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31289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最近,我们在杭州市余杭区农调队、金华市农调队和龙泉市农调队的协助下,就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任重道远;农民尤其是欠

2、发达地区的农民义务教育的费用负担比较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所定义的“农村”是指县城以外的所有乡镇,这与浙江省物价局等部门下发的浙价费(02)2号文件中所指的农村中小学的“农村”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在本调查中,农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区政府所在地城区以外的所有乡镇。调查的时间范围是2X年春季。 这次接受调查的15所中学,平均在校生规模为72人,比全省平均的92人少21.7%,共有专任教师677名(其中代课教师1名),平均每校44名,师生比为: 67,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略低于全省平均的1: 8.3的比例。被调查的1

3、5所小学,有13所是乡镇中心小学,2所为金华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规模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人多21.1,共有专任教师52名(其中代课教师名),平均每所小学30名,师生比为1:6,低于全省平均的1: 21.的比例。 二、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现状 (一)省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农村中小学收费标准 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今年初联合下发浙价费(20)1号文件,规定了我省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从22X年春季开学起,城镇中小学(含乡镇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的杂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不超过8元,初中每生每学期不超过10元,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 、区)价格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确定。已实施多媒体教育或开设信息技

4、术课程的中小学,经批准可加收元的杂费。农村中小学(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学在村里的办学点和100个省重点扶贫乡镇的中学)的杂费标准为:小学205元,思想汇报专题初中070元。代管费(农村中小学为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城镇中小学再加上音像教材费、讲义费和班会费共五项)实行限额控制,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区)相关部门在每学期开学前确定。借读费小学为300元,初中为60元。 (二)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实际缴费67.元 据三地调查汇总,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平均缴纳费用为657.9元(不含伙食费,下同),占调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5.5,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806.8元、69.0元和51.0元。其中杂费1

5、13.5元(含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占17.3,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费247.元,占37.6%,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227.2元、2590元和6元;借读生(共人)借读费平均9544元,余杭、龙泉分别为11元和33.3元,金华被调查对象中没有借读生;住校生(共人)住宿费平均187元,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2660元、118.0元和2.元。余杭区因有部分学校的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范文top100经区相关部门批准,住宿费可适当超过区定标准。 (三)农村小学每生每学期实际缴费39.0元 根据对50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农村小学每生每学期平均缴纳的费用为

6、339.0元,约为初中生的一半,占调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8.%,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379.元、3361元和99.元。其中杂费2.9元(含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占18.6,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5元、69.1元和6.0元;代管费15.6元,占46.8%,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150元、127.5元和1.9元;借读生三地每地各一名,余杭、金华、龙泉的借读费分别为40元、30元和0元,平均为2533元;住校生(共名,龙泉)住宿费每人均 1 2 3 4 6 8 下一页 关于切合区划调整实际,进一步深化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在今年进行的全市新一轮区划调整中,我区又有沙洲、双闸和江心洲等

7、两个街道、一个镇被划出。尽管,从长远来看,区划调整不会给我区的发展造成太大影响。但就目前来讲,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gdp和财政收入将大幅下降。预计,202X年,范文写作全区gp和财政收入都将减少35%左右,可用财力减少,投融资的能力、渠道和空间压缩。其次是涉农街道在全区所占的比重下降,城市化格局基本形成,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的要求大大提高,产业结构需要做更快调整。第三是干部群众思想上没有足够的准备,情绪出现短暂波动,对下一步到底如何发展有畏难情绪。 为了准确了解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根据区委要求,日前,我就区划调整给我区干部工作造成的影响以

8、及如何适应区划调整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全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干部队伍进行了调研。走访了与此次区划调整街道搭界的部分街道和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部门党工委书记,并书面征求了各党工委专职书记、组织干事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连同本人的分析、思考概述如下: 一、区划调整对我区干部队伍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在干部队伍的结构上。区划调整前,我区有区管实职领导干部23人,其中,男22人,女3人,大专以上文化的213人,35岁以下的35人,区管实职干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是.11。另有区管后备干部人,其中近期能上岗的57人,基本符合全区干部配置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需要。区划调整后,有区管实职领导干

9、部11人,其中男182人,女9人,大专以上文化的194人,35岁以下的4人,区管干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是.12%。区管后备干部247人,其中近期能上岗的4人。和区划调整前相比,除5岁以下的区管领导干部上升9外,其他分别减少0.2%、8.2、.6、5.7%。区管干部总数超过配置要求,需要进一步精减。 其次是在对干部队伍的需求上。区划调整后,我区处于南京老城、河西主城和江宁新区三者包围之中,地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进入主城范围。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变化,区委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了“一年跃上新台阶,三年再造新雨花、五年基本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决定集中

10、财力物力人力,搞好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南新区、宁南高档商务区和南郊旅游风光区建设。对于我们的干部来说,不仅要擅长做农村工作,更要擅长做城市工作;不仅要擅长在农村条件下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更要擅长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迅速学会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会事业;不仅要善于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更要善于迅速学会管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客观上对全区干部队伍的构成、知识水平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熟悉城市管理和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储备更显不足。 第三是在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上。由于区委高瞻远瞩,及时采取多方面措施,统一了全区上下对区划调整给我

11、区造成的影响的认识,并及时调整了全区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很快统一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因而区划调整没有给干部思想情绪造成太大影响。只有为数不多的领导干部对区划调整的重要意义和可能给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困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街道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加大,尤其是在新的局面尚未打开之前,对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确保完成逐年增加的经济指标任务,感到困难重重。同时,由于对如何适应区划调整后必将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自身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能否适应区划调整后的工作需要缺乏信心,感到压力大,底气不足。经济部门干部对区划调整后,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识不够全面,眼中看到的困难比机遇

12、多。 二、区划调整后我区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 首先是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消除顾虑、振奋精神。如果说十六大的召开为雨花新一轮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那么区划调整同样为雨花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尽管困难不少,但和机遇相比,仍然是机遇大于困难。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我区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我们不难发现:(1)区划调整后,雨花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成为南京主城区、河西新区和江宁新区三者之间人、财、物以及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和交汇枢纽。(2)区划调整后,雨花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所减少,对区委、区政府的干扰必然减少,干部群众的工作精力将能够更加集中于经济发展。(3)区划调整后,雨花的地盘小了,街道与街道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所好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拉动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将更加突出,财政投入将更加集中,对促进中心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区划调整后,全区干部群众“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 1 2 3 下一页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