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167662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学年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1.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用一个F牛的水平推力推它t秒钟,物体始终不动,那在t秒内,推力对物体的冲量应为( )A. 0 B. mgt C. Ft D. 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在t时间内,根据冲量定义式可知推力对物体的冲量I=Ft,B正确2. 跳高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跳到沙坑里或跳到海棉垫上,这样做是为了( )A. 减小着地过程运动员所受的平均冲力B. 减小运动员的动量变化C. 减小运动员所受的冲量D. 减小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答案】A【解析】跳高运动员在落地的过程中,动量变化一定由动量定理可知,运动

2、员受到的冲量I一定;跳高运动员在跳高时跳到沙坑里或跳到海绵垫上可以延长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t,由I=Ft可知,延长时间t可以减小运动员所受到的平均冲力F,故A正确3. 质量为2kg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20s内所受合外力的功和冲量的大小分别是( )A. 50J,20Ns B. 25J,40NsC. 0J,20Ns D. 0J,0Ns【答案】C【解析】在20s内,物体的初速度为5m/s,末速度为5m/s,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为零;物体的初速度为5m/s,末速度为-5m/s,根据动量定理得,C正确4. 装有炮弹的火炮总质量为m1,炮弹的质量为m2,炮弹射出

3、炮口时对地的速率为v0,若炮管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则火炮后退的速度大小为()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火炮发射炮弹的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5. 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相向运动,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速度分别为vA=3 m/s(设向右为正方向),vB=3m/s.则它们发生正碰后,速度的可能值分别为( )A. +4 m/s和-5 m/s B. 均为+1 m/sC. +2 m/s和-1 m/s D. -2 m/s和+5 m/s【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两球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不

4、可能增加,碰撞后的系统总动能应该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系统总动能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碰前系统总动量为:,碰前总动能为:如果碰后速度分别为+4 m/s和-5 m/s,碰后总动量为:p=24-15kgm/s=3kgm/s,碰后总动能为,违背能量守恒,A错误;如果碰后速度均为+1 m/s,碰后总动量为:p=21+11kgm/s=3kgm/s,动量守恒,碰后总动能为,动能不增加,B正确;如果碰后速度分别为+2 m/s和-1 m/s,即A球的速度方向向右,B球的速度方向向左,违背实际运动规律,C错误;如果碰后的速度分别为-2m/s和+5m/s,碰后总动量为,动量守恒,碰后总动能为,违背了能量守恒,D错

5、误6. 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A. 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B. 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C. 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D. 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答案】C【解析】锌板在弧光灯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导致指针带正电故B正确7. 用中子轰击氧原子核的核反应方程式为,对式中X、a、b判断正确的是( )A. X代表正电子,a17,b1B. X代表电子,a17,b1C. X代表中子,a17,b1D. X代表质子,a17,b1【答案】A【解析】根据电荷

6、数守恒,知b=1,则X代表正电子根据质量数守恒,a=17,A正确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密立根通过对阴极射线研究发现了电子B.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提出了能量子假说;D. 玻尔的理论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了解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史上所作出的贡献,知道原子物理发展历程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而密立根测出了电子电量,A错误;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正确;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认为能量是一份份的,C正确;玻尔的理论假设之一包括:轨道

7、半径的量子化和原子能量的量子化,D正确9. 大量的氢原子从n=4能级轨道向低能级轨道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几种( )A. 8 B. 6 C. 3 D. 1【答案】B【解析】根据知,大量的氢原子从n=4能级轨道向低能级轨道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6种,B正确10. 由爱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以画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0表示极限频率B. P的绝对值等于逸出功C. 图线表明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D. 直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的大小【答案】C【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与图象比较可知,横轴截距为金属的极限频率,即表示极限频率,A正

8、确;横轴截距与普朗克常量的乘积等于P,其绝对值表示金属的逸出功,B正确;图象表明Ekm与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成正比,C错误;由上面的分析可知Ekm与成一次函数关系,知图线的斜率等于普朗克常量,即为k=h,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16分)11. 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质量m1等于质量m2;B. 碰撞后两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C. 碰撞前两物体动量相同;D. 碰撞前两物体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斜率求出碰撞前后两个物体的速度,由图看出,碰后两个

9、物体速度均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前两物体动量有关系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斜率可知,碰撞前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有;由数学知识得知,碰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为零,根据动量守恒有,得得,故A正确B错误;由,说明碰撞前两物体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动量是矢量,所以碰撞前两物体动量不相同,C错误D正确12. 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x.若已知21H的质量为m1,31H的质量为m2,42He的质量为m3,x的质量为m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1H和31H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B. x是中子C. 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E=(m1

10、+m2-m3-m4)c2D. 我国大亚湾核电站就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答案】BC13. 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B. 光子的能量越大波动性越明显C. 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具有波动性了D. 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同时存在波动性和粒子性,频率越大,波长越短时,粒子性越明显;频率越小,波长越长时,波动性越明显;光在发生衍射和干涉时,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与物质作用时,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康普

11、顿效应和光电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正确;光子的能量,能量越大,则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光的粒子性越明显,B错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只是粒子性不明显,并不是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只是波动性不明显,也并不是就不具有波动性了,C错误;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比如光在传播过程发生衍射和干涉时,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与物质作用时,例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时,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D正确;14. 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12、把矿石打碎磨成粉铀元素会衰变得快些;B. 不管如何密封都不能减缓铀元素衰变;C.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了;D.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还有m/4没有衰变;【答案】BD【解析】铀元素衰变快慢与物理、化学因素,A错误;铀元素衰变快慢与外界因素无关,B正确;总质量m、衰变质量m1、衰变时间,半衰期之间关系为,n为半衰期次数,即,为半衰期,t为衰变时间,经过2T剩余U为,发生衰变的为,经过时间2T后该矿石的质量为,C错误D正确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15.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

13、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静止放置,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若A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B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Am1m2 r1=r2 Bm1m2 r1r2 Dm1m2 r1r2完成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以减少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C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D本实验应记录小球a、b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设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则本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

14、)_。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A=2.68cm,OB=8.62cm,OC=11.50cm,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 (1). A (2). BC (3). m1OB=m1OA+m2OC (4). 2【解析】试题分析:明确实验原理,从而确定实验中应注意事项;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知道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轨道末端切线应水平,并且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滑下;小球离开水平槽后做平抛运动,它们下落的高度相同,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同,由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运动时间相同,因此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的初速度成正比,计算时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表示小球的初速度;从而确定实验中应验证的表达式;根据题目所给实验数据,求出实验的百分误差两球要发生对心碰撞,故两球的半径应相同; 同时为了防止A球反弹,A球的质量要大于B球,A正确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只要保证入射球离开轨道的初始相等即可,斜槽轨道不需要光滑,A错误;为保证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故B正确;为保证小球速度相等,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C正确;本实验中由于平抛中高度相同,故下落时间相同,所以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因此不需要求出平抛运动的时间,D错误;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