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13603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语交际的性质和特点费蔚一、口语交际的性质(一)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口语是“说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 触”。广义的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活动。狭义的口语交际是 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 的双向互动的一种言语活动。如图1-1 所示:图1A是信息发出者或称信号源,D是信息接受者或称受信者,B是信息,C是由A通向D的途径,E是所引起的反应。口语交际就是一个A通过C将B传递给D,以达到效果E,并将效果E再次通过C传递给 A 的信息传递过程。这一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交际双方通过不断获取外

2、部信息,调整 内部机制,形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开放而有序的交互系统。在这一交互 过程中,交际双方的听说能力、心理品质、思维品质、语言品质以及所处的交际环境等都对 “交际”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二)口语交际与语言1语言与说话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语言等同于说话,然而作为科学概念,这样的表述是极其含混 不清且容易引起混淆的。语言和说话不可分开,但语言作为一个专用的术语又不等同于说话。 “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至少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张口说话的动作,二是说话使用的 材料和规则,三是说出来的话。我们把第一部分称作“言语行为”,第二部分称作“语言”, 第三部分称作“言语”。下面举例说

3、明这三者的区别: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小孩子不要随便说话。她的话十分有说服力。显然,加着重号的部分在第一句中指的是语言,在第二句中指的是言语行为,在第三句 中指的是言语。语言和说话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和说话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语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概括了人类所有语 言的共同特征,它是一般的、普遍的,只有通过具体的、特殊的语言才能体现出来。比如, 我们平常所说的汉语、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等都是具体的语言,但谁也找不出一种抽 象的“语言”。这就像中国战国时期著名辩士公孙龙所说的“白马非马”一样。我们只能找到 具体的大马、小马、母马、公马、红马、黑马、白马,但

4、不可能找出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马” 来。人类的语言存在于汉语、英语、俄语、法语等等具体的语言材料之中,没有这些特殊的、 个别的语言,广泛意义的语言也就不存在。然而说话是特殊的、具体的。抽象的语言存在于 无数具体可感的言语行为之中,在你的说话之中,在我的说话之中,在他的说话之中。英国 语言学家帕尔默说:“语言只能从人们的言语行为中去观察”。事实上,抽象的语言只有依附 于具体的说话这一行为,才具有现实意义。第二,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说话是对规则的具体运用。语言的规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并共同遵守的。说话是根 据语言规则系统的要求组织和使用材料

5、的结果。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生动地把语言和说 话比作下棋时使用的棋子、规则和棋局:棋子和规则的数量是有限的,是属于所有下棋的人 的,而棋局是无限的,是属于下棋双方个人的。人们能使用有限的棋子和规则走出无数的变 化丰富各不相同的棋局。第三,语言是社会的,说话是个人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约定俗成的规约,是社 会的产物。而说话则是个人行为,说不说,什么场合说,用什么方式说等,完全取决于个人 的意志。打一个比方,语言好像是为社会全体成员设立的免费的材料仓库,规则、材料尽在 其中。选用什么材料,使用什么方式,这是说话者个人的自由。当然,这里的“自由”是有 一定的局限性的。每个人运用语言,想说什么可

6、以说是自由的,但选择材料和组合的方式还 是应当服从已有的规则,不能破坏规则。比如“我开车”,汉语是主语加动词加宾语,大家都 这样说,比照这个格式造出的句子就符合汉语的规则,反之就是病句或听着让人别扭的话语, 如“车开我”、“开车我”。所以,语言是说话的基础,千千万万的说话如果没有这个共同的基 础,不遵守共同规则的约束,完全是个人自说自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么相互之间就根 本无法沟通了。第四,说话推动语言的发展。由于说话先于语言,因此它不断地为语言提供新鲜的材料, 充实语言,促进语言的发展。说话是语言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说话,没有社会全体成员对 语言的运用,语言也不可能自行发展起来。所以,语言

7、是材料库,而说话则是材料库最重要 的补给方式。个人使用的话语,可能是临时的,偶尔的,但为社会大众接受了,大家都这样 使用,就变成了社会的了。如汉语中的“推敲”一词,是从唐代诗人贾岛斟酌诗句“鸟宿池边 树,僧敲月下门”的典故演化来的;“风雅”一词是从诗经中演变过来的;“云深处”、“此 山中”等匾额代表了中药房,也是从贾岛的诗歌演化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 中出现了一些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词汇,如“大腕”、“托儿”、“买单”等,这些词是某些人在 某种场合中叫出来的,人们觉得这些词很形象,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妇孺皆知的说法。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随之出现了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大虾”

8、(网络高手)、 “菜鸟”(网络新手)等词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人们在具体的说话中所创造出来的新兴语言 现象由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成为一般现象进入语言系统,为语言注入了新的生命,使得语 言不断充实和发展。2口语交际与说话第一,口语交际是说话的一种特殊形式。说话既是个体的言语行为,如朗诵、演讲、作 报告、祝酒辞、证婚词等,也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言语行为,如交谈、问 答、辩论等。口语交际是说话的一种形式,它具备说话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是特殊的说话 现象。它是在人与人交往的特定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沟通感情的一种活动。人们说话主要有两种情景语境,一是正式的、庄

