区)工程可行性研究补充方案。1.2研究报告编制范围本工程为填海造地工程,我公司承担陆域形成范围内的总平面布置、水工建筑物、山体爆破及陆域形成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1.3工程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市XX港口经济开发区在XX市乃至XX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XX市经济发展新的增

9、长点,将建成以现代化临港工业为主导,具有功能配套齐全、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的海西现代化生态港口工业新城。XX市XX港口陆域和加工物流区(区)填海造地工程是XX市XX港口经济开发区的起步工程,为XX港口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设开发用地,对XX港口经济开发区现代化生态港口工业新城的建设和发展,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项目建设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XX港区,发展XX港经济开发区的需要。根据XX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XX港XX港区是海峡西岸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XX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和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10、规划纲要确定加快发展的港区,XX港区地理区位优越,具有深水港口资源、紧靠国际航线、拥有避风锚地、后方工业用地广阔等优势,可建设一万至三十万吨级顺岸式泊位四十余个。本项目是XX港区XX作业区的起步工程,其建设将有力促进XX港区的做大做强。2、项目建设是发挥闽南金三角的整体优势,拉动XX市作为第一层面加快发展的需要。XX市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对这一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目前XX市经济发展位于XX省中等水平,要加快XX市的发展步伐,必须依靠工业推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使工业成为壮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主导力量。为此必须立足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基础条件,重点在XX市南部

11、开发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XX港口经济区建设的步伐,使XX港口经济开发区与XX开发区、南太武经贸协作区和东山湾经济区连成一线,形成富有活力的沿海工业经济带,逐步构建南部沿海中心城市,发挥闽南金三角的整体优势,使XX市成为XX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层面。本项目的建设将加快XX港及其经济区的开发建设速度,成为XX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载体。3、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海峡西岸连片发展繁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日臻明显。XX省地处东南沿海中段,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南北两大经济圈中间,可以东出台湾海峡,以海峡西岸港口群为始发地通达世界,西进内陆省份,以快捷的公路通道为依托,缩短沿海港口于内陆省份大腹地的时空距离。通过全方位扩大XX省的国际开放、省际开放和省内开放,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吸引国内外要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XX港区的发展,通过大港口带动大市场、大流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XX省与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的互动,实现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增强发展活力,使XX省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中转枢纽,更好地为我国南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服务,促进海峡西岸连片发展繁荣。4、项目建设有利于承接国内外产业的梯度转移,促进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由于我国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