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大桥设计说明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668862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湾大桥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杭州湾大桥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杭州湾大桥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杭州湾大桥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杭州湾大桥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湾大桥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湾大桥设计说明(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带路缘带行车道紧急停车带1. 设计范围本册图纸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图第二卷北航道桥第一册总体设计,内 容主要包括:地质剖面、平面、桥型总体布置、主要构件一般构造、施工流程及主要 工程材料数量。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桥梁景观、桥涵标及桥面系未包括在本册内。2. 设计依据杭州湾大桥工程设计第一合同段合同书(合同编号:HT-SJ-2001-01)。杭州湾大桥初步设计文件及其补充文件。交通部交公路发2003313号文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初步设计的批复。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甬嘉桥指200342号文。杭州湾跨海大桥有关专题研究成果。3. 设计规范3.1设计遵守的主要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

2、J 001-199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198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198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19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198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1986)。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1998)。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0302002)。3.2设计参考的主要规范海港水文规范(JTJ 21398)。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

3、规范(JTJ 2752000)。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0)。低合金结构钢(GB 159194)。港口工程混凝土设计规范(JTJ 26798)。港口工程桩基工程规范(JTJ 2549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 26896)。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 26996)。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日本本州四国联络桥抗风设计基准及说明(1976年参照标准)。何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3报批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主要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3313号文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批复意见,主要技术指标 如下:

4、桥梁等级: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度:100km/h。桥面宽度:33m (不含锚索区),见图1。护330050325一 13X37550 200 50 13X375325502%2%注:图中单位为cm。1 / 15图1 桥梁宽度设计荷载: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最大纵坡:2.8%。桥面横坡:2%。设计洪水频率:1/300。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抗风设计标准:运营阶段设计重现期100年,V10(1/100)=39m/s;施工阶段 设计重现期 30 年,V10(1/30)=34.8m/s。通航标准:通航净高按设计最高通航水位5.19m(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5、主通航孔按3.5万吨级海轮标准及建设深水港条件设计,主通航孔通航净宽325m,净 高47m ;边通航孔按1000吨级海轮标准设计,边通航孔通航净宽110m,净高28m。何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船舶撞击力56月桥区短期验潮资料进行分析,成果详见表2 (潮位基准面采用1985国家高程 基准)。潮汐特征值表2项 目乍浦郑家埭实测最高潮位(m)5.544.904.104.94发生日期1997.8.19实测最低潮位(m)-4.01-2.97-2.96-3.0发生日期1930.9.24平均高潮位(m)2.523.312.953.33平均低潮位(m)-2.12-2.00-2.19-2.02最大潮差(m)7.

6、577.446.987.4发生日期1962.8.2最小潮差(m)2.393.52.39发生日期平均潮差(m)4.655.305.135.32平均涨潮历时5:275:225:195:23平均落潮历时6:597:017:066:59设计水位船舶撞击力表表1通航孔代表船撞击速 度(m/s)船撞力(MN)横桥向顺桥向主通航孔5000t多用途船4.030.015.0边通航孔1000t沿海货轮4.09.44.7其它指标均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5水文、地质5.1水文潮汐特征杭州湾属强潮河口,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浅海潮,并有明显的日潮不等现象。北航道桥潮汐特征值可根据附

7、近乍浦水文站长期验潮资料以及2000年9月和1999年设计年极值高水位表3频率P (%)0.33125102050重现期(a.)30010050201052潮位(m)6.155.805.555.305.054.784.42设计年极值低水位(m)表4频率P (%)9998重现期(a.)10050潮位(m)-3.58-3.56设计高、低水位表5设计高水位(高潮累积频率10%)3.54m设计低水位(低潮累积频率90%)-2.75m设计流速桥位各水文测点涨、落潮垂线平均最大流速 单位(m/s) 表6重现期(年)乍浦站潮差(m)垂线平均最大流速垂线号200120023008.4Vf1.982.68Ve2

