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487223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试行)近年来,随着金银花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过去很少发生的病虫害开始集中发生,给各地的金银花产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现将几种主要病虫害的生活习性,识别方法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广大金银花种植者有所帮助。1、咖啡虎天牛咖啡虎天牛主要危害咖啡、柚木榆、日本泡桐、金银花等。(1)形态:体长9.5-15毫米,休阔毫米。身体黑色,触角未端6节有白毛,前胸节背面有淡黄绒毛斑点10个,腹面每边1个。小盾片尖端被乳白色绒毛。鞘翅粟棕色,其上有较稀白毛形成数条曲折白线。中胸及后胸腹析均有稀散白斑,腹部每节旁各有1个白斑。足赤褐色,前、中足股节及胫节前端大部呈棕红色。额部两边

2、沿触角基瘤脊线明显,周缘及眼缘凹陷处有乳白毛。头顶粗糙,有粒状皱纹。触角约为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中央高凸,似球形,具粗糙刻点并密生黑毛。鞘翅基部比前胸基部略宽,向末端渐次狭窄,表面分布细密刻点,后缘平直。后胸腹部亦具细密刻点。(2)危害状:该虫专蛀食金银花茎干的木质部,在其内形成迂回曲折的蛀道,无排粪孔,随向前蛀食,粪便随即堵塞后面的蛀道,因此,从表面很难发现。只有7-8月份植株突然枯死时,才知其危害,老弱金银花植株受害严重。(3)生活史及习性:1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两种虫态在金银花基部茎干内或枯枝内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中旬,日平均温度达15以上时,咬穿枝干表皮出孔,成虫产卵于树茎老皮

3、裂缝内。5月中上旬为幼虫孵化成盛期,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蛀食至木质部边缘,当幼虫长至3毫米时开始向木质部蛀食,老龄幼虫在蛀道内化蛹,8月中下旬羽化后以成虫越冬。越冬幼虫在枝干内蛀食至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旬出孔产卵,6月下旬孵化,待长至3毫米时培蛀入茎干取食,直到越冬。(4)防治方法:A.农业防治:冬季剪枝,清株整穴,清除老枝并烧毁。人工捕捉成、幼虫。用钢丝插入新的虫孔刺杀。B.生物防治:5月上中旬和6月中下旬分别为两种越冬虫态的幼虫初孵盛期,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人工释放肿腿蜂,大田寄生率为70%80%。C.化学防治:5月上中旬和6月中下旬分别为两种越冬虫态的幼虫初孵盛期,幼虫尚未

4、蛀入木质部以前各喷1次2.5%溴氰菊酯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以杀死初孵幼虫;4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于两种越冬虫态的羽化期用将80%敌敌畏原液或浸过的药棉塞入虫孔,用泥封住,毒杀幼虫。可选用的药剂有:敌杀死(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等。2、蚜虫广泛分布我国南北各地,为害金银花及白芷、柴胡、防风、野胡萝卜等伞形科植物,金银花幼叶被害后常畸形、皱卷。形态:黄绿色或土黄色,体被薄粉,触角上有瓦纹,各节有短毛。腹管短而弯曲,无瓦纹。尾片圆锥形,中部不收缩,有微剌状瓦纹,上有细长毛6-7根。有翅蚜孤雌蚜,体长1.6mm,黄绿色,有薄粉,触角第三节很长,翅脉正常,尾片有毛6-8根,其他特征

5、与无翅蚜相似。发生规律:每年发生20余代,以卵在金银花等寄主上越冬,早春越冬卵孵化后,为害金银花等越冬寄主。越冬卵多附着在越冬寄主的叶片、叶柄及叶腋等处。防治方法:(1)掌握越冬卵在金银花上完全孵化,而受害金银花的嫩叶尚未卷缩时进行药物防治。(2)主要药剂有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10%吡虫啉40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3)注意保七星瓢虫等食蚜天敌,在瓢虫等天敌发生盛期及金银花采摘前的20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3、粘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

6、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 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蛹长约19mm;红褐

