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孩子的成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865759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与孩子的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参与孩子的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参与孩子的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参与孩子的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与孩子的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与孩子的成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与孩子的成长:起跑线还是抢跑线 2013-05-28 10:11:12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13545 次 | 评论 3 条未满六岁该不该读小学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当然还不仅如此。许多父母,其实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抢跑”。 几年前,教育部将为义务教育的年龄限制“松绑”、准许将满六岁的孩子到小学就读的消息被广为报道,但一天后教育部就出来辟谣,称仍然将严格执行孩子满六岁才能入小学的政策,虽然个别情况可以个别处理。这一波三折的新闻,体现了这一“小”问题的复杂性,更透露了这个“小”问题背后中国公众在教育问题上的“大”心理。孩子未满六岁是否该读小学?这要看你听谁

2、说了。不少在九、十月份出生的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就差一两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就到六岁了,很期待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起上小学。然而因为入学年龄的门槛,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幼儿园复读,不仅耽误孩子上学的时间,而且容易挫伤孩子积极性。北京西城区一所小学校长则认为,幼儿园以养为主,小学以教学为主,孩子上学太早,可能拔苗助长,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年龄不够,还是呆在幼儿园更好。网上的意见,则是一面倒了。新浪网的调查显示,大约75%以上的人对“孩子因不够年龄回幼儿园复读,耽误上学时间,挫伤积极性”的说法表示赞同,只有不到20%的人赞同拔苗助长说。可见,中国人的主流观念,还是早上学为好。甚至还有为了让孩子将来在九月一日

3、前满六岁早上学而提前生产的极端故事。这不禁让我想起最近在美国大为走红的畅销书异类。此书已经有了中译本,读者可以参考。书中一开始就考察加拿大的职业冰球运动员,发现其出生年月都集中在年初的几个月。作者考察了欧洲一些职业足球俱乐部,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家的学校体系以年底划线,一月一日出生的孩子,被算成是比头一天(即上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小一岁,要上下一年级。这一天差一岁或一个年级的区别对谁有利?异类的结论是:对晚生的有利。一月出生的孩子,比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孩子几乎大一岁,却在同一年级。这一岁之差对二十几岁的人当然无足轻重,但对七八岁的孩子则非常重要。一年的时间,孩子

4、在体能和智力上都成熟了很多,表现也会好得多。这样,运动队挑人时,那些年初出生的孩子仗着将近一年的年龄优势捷足先登。这样,他们不仅信心足,而且更受教练器重,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结果是,这些人越来越优异,最终成了职业运动员。因为大一天而早一年上学的,则在起步阶段就被淘汰,丧失了表现的机会,不仅没能“抢跑”,反而真正“输在起跑线上”。体育是如此,一般功课也不例外。究竟是十七岁还是十八岁上大学并无关紧要。但是,上哈佛还是上个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则有天壤之别。美国的家长们早知道这里的门道,所以千方百计拖延孩子的入学时间,让孩子从小在班上出人头地、建立信心,指望这势头在申请大学时带来优势。中国家长则事事怕自己

5、的孩子落后,觉得一旦和晚一年出生的孩子一起上学,自己的孩子的积极性被挫伤了,上学时间被耽误了。其实,刻意让孩子早上学或晚上学,都是对教育竞争的过度反应。孩子们不可能在同一天出生。不管怎么安排,都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处心积虑地“抢跑”,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美国的家长注重孩子的信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年龄大些,能占其他小一点孩子的便宜。他们口口声声不要把孩子比来比去,其实自己早就开始偷偷地比起来了,只不过希望比的结果对自己的孩子有利而已。记得在耶鲁读书时,在校报上看到一轮教学问题的讨论。有些本科生抱怨教授绕开常规的研究生助教,录用另一些低年级本科生当助教。这些本科生助教看面孔明显比自己小,在那里给自

6、己答疑、讲解课堂内容,让高年级的“老大”情何以堪。结果闹得许多学生干脆回避去问助教问题了。雇佣本科生的那位教授马上投书回击:“孩子们,你们上了大学,该是长大的时候了。在成人世界,你经常发现你的老板、比你懂得多的老师,是比你岁数小的人。他们领导你是天经地义的。别以为你还在妈妈的庇护之下!”这位教授指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特别是人为地创造“有利”环境、让孩子靠着年龄优势而出头,已经使许多孩子丧失了适应正常环境的能力。中国的家长则往往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希望自己孩子学什么都比其他孩子早一点,靠着早出发而先声夺人。可惜,如果孩子因为自然的发育阶段问题,比大一点的孩子学东西慢

