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84034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选择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日益得到注重。本文从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道德方面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以提出相应对策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核心词:网络环境,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教育信息素养(Ifomtion Liracy)是信息时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1。在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是每个人目前乃至将来学习、工作、研究及生存必备的基本素养。信息素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将来工作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纯熟的信

2、息技能、夯实的信息知识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成为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1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反映人们从信息的角度对自然和社会的敏感限度,是人们对于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目前许多学生为适应某一阶段的需要或完毕某一任务如征文活动或撰写毕业论文才去图书馆选材、收集资料,而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学生有目的地运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缺少创新性和积极性。大部分学生还不具有鉴别、筛选、运用信息的能力,往往在大型搜索引擎里搜索出多种精确或非精确信息而不知如何滤选。12信息能力局限性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发现、检索、

3、收集、鉴别、传递、开发、整合信息的能力。3现代图书馆是信息资源获取的重要平台,许多大学生就如何运用此平台获取文献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资源显得较为陌生,不能“广、准、新、精、全、快”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许多学生不理解图书馆馆藏构造和信息检索措施,没有真正掌握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技术基本。大多数学生选择通过书目索引和网络检索,但网络检索又导致诸多学生无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时效性,给学习导致一定的障碍。41.3信息知识匮乏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构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表白人们对信息理论及信息技术理解的限度。大部分学生从中学时代起都开始接触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进入大学前,都已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

4、识和互联网知识,但都较片面和狭隘只会开机浏览中文网页,对于一般英文网站的内容,大部分的学生只能看懂某些少量的内容,甚至尚有不少的学生完全看不懂;多数的学生没有学习过文献检索等有关的课程,不熟悉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几种常用信息源的特点,不懂得信息组织的分类法和主题法,这阐明大学生缺少必要的信息检索知识。51.4信息道德缺少信息道德是指信息加工者、使用者和传播者所应遵守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目前,信息道德、法规意识不强的现象日益严重:在不少高校的机房中某些学生大搞恶作剧,擅自变化计算机设立,甚至删除软件,自设密码,破坏别人的程序、资料,严重影响正常教学和实验工作;有的学生不清晰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

5、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等状况频繁浮现。有的学生不清晰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状况屡屡浮现。道德的约束并不可靠,一旦大学生的行为突破道德界线,极易导致不良后果。2高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对信息素养教育注重不够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及研究仅以图书馆运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为主,缺少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不能及时将先进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措施不能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总是局限于某些老式的文献检索措施,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更高需求;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应用教学没有统一规定和完整的理论措施;文献检索课不是必修课而是

6、选修课,多数学生的信息观念淡薄、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能力较低、信息语言局限,缺少系统的信息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和信息道德教育。62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由于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各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健全。一方面,信息类课程设立单一,诸多高校仅以计算机文化基本作为信息素养的课程,甚至缺少最基本的入门课程文献检索课程的设立。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学与信息素养培养相脱节,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讲授和解决专业问题。既有的信息检索课程一般都由图书馆信息征询部或学科馆员开设,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与学院的专业教师配合,课程内容大多与专业课的联系不紧密,环绕专业课程的信息检索课程只是凤毛麟角。信息素

7、养教育组织管理不完善一方面,许多高校在教学条件上存在缺陷,使学生缺少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对于信息素质重要性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国内大学生普遍缺少注重网络信息素养意识。第三,目前国内高校的教育活动也仅局限于图书馆范畴,缺少与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有关的专业性科研活动,并且由于缺少完善的教育体系,许多高校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课程的安排到学习的内容均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忽视了应用信息技术协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进行实践活动和实践创新这一重要环节。 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选择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踏入社会、走向成功的阶梯,使学生终身学习过中程受益匪浅。信息素养是通过教育和自己的努力获得,并

8、以社会实践效果来衡量。由于信息素养所波及的范畴非常广,因此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也应从多方面考虑。3.1充足发挥图书馆的主阵地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3.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备的网络检索设施,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场合。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要加强数据库、电子文献与多媒体文献的建设,也要集中力量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信息资源,积极参与文献共建共享体系,使图书馆网络成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贮藏空间和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渠道,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为