7、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防治:用糖醋液诱杀成虫,或用枯草把引诱、成虫产卵后集中烧毁;在幼虫3龄前喷2.5%敌杀死1500-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2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尺蠖尺蠖即弯腰虫,暴食性强,危害嫩芽、叶片、花蕾、枝梢等导致减产。因缺中间一对足,故以“丈量”或“屈伸”样的具特征性的步态移动;即伸展 身体的前部,再挪移身体后部使与前部相触。形似小枝或叶柄,以叶为食,常严重伤害或损毁树木。一般在土中化蛹,唯不结茧。尺蠖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

8、完全变态。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土中810厘米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 上旬羽化。雌蛾出土后,当晚爬至树上交尾,卵多产在树皮缝内,卵块上覆盖有雌蛾尾端绒毛。4月中下旬枣树发芽,幼虫孵化为害,为害盛期在5月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先后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防治方法:(1)采花时,注意捕杀幼虫。 (2)在越冬前把稻或麦草束捆在枝条上,诱集幼虫钻入草把内越冬,于冬季集中杀灭。 (3)在春芽萌发前半个月,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

9、油3000倍液。 (4)喷洒25功夫菊酯或20氰戊菊酯或25敌杀死乳油等菊酯类杀虫剂4000-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5)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桑尺蠖脊腹茧蜂,寄生率70-80左右。采用多角病毒(加0.1%洗衣粉)、BT制剂等生物防治,也可亩喷施2.5%鱼藤精乳油500倍液。物理防治:冬夏松土杀死虫蛹,4月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树干1米上下涂刷2道10cm粘虫胶等。5、棉铃虫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038毫米。前翅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线、纹均黑褐色,不甚清晰;肾纹前方有黑褐纹;后翅灰白色,端区有一黑褐色宽带,其外缘有二相连的白斑。幼虫体色变化较多,有绿

10、、黄、淡红等,体表有褐色和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蛹自绿变褐。卵呈半球形,顶部稍隆起,纵棱间或有分支。发生规律:棉铃虫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际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陆续羽化并产卵。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为害。第2代以后在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栖息在叶背或荫蔽处,黄昏开始活动,吸取植物花蜜作补充营养,飞翔力强,有趋光性,产卵时有强烈的趋嫩性。卵散产在寄主嫩叶、果柄等处,每雌一般产卵900多粒,最多可达5000余粒。初孵幼虫当天栖息在叶背不食不动,第2天转移到生长点,但为害还不明显,第3天变为2龄,开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实,可转株为害。4龄以后是暴食阶段

11、。老熟幼虫入土5-15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卵多产在叶背面,也有产在正面、顶芯、叶柄、嫩茎上或农作物、杂草等其它植物上。初孵幼虫有群集限食习性,二三头、三五头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头向叶缘排列、自叶缘向内取食,结果叶片被吃光,只剩主脉和叶柄,或成网状枯萎,造成干叶。1龄2龄幼虫沿柄下行至银杏苗顶芽处自一侧蛀食或沿顶芽处下蛀入嫩枝,造成顶梢或顶部簇生叶死亡,危害十分严重。幼虫7月8月份为害最盛。各龄幼虫均有食掉蜕下旧皮留头壳的习性,给鉴别虫龄造成一定困难,虫龄不整齐。 防治方法:早晨露水干后至9时前,幼虫常在叶面静伏,触动苗木即会摇落地面,是人工捕捉的好时机。棉铃虫以蛹在地下约5cm10cm深处越冬,

12、可结合冬季松土追肥将部分虫蛹翻至地面杀死为天敌所食。6-8月喷施3%杀铃脲1500倍液、阿维菌素、甲维盐乳剂、氟啶脲等环保制剂。6、红蜘蛛多是性害虫,6-8月聚集在叶背,迅速把叶片变红、变白、枯萎。春芽前喷施石硫合剂3-5度防治冬螨。可选用药剂有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或爱福丁3号10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7、芳香木蠹蛾是一种对金银花危害性很大的蛀干害虫,同时,它还危害杨、柳、榆、苹果、梨、杏等多种林木和果树。(1)形态:成虫体长30-40毫米,翅展70-104毫米,头的前方为淡黄色,胸腹部灰色,腹部肥大而粗。翅灰褐色,前翅翅面上布满许多黑色

