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29556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是当今学生学习存在的普遍现象,探讨其解决方法是很必要的。下面从三方面分析原因,并从加强训练与提高计算能力,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研究策略。 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状况是很差的,平常同事们聚在一起,常常探讨这个问题,大都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了,思维也开阔了,可总感觉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大不如从前。不少老师埋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基础好的学生也会经常出差错。比如说:一年级学生,以前一个学期下来,对于20以内的计算都能做到心算,而且大多数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说出结果。可现在呢?很

2、多二年级的学生计算还得靠手指帮忙。计算上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增高,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计算的正确率也越来越低。据我观察分析,许多数学上的差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计算过不了关,一旦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就上去了。由此可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课改前,虽然计算题目的难度和要求比较高,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课改后,计算的内容少了,难度和要求也降低了,可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却不如课改前。这个问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原因。一、教材的原因1、计算的教学内容在新教材中体系变淡,采取了分散教学。一些联系密切的知识不在集中编排。如:小数乘、除法计算教学,原

3、来是将乘、除法分开,设两个单元教学,现在是将整数乘小数与一个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放在一起教学,然后在后一个单元里教学小数乘小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使得一个整体知识被分散到不同的学期进行,这样虽然分散了计算教学的难点,但也不利于形成完整的计算技能体系。2、计算教学问题化加强。计算能力在新教材中不再做专门的培养,而是和解决问题放在一起,提倡“算用结合”,“以用促算”。使学生不能全身心的学习计算,不能及时消化知识形成技能。3、计算教学部分的例题编制简化,课时数在新教材中明显减少。二、学生方面的原因1、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 有的学生做计算题书写马虎,字迹潦草,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

4、清楚就动笔,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写错数据。如:把48看成84,把209看成269等。有的学生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口算;有的学生很懒,不愿动笔打草稿;有的打草稿不愿用草稿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上或课本书的边缘处打草稿,计算结束后也不会运用估算和验算认真检查,导致计算中错误频繁出现。2、学生的不良心态造成。一是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和计算后的检查。二是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数字大的时候,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不准确。3、记忆错漏。一道计算题往往包含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小学生由于急

5、燥,怕麻烦,使储存的信息暂时中断,造成记忆错漏。比如:在连续进位加法中忘记进1,连续退位减法中忘记借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这与中间得数的储存和记忆不完整有关。4、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5、计算练习强度不够,不持久。 学数学不做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不行,要持之以恒地练,否则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三教师方面的原因。1、教师对计算教学有所忽略。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联系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忽略了重点算式的教学。如:254,1258。

6、2、教师批阅作业只看结果,而不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学生出现错误结果,用红笔打“X”了事,评讲时用“粗心”概括,只是让学生自己去改,学生也是敷衍了事,没有明白错误的原因。3、教师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学技术先进了,但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减弱了。算法多样化了,而学生做题没方法了。练习形式趣味化了,而学生也浮躁了。四、采取措施。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计算方法的技巧。计算的速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抓好基本功训练,提高口算技巧。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因此

7、,小学计算训练各个阶段都要抓,特别从低年级就要开始训练。抓好20以内加减,表内乘除,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等基本功的训练。训练的时间和数量应该合理安排,可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比如让学生专门准备几个计算本,课前都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或心算(一般为10个题左右)。每天的家庭作业还包括20个计算题。这样天天坚持,学生的口算能力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提高了。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读题。做到:一看(看清

8、题中的数字和符号,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二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否能用简便算法),三算(认真动笔计算)。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得到结果。而且要让学生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学生要做到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述学生的运算思路,计算方法和步骤,防止错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演算时要用草稿纸的习惯,并书写清楚,方便检查。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

9、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3、整体把握计算教学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计算兴趣。计算题枯燥乏味,如果让学生反复做大量的,单调的计算题,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提倡在算法多样性的基础上择优化。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开火车,夺红旗,数学转盘,扑克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训练,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成效。 该资料在2012.3.20数学教师第一次月监测总结会议上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