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备行业发展趋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771747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备行业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灾备行业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灾备行业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灾备行业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灾备行业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备行业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备行业发展趋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灾备行业发展趋势一、 灾备行业发展趋势由于我国灾备行业整体起步较晚,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灾备行业呈现以国外厂商为主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国内灾备厂商凭借持续地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结合对国内用户需求的较深理解,开始在国内灾备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主要应用场景集中仍在灾备等级较低的定时备份领域,少有国内企业能进入高等级灾备领域。高等级灾备系统通常针对的是各行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对于中断容忍度较低,业务的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高等级灾备系统可以减少系统在灾难发生时的数据丢失量,缩短业务恢复运行的时间,保障数据安全和业务稳定运行,对于核心业务系统尤为重要。而目前国内的高等级灾备系

2、统,仍较多地使用国外厂商产品,国产化率较低。工信部2021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丰富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安全软件产品和服务,体现了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安全、可控的政策趋势下,我国对高等级灾备系统国产化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发展迅速,促进了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云计算具有灵活性高、购买及部署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信息系统从本地架构转移至云计算架构。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情况下,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呈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2,091亿,增速566%。虽然大型云平台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仍不可

3、避免地会发生物理故障,导致云服务中断,因此对于重要的云服务器及其数据,仍需要进行保护,以保证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随着云计算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使用,云服务器灾备将成为灾备新需求。在云计算的趋势下,灾备软件也逐渐开始云化,灾备即服务(DRaaS)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正在蓬勃发展。灾备即服务是指灾备软件供应商以云服务的方式向企业提供数据容灾备份服务平台,它具有传统容灾备份的功能,又有着云的灵活性、即开即用和弹性扩容的特点。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全球DRaaS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41%。随着灾

4、备在各行业的应用逐渐深入,用户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数据生产量的日益增多,数据灾备占用越来越多的存储资源,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备份数据仅作为企业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使用频率极低,在占用企业大量资源的情况下,创造的收益相对较小,商业价值较低。在此背景下,数据管理需求凸显,成为了灾备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数据管理不仅包括通过分级存储、删除重复等方式减少存储数据量,还包括对备端数据的二次利用,在不影响备份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将数据用于开发测试、容灾演练、数据分析等,对数据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提升灾备系统的整体效益。二、 数据复制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国内市场:中国灾备

5、软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2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440亿元,最近5年平均增速为20%以上。未来几年,我国的灾备软件市场也将保持较稳定的增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7亿元。大数据领域是数据复制软件的一个新兴应用方向,从大数据软件的整体市场规模看,2020年全球大数据软件市场规模达4,8136亿元。预测中国的大数据市场中,软件市场占比将逐年提升,2025年超30%的市场支出将流向软件,约510亿元,未来五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7%。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数据复制软件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支撑软件,在数据汇聚、分发、采集、流通的环节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规模

6、有望快速增长。云计算相较于传统IT架构,具有资源配置效率高、运维难度低等优势。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迁移上云。数据复制技术也从本地数据复制向云端数据复制发展。云端复制和本地复制相比,传输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云端复制的传输具有带宽窄、传输不稳定等特点,对复制技术的压缩能力、断点续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云端复制还需兼顾数据隐私问题,特别是在公有云的场景下,云供应商有较大的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管理,因此在云端复制场景下,数据的脱敏、加密也是云端复制技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数据复制技术最早是由存储硬件及数据库厂商开发,其优点在于对本公司的存储或数据库产品的兼容良

7、好、稳定性高、数据复制速度快,但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上有所欠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信息系统不断升级和迭代,存储及数据库类型多样化,数据量的提升也带来了分级存储、分级备份的需求,与硬件或数据库绑定的复制技术功能单一、缺乏灵活性等缺点逐渐显现。软硬件解耦的数据复制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存储硬件、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在信息系统升级、数据分级存储等场景下具有较强的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数据复制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在国内信息系统软硬件安全可信的趋势下,国产存储设备和数据库纷纷涌现,软硬件解耦的数据复制技术也将在信息系统国产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加速国产化进程。大数据平台是为了满足大数据的存储、运

8、算、分析、展现的软件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查询检索、分析挖掘、数据集成等。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构建。大数据平台作为基础工具,将随着大数据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传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将越来越多地汇聚至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挖掘等,以发挥更大地数据价值。因此,大数据平台实时复制技术是未来数据复制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三、 数据复制技术行业发展现状数据复制技术主要包含了数据抓取、数据传输和数据复原三个环节。数据抓取环节主要指对生产端的变化数据进行识别和提取,要求识别颗粒度细且对生产系统影响小;

