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13702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江苏省 高邮市 营南小学 沈庭瑜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氛围、有效的提问、学生兴趣、自主学习 低效现象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尚未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和华而不实,课内讲授多、问答多、语言实践少,自主阅读感悟少等高耗低效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当前语文这教学的必然趋势是要从低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迈向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教师主导角色要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学生的主体角色应该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高效课堂的主旨。一节课

2、的好坏主要看什么?主要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是否学有所得。不是看老师的“表演”、 “剧场的效果”、花样的翻新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创设有效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的想学,主动的要学,自主的探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它走出低谷达到高效,是我们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现在笔者试从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情感等因素入手对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初浅的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导致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象的分析一、课堂教学中三维

3、目标不明,导致低效。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目标不明,不少的教师在上课时只重视知识目标,忽视方法、过程目标,完全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注意三维目标融合不到10%。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实现知识、能力目标,而且要实现方法、过程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实现时,必须关注三维目标的融合。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因此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

4、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级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题中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二:重“说”,轻“听”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 。 【 三】:重“小组讨论”,轻“独立思考”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代替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

5、教师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诚然,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民主,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小组讨论交流于形式,过于泛滥,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达6次之多,有些讨论间隔的时间特别短,根本就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频频地小组讨论,无疑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使学生注意力涣散,影响了课堂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组讨论固然不可缺,但学生的独立思考更不能少。应该说,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否则

6、,小组讨论依然是几个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四】:重“解决问题”,轻“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把“解决问题”当做教学的首要任务,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

7、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应该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要善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去学习。下面就低效现象谈一点解决的办法和初浅的策略。二、避免低效现象创设高效课堂的的对策

8、 【一】、创设温馨宽松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只有立建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的相互沟通、影响、补充。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平等对话”、“民主教学”意识,从真正意义上让课堂充满着温馨的氛围。课堂上往往老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都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还有补充吗?请继续”课堂要真正实现“教学民主”,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的独特的见解,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地去探究、体验、交流。还有“你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等充满人文关怀的话语使语文课堂要真正能让学生常常体验到“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和“百感交集”,教师必须学会发自内心地

9、欣赏学生的观点。课堂教学只有立建人本的、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的相互沟通、影响、补充。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平等对话”、“民主教学”意识,从真正意义上让课堂充满着温馨的氛围。课堂上往往老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都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宽松、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创设情景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 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 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 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

10、中探索知识, 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 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的今天, 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 这是上好课的第步。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创设情景等各种手段引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好奇心。针对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这点,教师要适时调整课堂步骤。用表演、游戏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 面向全

11、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信赖、 喜欢的老师,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也不能不加理睬, 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 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 再予以肯定。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以后能自主积极地思考,勇敢地发言。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把学生的主体角色发挥出来,让教师“有所不为”,让学生有所为,才可能营造高效课堂。教师

12、要营造课堂氛围,注重提问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学,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三】、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高效的课堂不是教师满堂讲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不是课堂的主角,不能一个人在那儿唱独角戏。还需要教师充分的备课,不要局限于课本的条条框框,在充分理解教材后要设想各种课堂上的生成,十到十五分钟是自己的组织引导时间,其他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紧扣教学标,能够激起思

13、考。因此, 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钻研教材, 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明确教学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是越多越好。要做到数量适中,不能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设计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学习, 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问方式要有有效性。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思维开阔, 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 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 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 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3、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提的问题从易到难,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不是少数人的“专业户”和“地盘”。其实一些后进生更期待老师更在课堂上给他们成功的机会和表现,更希望老师给予关心和鼓励。如果长期对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