8、.772.021008.2Vf1.932.62Ve2.701.97207.8Vf1.852.50Ve2.561.88可能最大流速V2.512.81注:Vf 一涨潮流速,Ve一落潮流速桥墩冲刷计算5.2工程地质设计波要素设计波要素表7重现期(a.)方位H1% (m)H4% (m)H13% (m)T (s)300NE5.404.653.817.36ENE6.275.444.538.04E5.154.433.627.16ESE5.314.573.747.25SE5.124.413.607.15100NE4.994.283.507.04ENE5.985.174.307.85E4.824.143.386

9、.94ESE4.974.273.497.04SE4.774.093.346.8320NE4.273.662.986.52ENE5.314.883.797.36E4.293.682.996.52ESE4.313.713.036.53SE4.273.652.976.51注:计算水位的重现期与波浪相同。北航道桥过渡墩冲刷计算和试验成果表表8桥墩类型计算条件冲刷前高程(m)一般冲刷(m)河床演变(m)局部冲刷(m)冲刷后高程(m)方法一: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B8 (B13)300年一遇风暴潮-12.377.6-26.9方法二:NHI桥墩冲刷评价手册(美国)B8 (B13)300年一遇风暴潮-12.

10、30.978.4-28.6方法三:桥墩冲刷模型试验(河口所)B8 (B13)300年一遇风暴潮-12.317.3-29.6北航道桥辅助墩冲刷计算和试验成果表表9桥墩类型计算条件冲刷前高程(m)一般冲刷(m)河床演变(m)局部冲刷(m)冲刷后高程(m)方法一: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B9 (B12)300年一遇风暴潮-12.378.3-27.6方法二:NHI桥墩冲刷评价手册(美国)B9 (B12)300年一遇风暴潮-12.30.979.6-29.8方法三:桥墩冲刷模型试验(河口所)B9 (B12)300年一遇风暴潮-12.319-31.3北航道桥索塔墩冲刷计算和试验成果表表10桥墩类型计算条件冲

11、刷前高程(m一般冲刷(m河床演变(m局部冲刷(m冲刷后高程(m方法一: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B10 (B11)300年一遇风暴潮-12.3710.8-30.1方法二:NHI桥墩冲刷评价手册(美国)B10 (B11)300年一遇风暴潮-12.30.9714.9-35.1方法三:桥墩冲刷模型试验(河口所)B10 (B11)300年一遇风暴潮-12.321.8-34.1注:由于理论计算的冲刷值比试验值略小,设计值偏安全地以桥墩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结果控制。北航道桥工程区段为K52+069.000K52+977.000。桥位区段表层为亚砂土,厚度为1.36.6m。其下由上至下分布土层如下:1层亚砂土:饱

12、和,软塑,厚度3.508.85m。层 淤泥质亚粘土:饱和,流塑,局部软塑,厚度1.6011.50m。1层淤泥质粘土:饱和,流塑,局部软塑,厚度3.409.40m。32层 粘土:饱和,软塑,厚度6.35m。1层 粘性土:以亚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饱和,软塑,土质较均匀,厚度 0.8010.10m。2层 亚砂土:饱和,软塑硬塑,微具层理,厚度1.3011.60m。3层 亚粘土:饱和,硬塑,厚度2.8013.10m。 层 亚砂土、粉砂:饱和,亚砂土软塑,粉砂中密,局部为亚粘土,厚度 3透1.50 13.70m。 层 亚粘土:饱和,硬塑,局部软塑,厚度2.606.15m。 层 亚砂土:饱和,硬塑或密实,厚度4.9025.40m。1夹层 亚粘土:饱和,软塑,厚度5.1012.50m。 11层 亚粘土:饱和,软塑,局部硬塑,厚度3.206.10m。21层 亚粘土、粘土:饱和,软塑,厚度6.1010.45m。22层 粘土、亚粘土:饱和,软塑,厚度2.4015.80m。 透层 亚砂土、粉砂:饱和,硬塑或密实,厚度1.607.90m。 层 中细砂:饱和,密实,厚度4.0015.95m。 层粘性土:饱和,硬塑,厚度5.2016.40m。夹层 粉细砂:饱和,密实,厚度4.307.80m。Q层 粉细砂:饱和,密实,厚度1.301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