9、数据传输环节主要指对数据进行分段拆分组合、加密、压缩等,实现准确、高效、安全的数据传输;数据复原主要指目标端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写入,其核心在于快速写入的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根据获取数据的层级不同,数据复制软件可分为存储硬件层复制、操作系统层复制和数据库层复制,不同层级的数据复制技术在功能、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有特点,适用不同的应用场景。四、 数据复制技术行业下游催生需求空间数据复制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将一组数据从一个数据源拷贝到一个或多个数据源,涵盖数据的监控、获取、传输、存储、校验等步骤。根据获取数据的层级不同,数据复制软件也可分为存储硬件层数据复制软件、操作系统层数据复制软件和数据库层数

10、据复制软件:存储硬件层数据复制软件从存储设备中直接获取数据,并将其复制至新的存储设备;操作系统层数据复制软件是从操作系统中捕获数据,并将其复制至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层数据复制软件从数据库捕获数据,并将其复制至新的数据库。数据复制软件经典的应用场景为灾备,包括备份和容灾,用于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逐渐开始落地应用,数据复制软件作为数据流通的基础工具软件,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据分发、共享、集成、治理等更多大数据领域。五、 数据复制软件的发展阶段分析(一)数据复制软件行业发展第一阶段:数据的定时复制早期依托存储硬件的数据复制是以数据的定时复制为主。该阶段

11、数据复制软件基于存储硬件而存在,是存储的重要附加功能,存在备份窗口长、重复数据量大、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独立性等缺陷。产品需求以成本低、容量大为主,应用场景包括存储磁带库的数据拷贝、搬迁等。(二)数据复制软件行业发展第二阶段:数据的实时复制数据的实时复制是随着行业对持续数据保护、容灾、备份中心双活等需求的不断提升应运而生的。持续数据保护通过将变化的数据实时复制到目标服务器的同时,把数据的变化以日志方式记录下来,在系统故障时根据日志快速恢复至指定时间点;容灾则需要通过数据的实时复制保证两套或多套IT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才能实现故障情况下的切换;备份中心双活则要求备份IT系统同时承担业务,对数据复制的

12、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数据复制软件行业发展第三阶段: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复制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复制正在逐步走向下一个阶段。云计算具有部署灵活、运维成本低的特点,数据复制的内容开始从本地数据向云端数据,数据复制软件的产品形态也开始由传统的软件向SaaS服务拓展。同时,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流动性进一步加强,衍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复制软件将起到打破数据孤岛的作用,将大量冷数据安全且高效地输送至大数据平台,为数据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源数据,使数据价值最大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六、 数据复制技术行业操作系统层复制技术概况根据数据捕获环节的不同,操作系统层复制

13、可以分为字节级复制和块级复制。字节级复制技术是指对生产服务器文件系统的I/O操作信息进行实时捕获,生成序列化I/O操作日志并发送至目标服务器,操作日志包括I/O操作发生的时间、发起的进程、操作具体针对的文件、文件具体操作的位置以及操作的内容。目标服务器收到I/O操作日志后进行数据的写入,完成数据复制。该技术具有对计算机资源占用小、复制颗粒度细等优势,能够实现高实时性的数据复制,在容灾以及持续数据保护领域有较强的优势。块级复制技术是指在生产服务器的文件系统之下和磁盘驱动之上的卷层设置驱动模块,实现磁盘数据变化的捕捉。通过对生产服务器磁盘空间进行划分,构建磁盘位图,将发生数据变化的位图信息发送至目

14、标服务器并与前次位图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复制。和字节级复制相比,块级复制颗粒度较粗,单次传输数据量较大,适用于具有海量文件的文件系统或者非标准化文件系统的场景,在定时备份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操作系统层复制技术由于不受底层存储型号的限制,可以实现跨物理、虚拟、云等复杂环境,是第三方数据复制软件企业主要使用的技术。部分存储硬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收购第三方数据复制软件企业,也拥有了较成熟的操作系统层复制技术。七、 数据复制技术行业数据库层复制技术概况数据库层复制通常采用逻辑复制的方式,将源数据库中的重做日志和归档日志解析出SQL语句后,发送至目标数据库,在目标数据库上重做SQL语句实现数

15、据复制。逻辑复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不同品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且能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多活,适用于各种数据库数据容灾、高可用、读写分离等场景。八、 数据复制技术行业存储硬件层复制技术发展概况存储硬件层复制主要指基于存储磁盘阵列之间的直接镜像,是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或操作系统,利用IP网络或光纤等传输介质连结,将数据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复制到目标端。存储硬件层复制的优势在于复制工作仅在存储硬件层面进行,与操作系统层无关,因此可以避免服务器的性能开销过大的问题,适用于关键任务和高端交易应用,也是目前最广泛用于容灾场景的数据复制技术之一。存储硬件层复制的劣势在于主要适用于同品牌且同型号的同构存储系统,并需配备低延迟和大带宽的物理链路,成本较高,给异地复制带来极大困难。存储硬件层的复制技术通常依赖于特定存储硬件,因此使用该技术的主要是存储硬件厂商,代表产品为DELLEMC的SRDF软件、IBM的PPRC软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