9、重的场合,如社交场合、礼仪场合等, 一种是比较随意的交谈。口语交际一般是在非正式谈话场合进行。说话可以使用正式语体, 也可以使用随意语体,而口语交际一般使用随意语体。第二,口语交际基于理解而产生。说话更多地注重表达,较少考虑环境的差异和语言的 选用。如用梵文祈祷,一般人难以理解,但这不妨碍说话现象的产生。同样,说话的双方尽 管语言不通,但这并不妨碍各自说话。而口语交际则不同,交际双方所使用的中介手段(口 语)一定要彼此都能够理解。比如,对一位完全不懂英语的听者,不管对方所说的话多么精 彩和有趣,他也很难全部领会对方所说的内容。这个时候利用口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就很难达 成。只能采用非言语交际行为,

10、比如打手势等态势语进行交际。因此,理解是口语交际得以 延续的基础,也是口语交际是否有效的前提。第三,口语交际有赖于交际双方的互动。说话可以在听说双方之间进行,也可以是说话 者的个体行为。而口语交际则不同,由于它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因此,口语交 际应当是一个听说双方你来我往,你应我和的信息交流过程。交际双方通过不断地表达信息、 理解信息,使得话题顺利延续。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材料和语 调语气,听者应当根据说者的表述及时作出相应的应答。在这一过程中,听者和说者的地位 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话题的展开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交际双方只有在互动的过程中才 能保持信息通道的

11、畅通。二、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具有口语化、大众化、互动性、综合性、生动性、多样性、临场性、随机性等 特点,因此成为人们使用最频繁、最广泛的交际手段,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 分。(一)口语化和大众化 口语交际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它和书面语言不同。首先,口语的语音具有易逝性。书面 语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语言,主要用于看,形式的保留具有持久性。而口语是说的语 言,主要用于听。口语的语音具有易逝性,也就是一句话讲出来,就是最终的形式,而这种 形式保留的时间很短,在人们脑海中只能留下短暂的记忆。因此,在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时, 应当尽量避免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的词汇以及寓意深奥句子。

12、相声文章会中 的“马大学问”为了显示自己读书人身份,把看书叫“阅阅书”,写字叫“习习字”,画画叫 “绘绘画”,这样的说法不仅说起来拗口,听上去别扭,还透着酸腐之气。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人口普查员问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然后反 问:“什么配偶?”普查员值得换种说法:“就是老伴呗。”老太太笑了:“你说老伴不就得了, 俺们哪懂得你们文化人说的什么配偶哩!”这位普查员两次所说指的是同一个意思,但进入交际过程后,前一种说法因为没有针对 交际对象的年龄及文化程度,所使用的书面语无法为交际对象所理解和接受,造成了交际障 碍。而调整为第二种说法后,适应了交际对象的需要,使得口语

13、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其次,口语的言语形式具有简散性。由于口语表达往往是边想边说,因此不可能对语言 进行细致的润色和加工,所以无论在遣词用句、组织结构、语法规范等方面都会显得有些粗 疏,表现出简略和松散的特点。口语的用语简明概略,往往运用短句使表意更为清晰,有时 还采用脱落、省略、隐含等形式使表达更为明了。口语的言语结构松散,关联词少,语序灵 活,易位现象多,追加句、倒序句、跳脱句、插入语等使用频繁,这些都和书面语形成了比 较大的区别。如:我国著名无理学家杨家福教授在回答友人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对话:问:您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您的人生哲学吗?答:让祖国在世界上发出更灿烂的光辉。问:作为科学家,您喜欢文学

14、艺术吗?是音乐、美术,还是文学?答:都喜欢。问:您业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答:阅读各种书刊,欣赏大自然。问:你觉得自己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答:散步、听音乐。问:如果您喜欢或欣赏一个晚辈人物,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答:给他更大的信任,挑更重的担子。问:如果您讨厌一个人,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答:避而远之。以上这段对话,极少有修饰成分,多使用省略语,有些甚至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但是这 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和交际的顺利进行。简洁的口语使得意思表达更为清晰,且通俗易懂, 给人以明快之感,符合大众的欣赏习惯。由于口语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在交际时应当尽量使用大众化的口头语言,使得表达更简 明、更通俗、更生动、更灵活

15、、更贴近生活,更为人为所理解。(二)互动性和综合性 口语交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一方要根据另一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而 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地转化,所以它具有“过程互动性”特质。在这 样的人际互动中人们学习并完善交际技巧、沟通方式,成功地完成向社会人转换的过程。口语交际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人只要作为口语表达者参加这种特殊的社 会实践活动,就会综合反映出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 教育研究院院长戴尔海姆斯(Dell Hymes)指出:“我们必须解释这一现象,即正常儿童 掌握句子知识时,不仅考虑是否合乎语法,还要考虑是否得体。他们

16、所掌握的语言能力包括 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跟谁谈什么事,什么时候谈,在什么地方谈,用什么方式 谈。总之,一个儿童逐渐学会完成各种语言行为、参加到语言活动中来,并对别人的语言实 践进行估价。”1由此不难看出,良好的口语交际除了有赖于一定的语言能力,还十分重视交际者的语用能力,除了注重言语本身的表达,还注重人际礼貌、身份协调和跨文化冲突等交 际规则的领会,它是一个综合了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 的动态实践过程。有一位青年记者在不了解被访问者情况的条件下,去采访一位中年女科学家。青年记者 问这位女科学家:“请问,你毕业于哪所大学?”女科学家回答:“对不起,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搞科研全靠自学,我认为这样也能成才。”记者一愣,然后说:“您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科研题目,请问:您的新课题是什么?”女科学家皱了皱眉头说:“看来您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