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636371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教材 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教材 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教材 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教材 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一轮4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夯实基础练习含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基础巩固4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夯实)考纲考点考法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重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重点)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重难点)4昼夜长短的计算。(难点)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重难点)本讲是高中地理的难点,但在高考中命题难度降低,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等规律性知识,并且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考查偏多。以选择题为主。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

2、分10秒)。(4)轨道与速度 1.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 7月初,夏至日为 6月22日前后。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 2.如何区分春分和秋分?提示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回归线的

3、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b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若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则热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将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将减少(增加)4。4若黄赤交角变为0,对气候、四季和五带有什么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将不会再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地球上将不会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

4、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关注“一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学会正确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对我们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黄赤交角变大(小)黄赤交角等于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扩大(缩小)直射赤道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扩大(缩

5、小)无极昼、极夜现象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无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无变化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始终昼夜平分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无季节变化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高考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 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B乙 C丙 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若以地球为

6、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2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第1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6月22日)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第2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答案1.D2.D昼夜长短的变化(5年1考)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2)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北

7、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中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中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有何关系?提示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有何关系?提示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8、,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地方时和昼夜变化的规律(1)越接近赤道的地区,其昼长越接近12小时,日出地方时越接近6时,日落地方时越接近18时。(2)越接近赤道的地区,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越小,即越接近0;远离赤道的地区,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图示)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示)3看

9、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北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示)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的范围和变化(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见上图)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东北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正西全球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西南北半球昼短

10、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昼夜长短的计算有关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日出时间、日落时间计算昼长、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根据昼(夜)弧跨越的经度数计算昼(夜)长昼(夜)长昼(夜)弧跨越的经度数15/时。(3)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4)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5)同纬度的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6)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夜长

11、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昼)长相等。(7)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其中,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2016高考上海卷)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回答12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

12、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第1题,由表可知,在连续3个月内,该地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可计算得出,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第2题,由上题知,从第一次测量到第三次测量,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向南移动到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答案1.D2.C3(2015高考四川卷)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

13、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A日出东南方向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解析选B。帆船于4月5日返回青岛港,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青岛日出东北方向,故A错误;4月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青岛于当地6时前日出,故B正确;4月5日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青岛和广州均位于北半球且青岛在广州以北,昼长较广州长,故C错误;4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青岛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春分日,因而正午物影较春分日短,故D错误。昼夜长短的计算(2016高考天津卷)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

14、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45题。4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5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A30天左右B50天左右C70天左右D90天左右解析第4题,中山站极夜结束之后“第一次日出”时,中山站地方时为1200(即太阳刚刚升起便落下);结合中山站和天津市所在的经度计算可知,此时天津为1500左右,所以此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南方向。第5题,7月17日中山站的极夜结束,说明在6月22日之后大致出现了25天的极夜;该地开始出现极夜时大约是6月22日之前25天时,所以中山站极夜可持续50天左右。答案4.D5.B6(高考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解析选C。由题干可知,科学考察经历了两个月,出发时P地昼长为11小时,时间是2月21日,到3月21日(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