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参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29342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参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获丰收。?题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那是2001年的秋季,学校给我安排了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六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惟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尤其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

2、师面前,同学们可以说表现是相当活跃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本班学生哪些上课爱思考问题,哪些在学习上很用功,哪些上课喜欢调皮等基本情况。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李华,分班时在班上她的成绩是中上等。对于一个上课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般是不会去在意的,更何况一个成绩也不十分突出的学生。李华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是很少很少去回答问题。我估计,她在其他老师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然而有两件事情,她让我不得不去注意了。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写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别人去了解,去帮助。可她明明是写给我看的呀,我思忖着。另一件事情是学校组织活动。一路上,同学们排

3、着长长的队伍有说有笑,唱着歌儿兴高采烈地行进,歌声传遍了每个角落。而唯有李华独自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既不和同学们谈笑,也不唱歌。 这是典型的性格孤僻。从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学生一定有什么心结,她的心里一定隐藏着许多东西,如果不打开这个心结,对她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我试着慢慢接近她,上课间隙时,我问一问她是否听懂,有时候我也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后来,她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态度有了一些转变。我抓住契机,适时的和她交谈着心里话。原来,她确实是有心结的。她说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医生,也因此导致成绩下滑。而她其他的

4、班主任却不理解她,有时还当着全班学生挖苦她,打击她。所以在同学面前,她觉得抬不起头,在老师眼里她又觉得自己没用,久而久之,她就不再说话了,也就养成了独来独往,不愿再和任何人交流沟通,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听了李华述说,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觉得我是不是也像你原来的班主任?” 她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你不像,如果你也是那样的老师,我一定不告诉你这些。”“是的,那你现在感觉怎样?” “好多了,我会记住你的话,我也一定会去和同学搞好关系,相信我,我会把成绩赶上来的。”我肯定的点了点头说:“不需要怀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是啊,又有谁会对别人的关心而弃之于不顾呢?李华同学可以说是认同了我对她的关心,也

5、因为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化解了她心中的坚冰,才使得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后来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八名的好成绩。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叫阿文,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子动过来扭过去,就是嘴巴说个不停。第一次找他谈话,他就很直爽的告诉我,他也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坐不住。这时,我知道要提高他的成绩,首要的是解决他的思想问题,改变他的坏习惯。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于是,我耐下性子多次找他谈话,只要他犯了错误,我就找他

6、谈。次数多了,他也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努力尝试改变坏习惯。后来,他基本能做到和老师积极配合上好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评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

7、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1、 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2、 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3、 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该生习惯形成的原因;4、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5、 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6、 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7、8、9、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