9、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在人力资源建设上,要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馆员队伍,提高既有馆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设备资源建设上,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设施,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32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图书馆馆员除了掌握图书馆有关专业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具有纯熟的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能力、较强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信息、存贮信息、加工解决信息、开发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开展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改善馆员的学科构造和层次构造;另一方面,采用有力措施,广泛吸纳复合型信息人才,将她们充实到文献检索、信息

10、征询和顾客培训岗位,做读者的信息顾问和信息导航员。7图书馆员与院系教师充足的交流与合伙,是实行专业知识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良好途径,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更加优化。.1.3抓好新生入学信息教育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有义务通过对新生进行运用图书馆的教育,使其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捕获新信息,进而形成强烈的信息意识;自觉产生信息需求,掌握学习措施和途径,增强自学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为了使新生能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学后,就有责任对新生进行入馆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入馆须知、某些必要的借还书知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向学生简介图书馆的储藏资源及图书馆书

11、图、电子资源的查询措施,使她们能初步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的一般技能,为此后进一步深化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打好基本。目前诸多高校图书馆都开展新生入馆信息素养教育。9让学生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理解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开发运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引起学生对运用图书馆、运用信息资源的高度注重。3.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训讲座开展读者教育及培训,指引学生运用信息。图书馆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措施,如结合多媒体教学定期举办讲座,讲座内容可波及图书馆藏书目录查询、工具书的使用、电子资源的检索和运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使用措施、网上资源查询、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等等,向读者简介常用数据库及使用

12、措施,对信息顾客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以及解说网络信息检索的知识及有关的检索技巧等,培训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核心词、网页、分类目录和网站搜索,使学生能迅速地查找所需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2改革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将培养信息素养融合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评价中,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成果,发明了大学生信息知识的传授环境。3.21转变信息素养教育观念学校应注重信息素养教育,将其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学校的职能部门及教师和学生也应变化观念,信息素养课不只是上网、复制和粘贴,它是一种终身信息能力,需要故意识有筹划地去培养。从低年级开设信息素养课程

13、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和对的获取、运用信息的习惯,为四年的生活以及此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改革老式信息课的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教材。老式的高校信息课就是一刀切,文理各有一套课程体系和教材,浮现信息课的课程体系与专业发展的不一致,内容和措施上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专业技能的形成,同步也制约了信息知识的应用。3.2.优化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基于高校专业分科设立的现状,建议采用“1+x”的课程构造摸索高等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是一门入口课程,“x”是多门选修课程。对仅以计算机文化基本作为信息素养入门课程的高校,强调增长文献检索

14、类课程的设立。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开设,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的检索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具有一定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可以更快捷、更精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从信息资源中获得情报和知识的一门科学措施,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运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同步我们还要注意,文献检索课不只是专家学生老式文献和现代文献的检索措施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查询和运用信息资源的实践中培养信息意识以及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责任感。93.2.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与其她学科的整合信息素养的培养事实上是渗入在学科的教育与学习中的,高等教育应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15、。在学科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与效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地解决课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让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用于自己的学习、科研、生活和工作。信息技术与大学生专业课的整合是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必然规定,通过与其她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形成看待技术的态度,领悟到的信息技术措施,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摸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融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中去,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32.借助网络进行科研活动和交互式教学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已作为一种结识工具和学习资源进入课堂,这将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水平,增进教学理念的

16、改革,也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本和支持环境。在网络课堂上,互联网以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开放的空间和广泛的信息来源,特别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式学习。学生在网上可以充足展示自己的观点,论述其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设想及研究结论,并对教师或同窗的提问进行答辩,对疑难问题也可以在网上分组讨论和交流。学生课后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聊天室等网络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03.3强化信息素养教育的组织管理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组织管理过程中,信息素养教育要多阶段、多层次地开展,要贯穿到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的各个阶段。3.3.1学校方面要予以足够注重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管理机制和手段上予以相应的政策扶持。学校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