13、横纹,似土壤龟裂状。触角雄的栉齿壮,雌的近丝状。卵近圆形,长1.5毫米,宽1毫米。初产出时近白色,孵化前暗褐色。卵面具14条黑色放射状纵纹。初孵幼虫粉红色。老熟幼虫体长80-100毫米,背面紫红色,体侧黄褐色,头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淡黄色,体粗壮略扁平,体表疏生黄褐色短刚毛,并具有蝶形深褐色大斑。蛹体长50毫米左右,暗褐色,2-6腹节背面具刺2列,前列较粗,后列较细。7-9腹节背面有刺1列,臀部有齿突3对。茧由老熟幼虫化蛹前吐丝缀土构成,长约50毫米,呈长圆筒形,略弯曲,末端较尖。(2)危害状:幼虫成群蛀入茎皮下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然后渐入木质部,从上至下穿凿不规则坑道,不但影响植株的生长,

14、严重时可使植株枯死。(3)生活史及习性:每2-3年完成1代。当年小或中龄幼虫在金银花或其他树木茎干内越冬。4月份中龄幼虫向下活动危害,随着气温不断增高,幼虫转向上部扩大危害。9-10月份幼虫接近老熟,即离开被害植株,转移到新植株上钻入木质部进行第二次越冬,第二次越冬的幼虫于春暖后钻入5-6厘米深的土层中做一长形斜立的土窝,吐丝做茧化蛹,蛹期30-45天。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夜间活动交尾产卵。卵产在植株茎干中下部裂缝处,并分泌黏液把卵粘在一起呈块状。卵经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刚孵化的幼虫开始群集在孵化处周围,以后随着早龄的增大逐渐分散蛀入木质部危害,

15、9、10月份进入第一次越冬期。成虫有弱趋光性,羽化时蛹壳带出地面。幼虫受惊后散发一种特有的芳香气味,喜寄生于孤立木或林缘及零星树木上,故散生金银花植株易遭虫害。(4)防治方法:春季清株整穴时闻有异香,则说明有芳香木蠹蛾幼虫,可人工捉拿。在春季发芽前,在树木周围撒施1%的敌百虫粉剂,每株15克,然后培土;或在树干周围撒施辛硫磷,每株50-100克。5-6月份成虫出土期,用灯光诱杀成虫,减少虫源。8、豹纹木蠹蛾以幼虫在果树及其他寄主枝条内蛀食危害。食性较杂,金银花、核桃、石榴、苹果、梨、柿、枣、樱桃、刺槐、香椿等均可危害。(1)形态:雌蛾体长11-15毫米,翅展40-46毫米,触角丝状。雄蛾体长1

16、8-20毫米,翅展33-36毫米,触角基部羽毛状,端部丝状。全体灰白色,胸部背面有3对近圆形的蓝黑色斑纹。前翅灰白色,散生大小不等的蓝黑色短斜斑点。后翅外缘有8个蓝黑色斑点,中部有1个较大的同色斑点。胸部背面各节有3条纵纹,两侧各有1个圆斑。卵长圆形,棕褐色。幼虫赤褐色,体长30毫米左右。前胸背板基部有一黑褐色近长方形斑块,后缘有两列黑色小齿,像锯齿状,臀板及第2末节基部黑褐色。蛹赤褐色,背面有锯齿状横带,尾端有短刺。(2)危害状:幼虫从越冬枝条内钻出,转入新枝条,多自基部蛀入,先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围绕枝条咬一蛀环,然后沿髓部向上蛀隧道,隔不远向外开一排粪孔,排出粪便。被害树枝条上部不久即枯萎,遇风易从蛀环处折断。(3)生活史及习性: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条内越冬,翌年3-4月份从越冬枝内钻出,转入新枝条危害。5月上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