7、,进而觉得自己天生不如人,丧失了信心,这岂不是弄巧成拙吗?我在这里帮助走这两种极端的家长互相观察一下对方心里的算盘,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盲点。我女儿是6月出生。美国的学校往往是以8月31日划年级线。她在班里自然属于小的,但并不是年龄垫底的。她智力发育比较快,学习比大一点的孩子也轻松不少,在这方面不存在信心问题。不过,因为她身体在同龄人中就是袖珍型,生日晚就更吃亏,在上学头几年确实有信心问题。这一点,我后面再讨论。我在这些问题上,从来不斤斤计较。孩子就是孩子。那些智力早熟一些的,也是能多玩就想多玩一会儿。特别是在中国,他们怎么会因晚上学、晚受应试教育的煎熬而“挫伤积极性”?这还不是家长的

8、灌输?!我们在美国养孩子,入乡随俗。女儿虽然智力发展稍微超前些,我们还是会鼓励她和小一点的孩子玩儿。这并不会耽误她的学习时间。恰恰相反,照顾、管理小弟弟小妹妹,为她提供了培养领导才能的机会。另一方面,孩子因为年纪小,处处比人低一头,确实可能形成潜伏的心理问题。但这也要看家长的态度和引导方法。女儿刚开始学钢琴时我就不失时机地提醒她:“看看,别的孩子都比你大,能和他们同台就已经不简单了。”她六、七岁时就明白:观众对年龄小的孩子的表现更为宽容,掌声更多。压力大的,还是那些大孩子:比别人好是应该的,但比自己矮半头的孩子弹得还差,脸往哪里搁?家长完全可以利用年龄小的事实,启发孩子意识到自己潜力。当孩子的

9、发育明显超长,或者确实出现某种障碍时,我并不反对跳级或留级的非常措施。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当家长的不要总试图人为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环境。毕竟,孩子长大后不能奢望有个绝对理想环境。甚至孩子未来究竟会面临着什么环境,也完全超出了家长的意料,更不在家长的控制范围之内。家长能作的最有益的工作,还是帮助孩子发展出适应并不完美的环境的能力。成大事必备6种心态,9种能力!成功六种心态一、 沉稳1、 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2、 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3、 在征询别人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4、 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5、 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6、 讲话不要有

10、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二、细心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和弊端。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所有不足的地方补位。三、胆识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一要干净利落。四、大度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

11、。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五、诚信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2、虚的口号和标语不要常挂嘴上。3、针对自己的过失影响形象的要彻省,杜绝第二次。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5、耍小聪明,要不得!6、计算诚信代价,凡影响诚信的,那怕小隙也不能违心。团队的事情一定牺牲的是个人。六、担当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12、4、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5、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了说。6、因为个人用于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损失,团队应该承担。任何一个人都会由他的主宰引向成功。任何一个人都有大于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你自己”。九大能力1、 敢于决断克服犹豫不定的习性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总是左顾右盼,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勇于做出重大决断。2、 调整弱点彻底改变自己的缺陷人人都有弱点,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失败者!3、 突破困境从失败中取成功的资本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困境就是“鬼门关”。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而成

13、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4、 勇于选择善于创造目标选择就是发自自我的主动行为,就是自我对对象的主动的态度。成大事者对待每一机会都是主动性的,不会放过任何机遇。5、 发挥强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审时度势,了解自己,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6、 调整心态切忌让情绪伤害自己心态消极的人,负不起生活和重担。成大事者则勇于调整心态,即使在毫无希望时境中,也能寻找到成功的亮光。7、 乐于行动只说不做,徒劳无益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8、 善于交往巧妙利用人力资源社会是群体的,生存不是个人行为。个人能力是有限的。成大事者:善于借力、热情营造成功的局势,从而能把难事事半功倍的办成。9、 精于规划时刻站到更高的起点上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如果满足于小成就,不会推动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以在实现了一个个小成功之后,会继续拆开下一个人生的“密封袋”。可以讲一种心态下确定的手段,都可以导致一种结果,但这个结果是不是最佳的结果,恐怕就很难说了。成大事者总是选择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完善的结果。因此在成功之路上,你要想成大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的心态决定你的手段对你推动成功的计划是否有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